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文学、艺术、体育、历史、旅行等题材的文字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泽平宏观  ·  重在政策落地——11月经济数据全面解读 ·  昨天  
槽边往事  ·  老司机不认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经济独立才换得到自由,至少是不被絮叨的自由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7-04 19:20

正文

高考季与毕业季,常有人跑来后台问:

父母干涉填志愿怎么办?父母干涉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这似乎是永远的困惑。自古如此。


那,我的想法一向是:

先争取经济独立,然后,爱咋咋地。


————————————


我上大学后,跟父母经济账划清。自那以后,一切花销是我自己写字筹的。至今如此。中间也反馈给过家里许多钱和东西,具体数字记不得了,反正给爸妈买各色数码和奢侈品、教他们使用,简直算我的爱好。

乍听来很冷淡。但了解点我的诸位都知道,我和家里的关系概无问题。

实际上,从小到大,关系都好得很。


最初跟家里划清经济账,大概是中学时,去我爸办公室玩,帮过忙,打字、起草文件、做一些简单的翻译。说那时已经知道了人间疾苦是大话了,但我多少知道,父亲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从上大学始,决定做自由职业者。走上这条路时已经想明白: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也无法给家里安全感。那么,至少不要给家里任何负担。我清楚地知道父母为了我已经牺牲过多少生活质量,所以也不希望他们再做任何牺牲。


————————


但之后,多少明白了些事。

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干涉程度,与子女的经济反馈成反比。

一旦发现子女经济自由而且路走得通畅,讲道理的父母们,普遍也会乐意,给子女更大的自由。说穿了:发现你能自给自足,讲道理的父母们,也就不干涉了。


所以许多孩子给父母反馈,既是希望父母过得好,也是一种能力的证明。我认识许多自由职业者朋友都这样:爱给家里买东西,好让家里安心,消除家里“你有没有单位哟”的焦虑感。

除了一些吸血鬼家庭算是特例外,大多数父母,未必真乐意逼着孩子做这做那。只是我们上一代人苦惯了,又多少挨过骗,安全感的累积需要时间。

所以给长辈花钱,既是对他们的反馈,也是一种经济独立的证明。如此久了之后,还可能买到更多自由呢。

甚至,还可能因为买些东西,永久性地改变长辈的消费意识和生活习惯——教父母用过各类app的诸位,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


哪位会说了:如果父母就是不讲道理,哪怕看到你经济独立了,可以反馈了,还是不肯停止干涉呢?


答:这样的父母挺多,但心态具体又不一。有些是出于经验,觉得孩子的路途不太平,想加以管制;有些是将全副心力投注孩子久了,不能接受孩子独立的事实;更有些纯粹是有管人的瘾。最变态的一种是,“我过了半辈子这种生活,你倒可以出去浪,凭什么?”

对拒绝沟通的父母,那么,长痛不如短痛。人总要独立的。所以,直接走出去,过一段,逼迫他们自己处理这个问题。时间流逝,大多数矛盾都能被化解的。

虽然有点残忍,但人生不能因此被绑住。


————————


哪位会说了:如果自己经济暂时不能独立,因此无法获得自由呢?

答:那就没法子了。道理上来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父母们既然供养了孩子,孩子任性的底气多少会差一些。

自由并不是免费的,总得自己拼出来才是。


但经济独立,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简单得多。节衣缩食呗。苦一点儿呗。现代分工制如此发达的时代,人本身需要的东西是很少的,花费多的乃是社交需求,换言之,“自己需要的东西”,花费不会太吓人;“给别人看的东西”,昂贵高得多。自己开个账单,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有哪些是必须的花费呢?仔细想想,有多少花费是缺了就不行的呢?


————————


消费时代,有一种生活方式的陷阱。许多人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仅仅为某种生活方式,必须维持一个开支,于是放弃了一些自由,于是烦恼连锁起来。

觉得自己被绑在一架机器上,很大程度,都是被生活方式限定了。要成为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要成为一个同僚眼中的好队友,要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人——为了成为一个符合准绳的人而努力,也可能丧失许多自由。


实际上,生活在如今的时代,因为分工和大工业制度,你需要点钱购买活下去的生活资料,还需要点精神成就感。那么你付出点时间,赚取点经济利益,让自己活下去,剩下的时间用来取乐。减少一点维持生活方式的开支,多少会让社交生活不如意,但也许能多一点自由呢?


说直白点:

所谓自由,就是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资源:时间或者物质资料。

缺时间,就用物质资料换(少挣多闲)。

缺物质资料,就用时间换(多挣少闲)。

既想要时间也想要物质资料,就少一点开支呗。


工业时代,老板可以花工资向职员买时间;同理,孩子也可以向父母花钱买点自由——当然不是就此不管父母了,无视亲情了。

只是,经济独立后反馈父母,多少可以买父母一点安心,如此,可以买出一点少被干涉,少被絮叨的自由。

所以了:

觉得自己不自由,就尽量缩减开支、提高收入,争取经济独立;还是被絮叨,就自立门户,积极反馈,让父母接受一个基本事实:即便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个体,是有自己人生的。


哪位会问:如果到此地步,依然有父母拒绝承认事实呢?

答:拒绝讲道理和沟通的父母,那就是纯粹的掌控欲了。那就实在,不必太客气了。

还是我一直爱说的那句话:


自由从来不是人家凭空给你的,你不可能等着他们自己醒悟,把自由交给你。自由从来是靠智慧、狡猾、想象力、耐心,经历残忍、漫长、不屈不挠的斗争,与那些保守的大家伙迂回、谈判、争执、吵闹,最后一点一点,从他们闭塞呆滞的手里,硬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