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从朋友的那篇文章说到乌克兰的和平方案 ·  12 小时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郭嘉昆:外国人来华“打卡”中国年俗成为新时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当科技成为宗教并且…人类还剩多少想象力?| 熊培云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24 20:37

正文



抱歉近半个月没有更新了。虽然常将朋友们的催促放在心上,但终究敌不过日常的沉浸与忙碌 。先是日日泡在图书馆里,接下来又连续出差数日。


除了时间不够用,日子总还算充实。前几日到合肥为安徽电视台做了一期《教育的心灵》的演讲,和观众探讨我所理解的教育。转天去了寿县,那里是楚国最后的都城。


我对至今仍留有城墙的城市总是怀着一些悼古之情。无论是荆州、西安、南京、赣州、歙县还是我刚刚到过的寿县,都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而 如果论宗族,我定是楚国的遗民。


我喜欢有时间感的东西。每当我踏上外省的城墙,我便忍不住去想——北京的城墙被拆光就算了吧,偌大的中国,所幸还有几条漏网之鱼。明白这一点,您就知道地方自治的价值之所在。


然后到了杭州,按计划参观了几家企业,包括海康威视、阿里巴巴、微链和梦想小镇等等。 如果您还不知道海康威视是什么公司,网上查查就知道了。短短十几年间,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监控公司。


杭州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它不仅精细,而且务实,我一点也不怀疑这座城市的未来。在我印象中中国最早坚持机动车必须礼让斑马线行人,就是从杭州开始的。 只是我内心一直存在着忧虑,不是针对杭州,而是针对被科技束手就擒的未来。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我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一点也乐观不起来。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刚用上互联网的时候,我也曾经高呼互联网的诞生是“庶民的胜利”。时至今日,互联网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十几年前,我修科技人类学的课程,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授课老师的悲观,现在完全理解了。当然,这里还夹杂着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它包括但不限于《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 如果按福柯写在《规训与惩罚》里的观点,单方向透明的互联网与无所不在的监控系统已经将社会变成一个巨大的panopticon(全景敞视监狱)。


不以人为目的的科技,必然导致科技的堕落。当人的价值与主体性被驱逐,这世界正在被一种新的吊诡所包围——科技越发达,人就越渺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只是科层制的功劳,还因为技术正在走向了人的反面。早先 的科技,比如电灯的发明,是惠及每个人的,而现在科技正在沦为一种彻头彻尾的控制术。


在国家面前,每个人都正在失去他的丰富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你只有一个身份证号。如果丢掉了这个证件,你将寸步难行。而且, 无论你在哪里,大数据会向掌握数据的人汇报一切。在冷冰冰的机器面前,人正在被简化为一个二维码。从此,掌握真理和意义的,不再是人,而是机器。如果一个人面对机器而心生绝望,没有一个人会他所遭遇的不幸负责。


在阿里巴巴的墙上,我看到一个口号——“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我是相信这句话的。对未来的好奇也是很多人不断活下去的重要理由。然而,此刻我最真实的忧虑是——当科技成为一种宗教,并且在一个国家实现“政教合一”的时候,这世界还剩下多少想象力?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慈悲的界限 | 熊培云

有时候悲观只是一脚刹车 | 熊培云

不确定性,以及悲观的理由 | 熊培云

不完整的慈悲:阿Q胜利法与鲁迅胜利法 | 熊培云

如何保持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 熊培云

再说几句鲁迅,今天的荒芜就比较完整了 | 熊培云

一个不道德的死胖子——鲁迅的逻辑 | 熊培云

也叹中华文化之花果飘零 | 熊培云

疏远谁也不要疏远自己,只有他会陪你度过一生 | 熊培云

《夜空中最亮的星》,无望到底的热泪盈眶 | 熊培云

此心安处,庙不可言 | 熊培云

走在分水岭上的世界 | 熊培云

琥珀社会,城堡落成:向上是水泥,向下是沼泽 | 熊培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