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我们等候在简单心理的温馨淡雅的玻璃房中,看着一个个有故事的人走向我们,慢慢把整个会场坐满,很多人甚至席地而坐,而且一坐就坐了将近五个小时,所以我们热切地希望把这精彩又充实的5小时浓缩分享给更多的人。
宣懿,女性智囊团创始人、BBC
全球100
女性、10
个标记北京的人、壹基金媒体宣传大使、世界未来女性学院导师、生命教练
就像Women ThinkTank 女性智囊团创始人宣懿在开场发言中提到,智囊团走过的六年以及智囊团的收获与坚持,都是围绕着“链接、分享、可能性”的初衷,
希望让更多的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身份角色的女性更新自我认知,实现个人成长
。
基于大量的读者反馈、个案咨询以及数据分析,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女性教育学院,通过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分享活动和系统课程帮助更多女性实现成长和蜕变,这也是Women Game Changer活动的缘起和使命所在。
Olivia Ji
纪景姝,曾是在美上市互联网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被《商业周刊》等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运营官”。创办了全球引领的企业级SaaS
领域翘楚公司EventBank
捷会易,专注在Marketing Automation
及相关数据领域,任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
1,破除所谓的套路,你是否能全然接受自己?
2,破除所谓的真理,你是否敢于独立思维?
3,破除所谓的听话,你是否能够勇敢地表达?
4,破除所谓的自我怀疑,你是否志存高远?
Olivia的分享从打破传统认知开始,并细致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四个有代表性的Game Changing Moments:
1,
作为一名新晋实习生,邀请到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资深同事们不敢企及的全国知名作家。在那个联络使用传呼机的年代,凭着不一样的热忱和坚持,得到了王朔的回电。
2,
在走出校园面临择业的时候,放弃政府部门、中国银行这样的金字招牌,投身初创期的互联网公司,成为网易的第五名员工。而她又在公司成功上市的黄金发展期,在王朔和叶大鹰导演的邀请下,再一次选择从零开始,在24岁的年纪加盟“文化在中国Culture in China”,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运营官。
3,
在新锐互联网圈小有成就之时,选择回归学生的角色重新充电,在澳洲的语言学校从基础最薄弱的一个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悉尼大学,再到建立澳洲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4,
为了进一步寻找“兴奋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回国再次创业,建立了一家世界级的云科技公司——Event Bank捷会易。
Game Changer从来不是选择容易的路,而是选择一条心之向往的路。这个向往的目标如何达成,不是身边大多数人定义的,不是固有经验框定的,就像每一个创新的发生都是完全断裂的过程,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变革基础上的。
每一个女性都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生态,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套打法,破除套路、真理和权威,去达成高远的志向,实现更多的可能。
石嫣,分享收获(
北京)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
)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世界经济论坛
“世界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
”
这是一位自称来自村儿里的讲者,这个“村儿”不是大家熟悉的中关村,而是柳庄户村,距离演讲的场地70公里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博士会选择在村儿里当一位农民?在全场听众的好奇中,石嫣以她质朴的方式娓娓道来。
中国有广袤的土地,我们看的到身边的雾霾,却看不到土壤里的污染,这些土壤污染有50%以上源自农业生产,而我们了解农业吗?我们了解我们日常的食物从哪里来吗?我们知道是谁在生产我们的日常饮食所需吗?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她就用脚走遍了十几个乡村,深入的调研把乡村真实的问题展露在眼前,而这些都和教室里、论文里的东西有巨大的差距。
一方面,城市里的孩子基本是在超市里认知食物,分不清韭菜与麦苗的区别,甚至有孩子天真地以为鸡是从冰箱里长出来的。另一方面,病从口入,我们渴望健康的食物,而真正参与食物种植的是在乡村的所谓386199部队(38代表妇女、61代表儿童、99代表老人),我们又能把健康生产的全部责任都进一步加诸在这些人们肩上吗?
如何重建人和土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食物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双赢的链接?“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就在这样的使命里创立了。
这个创业团队喜欢称自己为“新农人”,从最开始回乡创业的六七人,到现在成长为六十多人的团队,是他们让深耕在乡村的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农人和生活在城里的家庭特别是小朋友食客之间,产生了温暖的联系。
现场一个小朋友抱着自己喜欢的红彤彤的西红柿睡觉的可爱照片,让很多听众动容,石博士还现场为大家解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购买到的西红柿没有儿时的味道的原因,也介绍了团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用“一米菜箱”让城里的小朋友接触泥土、了解种子、体验收获的过程。
“我们要改变世界,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从亲手构建生态圈,建立一个有机农场,到开展新农人培训、再到把一米菜箱的课程送入更多学校,有点及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新农人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也是她眼中Game Changer的使命所在。
杜娟,大观创始人兼CEO
,北大非才女,做过咨询、高管,一直在创业路上。
即将30岁,标签都成了过去
如今,更关注什么是因我而变
也还好,始终葆有眼睛里的星星。
这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性,成长的路上曾经一路“幸运”,考上北大,走遍中国,被领导人接见,一切看上去都像是如愿以偿,但是她却开始逐渐“丢掉”自己。
1,
“甘肃的孩子”
:世界其实是没有绝对公平的,生在贫困乡村的孩子纵然再努力可能仍走不出那座大山,反观既得利益的我们,如果在该努力奋斗的时候不去努力奋斗其实是一种辜负,那么如何利用我们已经获得的去创造更有意义的价值?
2,
“我的父亲”
:6岁开始挣钱养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社会给他的不过是一个“农民工”的标签,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却能不管工资是否充裕,不管工作是否疲惫,一直坚持每天买一份《北京晚报》回家读给孩子听。真正能够定义我们的不是任何外界给予的标签,而是自己和世界的联结。
3,
“我的老师”
:在一段难能可贵的“谈笑有鸿儒”的学习经历中,结识了黄永松老师。他先后参与《汉声》中文版、民间文化系列及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可以说是丢掉了自己,成就着这场“文化大梦”,一生乐此不疲地记录和传播着文化故事,让历史、文学、艺术与人和生命产生链接,浸润心灵。
我们不断地去认识这个世界,不断地去定义自己,我们做了很多事,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这样反复的追寻中,很难快速地找到一个答案,但是我们通过“大观”不断在尝试,希望找到观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因为我们坚信黄永松老师所说
“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知道什么是好。”
,也践行着父亲的教导
“做好人,做正确的事”
。
袁春楠,中国式整理轻装前行发起人,整理咨询顾问、职业整理师导师、喜马拉雅大学认证讲师、在行行家。
2012年,失去工作、失去恋人、没有房子、没有积蓄,那是一无所有的30岁。
2018年,现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职业整理师,是这个朝阳产业里的早期创业者,从站在台上瑟瑟发抖的人变成一名专业讲师,从三无状态中的焦虑者变成了收入组合稳健增长的工作室的主理人。
这样的转变用了七年,那么这七年中发生了哪些事?
1,读书
2012年我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一年读一百本书。现在我把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年。第七年读了有70多本书,如果年底不是特别忙,就把剩下的书读完。这近700本书让我了解很多世间普世智慧。此外,我在看完任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都会问自己,有些事情我是不是可以接下来去把它尝试一下,毕竟没有行动就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2,尝试和坚持
我坚持写作7年,每日清晨坚持去写晨间日记,七年输出一百多万字的个人博客;
我坚持记账7年,生活的帐和工作的帐,记录每一笔主动收入、被动收入以及支出,对比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从容。
不仅如此,我还不断去探索,现在除了整理,我坚持演讲、授课、做咨询,还在手绘、写作,这些事情都因为坚持成为了我的生存技能,也创造了我职业的更多可能性。
为什么要去坚持?
这要归结到我从书里读到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复利效应”
。如果不坚持,就看不到复利效应。为了能看到有一天我也能像小人一样,从最开始进步一点点,然后到后期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黑天鹅效应,找到一个爆发点,让我能够看到往上扬的那条曲线。
复利一定是越早开启越好,当其他人都在犹豫不决,都在考虑自己的得失之时,你先去做这件事,不断坚持,从来不放弃,那么你就能收获复利。(讲者书目推荐《好好学习》、《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如何能做到坚持?
我们似乎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让我们开始后要中途停下来,袁老师现场分享了一个她推荐的实用方法和工具——100次计划
。
这里是100次计划,而不是一百天计划,具体完成的时间段可以由自己来确定。我先后选择了很多项目,用一个表格《100次圆梦计划》来帮助自己量化完成成果,当看到每一个格子都慢慢被填满,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当你可以把一件事完成100次之后,相信你在这个领域里一定会是小有成就,当你达到300次时,你在这个行业中会获得很好的口碑,因为你一直在不停地做事情,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坚持这个过程,你终究会收获复利效应。袁老师现场分享了这款工作室文创产品,并指导大家具体的使用方式。
所谓整理,并非只是整理一个混乱的衣橱这样的表象,其实,大家真正想要整理的是自己的内心,想要找到自信。
有形整理或许很快可以被掌握,但重要的无形的整理,有形和无形的整理整合,才能成就更加从容的人生状态。
赵小呆,港大心理学专业毕业、清华大学心理系特邀女性情感导师、环游27个国家的户外达人、华尔街日报专访中国新女性代表。
谈恋爱可能是很多人喜欢的事儿,但是她创立了一个“恋爱力”女性社群:
1,人生最重要的事从来不是谈恋爱,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2,面对爱情,我们都是初学者。
3,彼此愉悦、共同成长,就是好的关系。
玩儿可能是很多人喜欢的事儿,但是她把玩儿和谈恋爱结合成就了独特的事业:在炫酷玩耍的场景下,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探索情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忘记性别,像一个“人”一样在战斗。
小呆在现场还分享了社群里面的8个经典问题和答案:
Q1:现在的女人,为什么都活成了男人?
A1:真正伟大的人,都是雌雄同体。
Q2:自我成长,到底要怎么成长?
A2:把自己当做一款产品,你就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不断去优化去迭代自己。
Q3:对一个女性而言,世界是不是充满危险?
A3:只要你足够勇敢,全世界都是你的游乐场、是你的自助餐。
Q4:不为了结婚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A4:不要把“关系”狭隘地理解成“爱情关系”,不要遇到一个男人就想着你们会不会谈恋爱、结婚;而是把对方单纯当作一个“人”来探索。就算最后没有在一起,你们在彼此探索中愉悦、成长了,又有什么损失呢?
Q5:我只会爱别人,不会爱自己,怎么破?
A5:人不可能给别人,TA自己没有的东西。
Q6:我自己条件还不错,为什么总遇到渣男?
A6:不会游泳,换多少个泳池都百搭。别总想着换男友,先换自己。
Q7:我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是不是自己也不配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
A7: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起点,但不是终点,更不是借口。无论拿到什么样的牌,打好它。
Q8:男女交往,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和套路?
A8: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套路就是坦称。
顾及,真格学院院长。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曾就职于硅谷、投行,回国后,被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和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选中,开始了一场“研修失败”的创业教育。
顾及老师作为当晚最后一位压轴的分享嘉宾,接过话筒站到讲台中央时已经接近夜里11点,虽然现场的观众们热情未减、满脸期待,但顾老师登台第一句话就帅翻全场。
“大家好,我在真格学院讲的主要是自我认知。要讲自我认知,首先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尤其是对时间有自知之明。我今天演讲控制在5分钟之内,演讲的话题很简单,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转不同的行业。”
为什么我能讲这个话题?
顾老师先是带现场的小伙伴们速览了自己职业生涯的N次转型经历。
首先,以一个理工科毕业生背景进入瑞银,在华尔街做投行,这是第一次转型;
从投行一年后加入贝莱德在纽约做资产分析,分析金融风暴中的垃圾资产,这是第二次转型;
从斯坦福商学院去贝恩咨询纽约公司做实习,这是第三次转型;
实习后加入硅谷一家极其难进的硬核游戏公司做产品经理,这是第四次转型;
回国后联合创立一家公司做运营,这是第五次转型;
去年,创立了真格学院,同时,在斯坦福老师的支持下,在北大斯坦福中心教授一门叫做人际互动学的课程,是斯坦福商学院教授和顾老师原版引进中国的,这是第N次转型。
为什么可以这样转?
1,
要具备可迁移的能力。
可迁移的能力:钓鱼是不可迁移的能力。插花里面具体花怎么插是个不可迁移的能力,对于美的体验是一个可以迁移的能力,可以迁移到任何需要对美有体验和对美的感知力有要求的行业。
我具备一些可迁移能力,具体来说分三块。
◆ 第一块就是我有很强的把一个大的项目拆解为具体可执行步骤的能力,这个叫分解能力。
◆ 第二个能力是我具有透过一些表象,看透本质的能力,或者换一个词叫做洞察力。
◆ 第三个能力,我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但又是极其感性的人。
无论是投行还是咨询都需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做运营也需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把一个项目拆解可执行的步骤。
做教育也是要求既有理性也有感性,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动,要能够看透一个人他身上盲点误区在哪里,他的习惯性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在哪里,它的特质在哪里?
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很多人,其实没有所谓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有的只是你的正反面,你的特质,你在什么情况下最好的应用你的特质,发挥出你的特长,这就成为你最大的优点。反而言之,它也会成为你最大的缺点。
2,
要对自己的能力版图有一个清晰精准的认识。
能力版图就像一个高德地图,你在这上面会布很多点,但很多人布的点是非常不精确的。
比如,很多人说自己的沟通能力很好,那么这个沟通能力具体是针对什么对象,在什么场合,应用得才好?
举个例子来说,像我这样一对多的场合,我是非常自由自在的。一对四五个人,我就是那个坐在角落听你们说话的人。一对一我也是一个可以跟你沟通自如的人,但是我会更加倾向于做一个倾听者。所以我的沟通能力,要通过应用场景、应用对象和应用深浅去进一步精准定义,所以我们对于能力版图的绘制要到一定的精准度。
如果你只能很宽泛的定义你的能力,会有一个什么结果?
我给大家描绘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95年,年轻有为,赚了好多好多钱,但是他会跟我说,顾老师,我在外面看到卖煎饼,觉得他有能力,我没有能力。我在外面看到做编程的,我觉得他有能力,我没有能力。
我后来帮他分析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对于一个做煎饼的,他的能力是可具象化的。一个程序员,他的能力也是可以具象的。而像我的这个学员,他赚了很多钱,但是他无法具象化他的能力,他也无法知道他这些能力应用在哪些场景是最适合的,他心里就会没有底。一个人对于未知,总会极其担忧害怕。
所以总结下来,顾老师五分钟精彩小课堂最值得带回家的就是以下两点(敲黑板):
◆ 1,是否能清晰地寻找出你的可迁移能力,未来可以帮你跨很多行业,为你的职场发展上升提供很多的空间。
◆ 2,你是否能够很精准定义你的能力,并清晰地描绘个人能力应用对象和应用范围在哪里。
当晚的活动在这样的干货和大家的意犹未尽里到了尾声,也创下了Women Game Changer 晚间线下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的又一记录,但是即使已经午夜,活动微信群里依然有小伙伴们热情的分享,我们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来自大家的反馈和心得,摘录一部分纪念我们共创的这个美好的夜晚。
感谢到场的男嘉宾是活动的支持。当天很多在场的男士表示:原来北京还有这么好的女性活动,他们回去给我们反馈了很多关于以后要在自己产品里融入更多女性用户思考的想法。
找到你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巅峰时刻,或者This very moment!
它是让你成为game Changer 决定你此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一个个关键节点。希望走出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内心都收获了 一个成为Game changer的种子
活动预告:
突破你的自我限制是一堂终生的课 | 上海Women Game Changer
11.29
为什么你至少需要一堂商业谈判课?
栏目介绍
她的故事 Herstory
美文选送 Reading
社会创新 ChangeMaker
职场互动 Mentorship
专栏作家 Columnist
线下活动 Offline Event
在线问答 Online Talk
关于我们 About Us
加入我们 Join Us
合作联系 Contact Us
以上信息请输入“目录”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