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并购招商作为国资招商的最新打法正在兴起的过程,以及各地政府设立并购基金的现象。文中提到了国务院、各地政府以及母基金对并购招商的支持,并提到并购基金的发展前景和具体案例。同时,也描述了并购基金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并购招商成为国资招商的最新趋势
国资机构人士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他们正在组建并购基金,专门用来收购上市公司,主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进行投资。这表明并购招商已成为国资招商的最新趋势。
关键观点2: 政府投资基金对并购基金的支持
政府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出台支持政策等方式,对并购基金进行支持。例如,多地设立专门的招商基金,部分引导基金出现“招商前置化”、“返投前置化”的现象。
关键观点3: 并购基金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并购基金发展迅猛,多地国资发力并购基金。据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已有超10个地区发布了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关键观点4: 并购退出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理想退出方式之一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并购退出周期短、程序简单,并且可以一次性立即变现,是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之一。因此,投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考虑并购退出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
正文
最近,并购招商作为各地国资招商的最新打法,正在兴起。
“
我们正在组建一支并购基金,专门用来收购上市公司
,主要围绕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锻长补短。一方面,借着一系列并购支持政策的东风,发掘新机会;另一方面,这能够实现更具有确定性的招商。”华东地区某国资机构人士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这体现出在今年国办1号文发布后,招商模式的最新变革。
并购招商时代来了
。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到并购招商,地方的招商需求总要有个得力的工具,并购就是各地发现的最新机会。”VC投资人王尔(化名)向母基金研究中心分析道。
我们关注到,今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国家层面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
其中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这对此前业内十分火热的“基金招商”模式无疑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从去年8月起正式施行,“税收优惠”式、“奖补”式招商引资模式走到了尽头,我国各地的招商模式发生变革,“基金招商”模式火热。
在此过程中,许多地区的政府投资基金越来越强调投资与招商的联动,设立了专门的招商基金,尤其是很多招商型的专项基金。部分引导基金也出现了“招商前置化”、“返投前置化”的现象:如果GP需要申请引导基金的出资,首先需要对接当地的招商部门而非引导基金。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在此背景下,子基金管理机构面临着较大的招商返投压力,甚至也有投资机构成立专门做招商的子公司,以服务于政府投资基金LP的需求。
但部分地方在设立投资基金中出现形式主义、胡乱“内卷”的情况,扎堆热门赛道,投资领域“同质化”,导致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在基金招商中出现了许多同质化与“内卷”的情况,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并不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此前母基金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圆桌论坛上,苏州相城母基金总经理韦达表示:“我们现在一直提倡鼓励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加大对创新资本的投入,绝不是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把好好的企业迁来迁去。”
“虽然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但各地招商需求还在,所以并购招商火了,当前多地国资都有收购上市公司的探索。”王尔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洪汇新材、孚能科技、博汇股份、通用股份和华扬联众这5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都变为了地方国资。
“现在主板有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潜力空间巨大。并且多地都在探索并购招商,
预计今年是并购基金的爆发年
。”上海某PE机构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首先是,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
,据我们统计,近几个月,多地国资发力并购基金:
自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方纷纷出台并购相关政策,为并购基金带来利好。
除上文提到的上海外,深圳也在2024年11月发布了《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深港合作设立并购重组相关的投资基金,支持境内外机构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获境外机构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深化与相关国别的产业链合作。支持有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拓宽上市公司与国资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的覆盖面。
2025年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大力发展并购基金。
在支持并购基金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安徽:2025年1月10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各母基金等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完善有关基金管理办法,可适当延长并购重组子基金存续期,放宽单笔项目投资比例限制等,健全容错和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组建设立科技型并购子基金,以“并购 S基金”等方式,为科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接续型、赋能型融资资源。
据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当前,
已有超10个地区发布了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
并且,一边是并购招商助推国资LP关注并购基金,另一边,作为退出渠道的新选择,并购亦被众多GP提上日程。
2025刚开年,许多GP多了个新部门——“
并购部
”。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并购交易。
“我们今年新成立的这个团队专门负责并购业务,主要是围绕着已投项目,寻找并购退出的机会。”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刘湖(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刘湖表示,身边多家GP都有类似的动作,不论是新设相关部门或团队,还是新招专门负责的员工。“不少投资机构在挖专门做并购的人才,抢抓机会。专门做并购的合伙人,可以开到百万年薪。主要是因为国内并购市场方兴未艾,此前拥有并购经验的人才不多,因此比较抢手。”
有数据统计,中国并购经理的平均年薪可达50万元左右,而并购总监和副总裁等高级职位的年薪则更高,可以达到80万至120万元。而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中,仍有“余粮”增设新业务岗位的机构尚属少数。
“对并购,我们公司确实也研判了是一条新兴起的路,会有很大机会,但是在员工方面,确实没有更多预算了。像我们公司就是,原来做投后的员工兼着在看并购的机会,做并购退出也是有carry的,会按照退出金额来分carry。”华南某投资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已有母基金旗下的子基金通过并购成功退出
:日前,上市公司物产中大(股票代码:SH.600704)旗下物产中大产投通过受让老股+增资方式,完成对安徽舜富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安徽省高新投公司管理的三重一创旗下安徽基石智能制造基金、华舆高新交控(芜湖)产业链基金先后投资舜富精密,积极开展赋能服务,助力企业完成并购并实现退出。三重一创子基金投资项目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并取得投资收益。
我们认为,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并购退出周期短、程序简单,并且规避了上市禁售期,可以一次性立即变现,是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因此,投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考虑并购退出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并购退出能够将“纸面财富”变为“真金白银”。
2024年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要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促进创投行业良性循环。
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此前母基金行业专门针对并购重组的母基金极少,而去年以来已有多地探索设立并购相关的母基金,如广州去年4月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组建广州并购重组母基金。在国常会发声鼓励市场化并购母基金后,将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预计将有更多并购母基金的出现。
并购招商时代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专注于并购的母基金设立,为一级市场添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