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白 编辑|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4月8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SZ)抛出了一份让股民“猝不及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顺丰控股预计今年1至3月份净利润亏损9至11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盈利则为9.0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顺丰预亏10亿元至1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8.32亿元。
顺丰放出的业绩“爆雷”在各股吧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有“雪球”股民表示:“这个亏损实在想不通。顺丰单子多如牛毛,去年还盈利9亿。今年没有疫情影响,为何突然暴亏9亿?实在没有看明白。”
顺丰随预亏公告附上了官方解释,归纳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顺丰第1季度处于新业务开拓关键阶段,增加了前置性资源投入,造成成本承压。
2、去年疫情延缓了顺丰的资本性开支投入,出现产能瓶颈。今年顺丰加大投入,进行中转场自动化产能升级以承接增量。预计第2季度将缓解产能瓶颈压力,下半年会开始释放规模效益。
3、春节期间顺丰响应“就地过年”政策,给在岗人员补贴,经营成本攀升。
4、快递同行在春节均未打烊,顺丰的散单业务被分化,增长低于预期。
5、今年4月顺丰推出特快及新标快产品,将为时效件增长带来新动能。
不过,这份说明似乎并不足以令资本市场与股民信服。4月9日开盘后,顺丰股价直线跌停,直至终盘。
4与9日晚,顺丰控股召开了2020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王卫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致歉:“跟股东做一个道歉,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我在管理上是有疏忽的,以后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2020年,顺丰的业绩与股价走出了漂亮的向上曲线。2021年2月的股价最高点距去年同期一度上涨了3倍。但最近两个月,顺丰市值连续下挫,距高点已跌去30%。
这次预亏公告也让人们进一步审视:作为集齐了规模、市值、科技能力、服务、美誉度的快递“一哥”,顺丰的此次业绩爆雷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果真毫无预兆?亏损的根源又在哪里?
从业内人士的角度看,顺丰释放的负面消息并不令人意外。贯铄企业CEO、上海交通委邮政快递专委会副主任赵小敏对作者表示:“这样的亏损范围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的线下活动普遍受限。顺丰因其出色的服务与履约能力,在2020年第1季度开始逆市上扬,取得了业务量高达77.1%的增长,营收同比增长40.4%。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了去年第3季度,顺丰的净利增长均超过50%。
拐点是从第4季度电商进入全面的大促季后到来。2021年3月18日,顺丰公布了2020年的年报。数据显示,第4季度顺丰净利增速为16%,与前两季度超过50%的增长相比明显放缓。过去一年,顺丰的市场份额收缩了2%左右。顺丰的股价也相应地出现了连续下跌。
为什么顺丰突然不“顺风”了?仅从财务层面分析,净利下降的核心原因在于单票收入下降、电商件增量的流失,进而导致市场份额的下降。
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后产能迅速恢复,以及拼多多、直播电商等带来的电商件持续增长与活跃,全国快递包裹量从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大幅提升。
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了830亿件,同比增长30.8%。其中,据拼多多2020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订单数达383亿笔,日均配送包裹超过7000万个——拼多多的主要合作对象是通达系及新晋崛起的极兔。
据顺丰年报披露,2020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件量为81.37亿票,上年同期为48.31亿票,同比大增了68.46%。
看起来,顺丰成绩已经骄人——但对手的单量增加得更多。根据2021年2月的快递经营数据显示,韵达、申通、圆通单量比照去年均增长了超过100%。通达系的包裹中,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双十一”及年终的大促配送。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这其中,更多的份额被通达系瓜分。而从全年市场份额来看,与通达系对比,顺丰也是在2020年唯一市场份额出现了下降的快递公司。
在没有吃到电商件增量红利的同时,顺丰最核心的盈利领土也没能守住。
一直以来顺丰是以单票收入傲视群雄,才得以保持领跑地位。但去年,顺丰与通达系一样,无法在价格战中幸免于难。财报显示:2020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的票均收入为17.77元,上年同期为21.94元,同比下滑18.99%。相应地,顺丰毛利率也从17.42%降到了16.35%。
《棱镜》在4月5日的文章
《义乌快递再次击穿1元!这次搅局者是拼多多和极兔》
中曾提到,从3月开始,全国的快递价格战就有不断升级的趋势。据2021年1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数据显示: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的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分别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降幅达到12.4%、19.3%、23.9%、22%。在海外上市的中通虽未单独披露单票收入,但CFO颜惠萍表示,2020年中通也将单票价格下降了约20%。
此外,也有一些快递行业共同的外部不利因素作用在了顺丰的利润之上。
据安信证券分析:去年第1季度,快递企业享受了44天的免征通行费。各家节约通行费用约1.8亿元至2.0亿元。今年,这笔成本费用将如常体现。在燃油成本方面,今年1季度平均油价同比下降3.4%,第2季度油价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7.7%,快递企业也将面临更高的燃油成本压力。
从顺丰的整体战略布局看,其多年经营稳健,网络能力也在稳定提升。如果单纯分析上述的财务层面,顺丰的问题似乎是季节波动性的。
但若放眼到更大的快递竞争格局,以及电商市场变化来看,会发现顺丰更大的隐患在于:在快递价格战、电商增量博弈战、新对手搅局等多重因素挤压下,它的市场优势地位出现了松动,进而让投资者对于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了怀疑。
2020年,围绕中国的快递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一方面,通达系之间的价格战不断,已有逐渐陷入“囚徒困境”的趋势。过去一年,圆通、韵达、申通股价表现不佳。特别是申通,过去一年中市值跌去了50%,只剩下了140亿元左右。
更令场上选手痛苦的是,这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双输局面。通达系的市场份额虽均有提升,但却是“以价换量”,又要承受股债双杀。而顺丰也不得不在这种围攻中,开始进入低效的战场,否则同样难以守住自己的领地。
一直以来,顺丰控股以高价商务件、中高端电商件的自营快递业务为特色,运营策略有别于通达系的低价模式。2013年和2018年,顺丰尝试推出低价产品,由于降价幅度不足,在直营模式下难以产生明显的规模效应,便暂缓了战略推进。
顺丰退守的同时,通达系在阿里的助力下,借助加盟优势、大量承接的电商件,快速放大了规模效应;自带流量的京东物流也在加速抢占市场。
从2018年开始,顺丰进退两难的窘境已有所显现。在营收增长27.92%的情况下,顺丰仅实现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跌4.57%。2019年上半年,顺丰快件量增速为8.54%,大幅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且其核心业务时效件营收仅增长了4.02%。
此外,顺丰近年来的重资产投入运营模式,并未与其盈利能力充分关联起来。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不佳,负债亦逐年提升。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陈欣曾有分析:顺丰总资产周转率由2018年的1.40下滑至2019年的1.37,说明尽管下沉战略加大了资产利用效率,但未能跟上公司迅速提升中的产能(2020年顺丰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51)。
“对比起来,中通快递的负债率极低,近两年权益乘数只有1.18,盈利能力主要依赖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带来的高销售净利率。2019年中通的销售净利润高达25.65%,超过了顺丰的五倍。即使是中通的资产周转率只有50%左右的水平,其ROE仍超过了顺丰。”陈欣说。
从经营指数来看,市场份额已超过20%的中通与顺丰的距离在不断拉近。2020年9月,中通通过在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近百亿港元。董事长赖梅松表示,未来中通的目标是在2022年达到25%的市场份额。
2020年三季度,中通单票运输成本同比下降5分至0.53元,单票分拨成本同比下降3分至0.29元。整体看,中通已在业内形成了领先的成本管控能力。
同时,由于我国快递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竞争同质化等原因,格局的分散也给新玩家留出成长缝隙。
2020年,从东南亚崛起,背靠步步高系资金以及拼多多单量的极兔进一步向上搅动了市场。起网一年内,极兔便已达成了2000万稳定日单量,将竞争已是一片红海的快递市场进一步打穿。
4月8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极兔完成了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5.8亿美元,红杉资本和高瓴同时跟投,投后估值78亿美元。这一估值已超过圆通、申通、韵达的市值,仅次于海外上市的中通。
顺丰也承认,自己小觑了极兔等新玩家的力量。据“雪球”用户记录:3月18日,顺丰高管在财报沟通会上谈到极兔时表示,“规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场,这是我们战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训”。第二天,顺丰股价最低下跌了9%。
累卵之下,顺丰不能再坐守时效件的既有优势。实际上,顺丰从两年前,便已密集地在下沉市场布防。但要赢得电商件之战,顺丰还需要对网络与成本进行高度精细化地控制。
而目前顺丰的股价承压,很大原因也是顺丰的布局正在从冗余的资源“填仓”,向独立布网的深水区过渡。“顺丰正走在一条独立探索的、孤独的道路上。”赵小敏说。
2019年5月,顺丰向月结发件量1000票以上的客户推出了“特惠专配”低价快递业务,价格可低至7-8元。其特点是集中收件,以降低快递员的单票提成。同时合并同时效段的干支线,减少临时线路投入,提升装载率。
2019年下半年,顺丰进一步降低了电商件价格,将1000票以上客户的价格降至5-6元/票,3000票以上客户的价格更是降至4-5元/票,这与通达系的价格已相当接近。
据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初顺丰的干线、支线装载率分别为55%、40%,大幅低于通达系和德邦物流80%-90%的装载率水平。《棱镜》曾有报道,通达系的装载率要达到70-80%才有盈利,顺丰的装载率只需要40%。
推出特惠专配产品后,顺丰的陆运装载率提升至70%左右。因此,2019年前后顺丰用“填仓件”接收低价电商件的同时,无需增加运力投入,仍可实现正向边际利润增长。
但当下形势已易,最大的变量来自于电商市场。拼多多、直播电商的持续爆发,让通达系纷纷加大了技术和硬件投入。目前,中通已经是行业里拥有自主产权厂房、自有车辆和自动分拣设备最多的公司。2020年“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有可能是前两年的总和”,赖梅松说。
电商端对于顺丰在持续提出需求。据义乌快递网点老板向作者透露,现在义乌的直播商家和货品单价较高的商家会考虑顺丰“特惠专配”,“3到3.5元包3公斤”。
而据顺丰2020年财报显示,目前“特惠专配”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8.2%,件量结构已超过时效件。但比照通达系,顺丰的电商件运力出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填仓”已不能满足前端需求,必须为此新建独立运营网络。
据顺丰财报会记录显示,目前顺丰正在调整网络建设:将一、二线中转场的快运和电商件快递调整在同一园区内,降本增效;三、四线货量少的城市则发挥体量优势,让顺丰快运、顺心捷达、加盟制丰网共用集散点,融合大小功能区,合并车辆,同时借力“大网”,提升时效;“其他几张网无法覆盖的地方,由大网兜底。”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顺丰也在尝试开放直营,拉起另一张低价的加盟式“丰网”。2020年下半年,“丰网”进入测试阶段。顺丰在财报会上透露:丰网2020年双十一期间突破了日均100万单,目前业务量在日均100-200万单左右。
“丰网要达到日均800万单才能达到平稳规模,预期再花6到12个月持续推进。”顺丰在财报会上说,“目前丰网在战略角度是过渡阶段,不是第一序列,会优先控制好成本。”
综合来看,赵小敏认为,顺丰的多年沉淀和科技实力仍值得期待,市场应给与它更多耐心,今年顺丰还会投入很多车辆在仓储、冷链和医药领域。“飞机将要突破70架,年底旗下航空枢纽机场也要运行。在科技研发领域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将会使得顺丰的资本开支需求非常旺盛。”
顺丰在这次爆雷后,股价下行趋势将持续多久?赵小敏认为:“顺丰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业绩没必要特别关注。顺丰需要把握住机会,加大扩张资本开支,加固护城河。顺丰的利润在10月以后,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拐点空间。”
而某雪球用户对于顺丰股价的感慨,或可代表当下快递行业的竞争水平和股民的心情:“这样一个预告让人清醒,认识到快递行业暂时不是一个值50倍市盈率的行业。这样的市盈率应该是在顺丰实现大一统,行业门槛高到已经无人敢问津的时候。那时候它的产能空前强大,80%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这样的企业才称得上赚钱机器。”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文后留言并点击“在看”,
留言点赞第一名且60以上
,
获得一个月
腾讯视频会员
哦~
(截止时间:
下周一下午18:
00)
聚焦中国科技创新,书写深度商业故事
欢迎关注深网公众号,阅读更多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