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香云纱的制作现场时,邢莉莉是震惊的。
更具体地说,是被那种
原始的、生猛的、不屈的生命力
震住了。
赤裸的背、晒得红而黑的皮肤、豆大的汗珠、狂舞般重复同一动作的肢体……
这是一群正在制作香云纱的莨染手艺人
。
更让她惊讶的是,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积淀的香云纱染整技艺,却正在消逝。
即便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中国真正懂得这门手艺的人,依旧寥寥可数。
一生必须得有一件香云纱去诠释优雅
曾经,
平民富人都喜爱香云纱。
清末民国时,更是卖出了
一匹12两白银
的高价,有“软黄金”的美名。
因其珍贵,可传家。
从前广东女子出嫁,母亲会亲手缝一套香云纱衣服送给女儿。待女儿成了老奶奶,衣服却风采依旧。
宋庆龄更是对香云纱旗袍情有独钟
,重大活动或日常生活都爱穿它。
一件香云纱旗袍穿了一辈子
,成为那个时代温婉大气的符号。
▲ 穿香云纱的宋庆龄。
▲ 香云纱制作工艺。(建议在Wi-Fi下观看)
这份难能可贵的美,却以逐渐消逝的方式提醒我们,它存在的不易。
传承,从来都是个艰难的选择。比起无为而消失,何不努一把力
,让香云纱回归日常,让奔波的人感受手艺与自然的温情
?邢莉莉创建「德玺见萩」,就是为了开创香云纱的活化之路。
在中国所有
织造
绸缎的非遗手艺中,香云纱是制作工序最繁复、最费时费力的一种。
它是用
中药薯莨染整的
真丝织物,质感柔滑、轻薄透气,汗不沾襟,还能防腐驱虫、保健皮肤
。因穿戴着走路时沙沙作响,故得名响云纱、香云纱。
一块好的香云纱,至少需要
20位师傅
共同协作,
经浸莨水、晒莨、洒莨水、封莨水、煮绸、过乌、水洗、摊雾等
14项工艺、36道工序
,耗时近一年,才能实现神奇的转化。
莨染并非人与自然的硬碰硬,而是依四时而作,人与天地草木的合力。若遇了阴雨天便无法制作,
完全是靠天营生。
“
虽然辛苦,但是自在,因为我们跟着天吃饭
” ,这是不善言语的手艺人最真切的表白。
▲ 薯
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染料原料。
浸莨水
| 制作时要用双手不断翻动20米长的胚布,才能充分浸染。
晒莨
| 胚布只能在湿度适中的沙地草坪上暴晒。若淋了雨,就得重来。否则,布就废了。
过乌
| 这是最辛苦的步骤,选伦教河河流旋涡处最肥的河泥,涂抹胚布。从前日本人在此偷师,也学不到分毫,就因为少了这里的泥。
▲ 水洗时手臂需剧烈拉扯,这是一场力量和速度的考验。
只能手作的香云纱,
不可复制、无法量产,让每一块香云纱都成了孤品。
如今,
有几十年经验且
懂得调配
莨水这关键
步骤
的老师傅已是屈指可数
,也很少有人能用真正的手艺、按完整的工序,花上一年,等一袭香云纱。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邢莉莉对
上乘的香云纱老料
视若珍宝,并努力挖掘老料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性。几年间,她与团队设计出的作品,总能让人一眼惊艳。
因怀有惜物之心,她发现各有脾性的香云纱老料,可以碰撞出
山光云影一样的雅致美感
。
团队由此设计出你眼前这款拼接手包。
【香云纱老布系列】
|拼|接|手|包|
这些几乎不可再复制的老布,通过拼接和设计,撞出了颇具时尚感的手包,不管20岁还是40岁,都各具韵味,大气中带着别致。
我们相信,
美而亲近生活的香云纱,
唯有中国女子能诠释这份跨越时代的温婉。
▲ 注:手包内有多个夹层,方便收纳。
每一个手包均由
10年以上的老料,随机拼接
,一片一片手工缝制而成。
因原材有限,成品并不多,目前物道仅有少量在售。
手包正面还可定制文字刺绣,
4字以内,字体为简体楷体。无论自用还是送礼,它都是
独属于你的世间极致美物
。
▲
拼接手包所用的香云纱面料主要有:【柞丝香云纱人字呢】【绿色莨纱】【红色龟裂纹莨】【黑电力纺】【红色绢丝】【紫色娟丝莨】【蓝色娟丝莨】,每一片都凝聚天地精华。
▲注:因布料不尽相同,无法确保每个手包一模一样,届时随机发出。
这是
中国千年的手艺与美学,留给每个中国女人的艺术品
。
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香罗伊人,天地灵气,不就是东方大美最初的模样吗?
物道君推荐的另外一款,是大受欢迎的【郑和下西洋系列】。
这是「德玺见萩」受邀为中国杯帆船赛十周年设计香云纱定制礼品。
一面代表海,一面代表丝绸
,通过香云纱向世人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这是别具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