作者:王凯
全文共 2757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 BEGIN ——
“TIM”可以看做是“办公版 QQ ”,早在 PC 时代腾讯就一直在做企业软件,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反而是阿里的“钉钉”由“ IM ”成功扩展成“移动办公平台”,在中小企业软件服务市场中取得决定性地位。
那么,怎么看待腾讯近期推出的“ TIM ”?
综合评价为时尚早,我们可以从“办公版 QQ ”谈下。
1. 抓员工需求 PK 抓老板需求
协作管理领域一直都有个非常经典的路线问题:自下而上 PK 自上而下。
简言之就是:抓员工需求 PK 抓老板需求。
钉钉的发展路线是“IM ”发展到“移动办公平台”,“已读”、“疯狂钉”等功能侧重点都是“抓老板需求”,你观察钉钉的广告语也能看出来,主要面向对象都是老板,所以钉钉在普通用户中间才会有恶名。
传统 OA 也是这样,都是“打动老板”,这是市场因素决定的:
深层次原因在于员工根本不喜欢公司制度的束缚,这是人性的问题,造成老板需求和员工需求的根本性对立。
在企业、团队、具体办公场景里面,最常用的工作沟通工具是 QQ 、微信等个人通讯软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所以以前不管是行外人还是行内人大家都认同一个共同事实:就算 QQ 、微信没有做任何针对办公场景的功能,也是中国用户量最大、最活跃的“办公软件”。
2. 腾讯为什么在企业市场没有一支独大?
上面我说了 QQ 等应该是中国用户量最大、最活跃的“办公软件”,但是如果它们真的是“企业级软件”的话,它的价值最起码应该乘以三倍以上,腾讯的市值那怕抛弃现在游戏、广告等全部盈利业务,只做企业级市场也能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头羊。
但是从市场占有率来讲为啥没成功呢?就连腾讯在 PC 时代一直推的企业软件也没成功呢?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抓的是员工的需求,它没有根据实际办公场景做权限和针对性企业架构”。
协作管理软件存在的意义是让公司制度更好的执行、提升团队沟通、协作,从而达到和企业制度一样的目的,更深的说法是“协作管理软件是团队制度、文化的表皮,处于辅助地位,不可能让公司制度按照协作管理软件来定,而应该是协作管理软件的初衷是让团队制度更好的执行”。
那么团队制度、具体办公场景是必须有权限划分、特殊功能的,比如公司通知需要一对多、公司资料需要分层级查看,再比如防止销售跳槽把客户资源带走、公司数据保存、文档权限分级、跨部门协作、具体项目执行等等一系列复杂、细节性问题都需要迥异于个人沟通需求而做具体改变。
腾讯不管是 QQ 、微信还是专门做的企业软件在这方面做的并没有太优秀,所以在 PC 时代它们就没有一支独大。
在企业软件市场,只有用户关系链并不能重复个人市场通杀的局面,这不是决定性因素。
钉钉在目前的移动办公领域应该是一支独大,它能在短时间迅速铺开市场的原因除了移动时代大环境背景外,很重要因素就是抓老板需求。
大家可以问下周边用钉钉的公司,我相信很少是有员工发起说:大家以后上班一起用钉钉吧。大多都是老板/管理层推动,但是用 QQ /微信等企业软件就很有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一起推动的结果。
3. Slack 为啥在中国不能流行?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公司的办公场景:是事推人 or 人推事?
如果是“人推事”的话,那么证明你的团队很牛逼:员工都知道自己干什么,不需要管理层、制度约束,有自发动力做事。
但是这种状况在中国极少,除了互联网行业外,又有那几个行业、团队、员工有这样高的觉悟?又有那几个人不是由管理层、老板驱动去做事?
这就是传统 OA 、钉钉疯狂抓老板需求的原因:中国市场的老板们大概率上是不相信员工自发干活这件事的,他们认为得由自己推动才能出更好的成绩,所以为了更方便的让自己推动,才需要更高的权限、已读、连环钉、更准确的考勤等等。
而 Slack、QQ /微信在做什么事呢?
它们是平级的,老板和员工在软件里面权限差不多(必要权限肯定要有,QQ 群还要管理员呢),它们的理念是由员工自我驱动,比如我在 Slack 里面要用文档管理,就连接个 Dropbox,而不是等老板链接来提升团队效率,我自己就做了。
它们是在给员工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利用软件来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团队执行力的,而不是为了老板管理。
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一个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工作;一个是为了让老板更好的管理。
TIM 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工作。
但是这个事只要老板们的思想不转变,在中国很难做起来:
背景就是这么个情况,当然我也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
但是这个事得慢慢来,Slack 在中国流行不起来的原因固然很多,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老板们传统思维的制约:老板认为员工是要管的。
—— END ——
作者:王凯,团队协作管理软件日事清合伙人
本文由 @王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