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旧工业区被居民小区包围,品质城区如何提档?当城市秩序遇上市民便利,管理如何避免两难?这是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突然成为“网红”的东裕夜市,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前天,记者走入夜市,一探究竟。
先来欣赏一段夜市视频
拍摄 王世杰 林开艳(实习生) 叶维娜 剪辑 王世杰
夜市,是一个城市的小小窗口。从夜市的那些人气小吃,可以知道这个地方人们喜欢的口味;从夜市形色的人群,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风俗习惯;从夜市的各色摊主身上,可以体味百态生活。
一提起“东裕”,出现在大多数鄞州人脑海里的,就是中河街道的一个老小区。然而这个夏天,“东裕”摇身一变,成了宁波炙手可热的“网红”夜市。
▲食客与店家在露天餐区交谈
走进位于东裕社区的十里街区商业广场,色彩斑斓的非主流涂鸦,充满个性和文艺气息,交错的斑马线时不时出现在各条小巷小弄的交会处,还有各种复古造型的指路牌……所有的场景,都交错描绘出一幅繁华的夜生活画卷。
十里街区定位年轻群体,全力打造年轻人夜生活的主场。这里集合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业态,进驻了许多极具特色的餐饮店,龙虾、牛蛙、冰啤、烧烤、网红饮品,还有接地气的奉化牛肉面、麻辣香锅、黄焖鸡米饭……各色餐饮元素一应俱全。月朗风清的夏日夜晚,在这里享受一下富有全国各地特色的美食,惬意十足。
刘隆强是街区里一家川味餐饮店铺的店长,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对川味的接受程度很高,因此和朋友一起投资,选中了这个店面用来做川味餐饮。记者拿过菜单,发现上面的菜品单价在30元至100元之间,处于中档消费水平,但消费者却络绎不绝,傍晚5时30分左右,就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位了。
▲
火车站牌等流行元素四处可见
“店里主打的是精品川菜,保证品质。”刘隆强说,当时也想过走大众低价路线,但他更看好品质消费市场。在这里,毛肚、黄喉等食材,都是从四川空运来的,这些也都成了店里的招牌菜。
在十里街区,还有一个微缩版的“台湾夜市”。和电视剧里的场景一样,五颜六色的小吃车一字排开,顶上亮着自己的招牌:蚵仔煎、火爆鱿鱼、超长薯条、鲨鱼羹……还不时能听到地域特色鲜明的吆喝声。在这里,你可以买上三五种台湾小吃,再配上一杯冰镇啤酒或饮料,踱步到一旁的露天座位区慢慢享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改造之前的东裕夜宵排档不同,夜市里的不少店铺,走的都是“小而美”的精品路线,像卡通主题餐饮店、精酿啤酒铺、龙虾主题餐厅等,这些店铺借助时下最流行的餐饮元素,在实现“引流”的同时,不断做精自己的品牌和品质。
十里街区位于贸城东路和东裕路交叉口,占地面积25亩,毗邻宁波南高教园区,整个街区以半露天敞开式建筑风格为主,融入了创意潮流和时尚文化元素,徜徉其间,会让人体验到生活集市的热闹气息。
“改造初期,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对于街区的整体定位、风格与招商业态,我们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街区运营负责人张明星说。
该地块原本是一片老旧厂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河街道发展都市经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急需破题。如何实现地块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区形象?发展商业成为首选。
那么,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才最适合这里的定位与发展?
“这里毗邻南高教园区,年轻人集中,消费潜力不可小觑,但周边又有万达广场、印象城广场等商圈,因此差异化运营势在必行。”张明星说,他们调研了周边多个商业广场,发现这些广场品牌齐全、种类繁多,但都在晚上10时之前停止营业,10时之后就成了消费的空档期。东裕片区还有近20个居民小区,沿街为东裕大排档一条街,在年轻消费市场中颇有名气。经过多次调研、探讨,运营团队最终确定了整体以年轻态、品质化的开放式街区为风格,主打工业风和怀旧模式,与周边的竞争对手实现差异化运营。
▲
夜市走“小而美”的精品路线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筹备,十里街区于今年5月正式对外运营。目前,街区共有商户150余家,以潮流文化、涂鸦艺术、集装箱工业元素、公共创意等为定位,以年轻消费者为基准。街区汇集各地品牌特色的餐饮小吃,还搭配大型超市、影院、教育机构等业态,融合东裕大排档一条街,集吃、喝、玩、乐、创客为一体。“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种城市的慢生活,希望十里街区能成为宁波新型商业广场、‘月光型’广场的开端。”
营业3个月,十里街区俨然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打卡”圣地。敞开式露天餐区、小推车造型上的台湾小吃、各种甜品,冷不丁就能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到。“客流量每月能达到6万人次以上,这样的数据让我们对‘夜生活+商圈’的街区定位充满信心。”张明星说。
除了消费,这里还融入了创业元素。街区针对80后、90后人群,在打造年轻社交生活场的同时,专门划分区域进行文创产业的培育孵化,在街区的产业区,不仅能聊创意、谈合作、共享人脉资源,还有一站式社交帮助,让街区的功能更趋全面和完善。
每当夜幕降临,十里街区就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街区里,火车头、火车站牌、黄包车、抓娃娃机、复古邮筒、红色电话亭……每个元素,都成了年轻人摆造型的利器。
为了打造潮流文化的“月光之城”,十里街区根据宁波夜生活的特点进行改造,加入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文化以及集装箱文化,修改街区门头,增加月光集市等互动项目。“除了通过固有的商业业态吸引客流之外,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也是重要的手段。”张明星介绍,街区将长期开展各类文化创意类的活动。
街区内的百米长街和顾家支路延伸路段,正在建设围绕集市文化深挖的月光集市,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以台湾夜市文化风格结合本土商圈特色,形成独特百变的生活集市,白天是商业休闲广场,晚上转变成异域风情十足的集市消费地,各种造型的摊车宜静宜动、丰富多彩。
“整体招商的产品线很丰富,同时品牌经营者也十分年轻,这正符合我们对街区的定位与设想。”张明星说,目前,街区内35岁以下的年轻业主占半数以上。
街区一炮而红,为后续发展带来了人气。越来越多的台湾小吃经销商正寻求机会加入街区,街区还计划与高校合作举行创业大赛,自酿啤酒节、月光集市节、跳蚤市场等活动已在筹划阶段。
在街区的下阶段工作推进计划表上,记者看到,后续会有文创产业、音乐培训、纹身工作室、手工作坊等业态进入,40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品牌影院、街头艺术演绎区也在加紧装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