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奥斯卡颁奖典礼,最大的戏剧性非最佳影片的颁奖过程莫属:颁奖嘉宾已经宣布《爱乐之城》得奖,全体演职人员激动、拥抱、相携上台,领取奖杯,发表获奖感言。
当制片人们说得正起劲儿呢,突然被告知:“哎呀不好意思搞错了,得奖的是《月光男孩》。把奖杯还回来,要不你们去凉快地方歇会儿?”
于是乎,奥斯卡史上最大的一次乌龙事件诞生,最佳影片颁错了,第一拨人白高兴了。
当最终的最佳影片得主《月光男孩》的导演一上台,先说了一句:“我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脸懵地站在颁奖台上的他,也代表了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这届颁奖礼的戏剧性,胜过了这一年的所有影片,而颁奖礼的主角,是全程没到场,却出现在每一个人嘴里的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
一、2017奥斯卡奖项分布:凡是川普反对的,我们都拥护;他拥护的我们都反对
说起美国的政治地缘,因为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属于加州,所以政治上与加州的基本盘类似,都是支持民主党的。其实加州早先是共和党的天下,直到1988年老布什参选总统时,还拿到了加州的选票。但近些年随着拉美裔、亚裔大量涌入,加州白人比例逐年降低,从1940年的接近90%一路降到目前的30%多。而少数族裔天生是支持民主党的。
好莱坞作为文艺工作者聚集地,对自由的向往更甚于普通人,反应到他们的政治倾向上,则是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排斥共和党。
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分布,红色为支持川普,蓝色为反对川普,颜色越深程度越重。洛杉矶区域为蓝色最终的地区,即对川普反对最强烈
2016大选加州投票图(按郡县划分),洛杉矶及其周边都是蓝色(反川普)
而具体到川普本人,其政治主张比一般的共和党更极端,诸如禁止穆斯林入境,在美国墨西哥边境砌墙之类的话,也就他敢说。这也使得大多数的少数族裔、女人、同性恋、移民等,都反感川普,而这些人又恰恰是好莱坞的主体。如果从崇尚自由到极端保守画一条线,那最左一端是好莱坞明星,中间偏左的民主党主体,中间偏右的共和党主体,最右端是川普。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川普上台后的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变成了好莱坞明星怒怼川普的誓师大会了。
被乌龙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首当其冲:这是一部讲述黑人同性恋的电影。其实川普本人并不反对同性恋,而是基于尊重,2015年他的歌星朋友埃尔顿·约翰与相恋多年的同性恋人结婚时,他还热情祝贺过。甚至他还因为不反对同性恋而被共和党同仁挤兑过(共和党里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一派,是明确反对同性恋的)。即便这样,一部黑人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胜出,也被普遍认为是好莱坞对川普的一次胜利。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剧组领奖,团队以黑人为主
就像有评论说的那样,好莱坞内部对川普闭关锁国、打击外来移民和难民的做法很不满,自然会希望通过一部少数族裔为主角、充满人性的作品去展示美国的“民主与包容”。《月光男孩》在这占的便宜,一定不少。
另外从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经历,也能看出好莱坞抱团怼川普的决心。斯特里普被影迷调侃为业界“毒瘤”,因为她此前曾19次提名奥斯卡表演奖,远远超过第二名,高居影史榜首,大家调侃她为“毒瘤”,耽误了其他演员冒出头来,实则是对她演技的莫大肯定。
本届奥斯卡,斯特里普本来是打酱油的,因为过去一年他没拍过什么高质量的电影,只有一部还勉勉强强,按以往的情况,她应该是不能获得提名的。但在去年12月举行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她在发言中旗帜鲜明地声讨川普:“好莱坞就是一个充满外来者和外国人的地方,如果你把我们都踢出去,那你们除了橄榄球和综合格斗就没什么可看了,那不是什么艺术。”
川普的性格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回过头来就发推特回怼:“梅丽尔·斯特里普,好莱坞最被高估的女演员之一,她并不了解我,但在昨晚的金球奖上攻击我,她是输得很惨的希拉里的马屁精。”
而好莱坞的回应呢?是把其实并不过硬的斯特里普又选进了影后提名名单,以第20次提名来嘉奖她。与其说这个提名是嘉奖过去一年她的表演,不如说是嘉奖她金球奖颁奖礼上怒怼川普的行为。
而在27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在介绍梅里尔·斯特里普的时候,特别说她是“被高估的”那位,全场随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全场起立致意。这种待遇,一多半也是给她撑腰:继续怼,我们支持你!
这俩人结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之前梅姨还曾经cos过川普
整场颁奖礼,几乎每个人上场都要挤兑一下总统,每次挤兑都能赢得掌声。化妆奖得主上台说获奖感言,操着一口浓重口音:“我是意大利人,我是移民!”颁奖人在开奖之前,也要表明立场:“反对一切将人群用肤色、信仰来划分的人。”
最佳外语片,本来一直都是德国影片《托尼·厄德曼》呼声最高,但川普不失时机下了一道“禁穆令”,禁止所有穆斯林进入美国。虽然这道指令没有最终执行下去,但奥斯卡评委的火儿彻底被拱起来了,最佳外语片候选中唯一一部穆斯林导演的影片,伊朗的《推销员》在最后关头逆转,成功获奖。
而已经上台领奖,却因为乌龙事件被迫又下台的《爱乐之城》,其实在颁奖前一周左右,已有颓败的迹象。
本来,《爱乐之城》这种精巧的歌舞片能够成为奥斯卡热门,也是因为好莱坞的人烦透了川普,每天一打开电视看见他就烦,而有这么一部让大家放松的精致小片,又跟政治绝缘,很惹人怜爱。所以在颁奖季,它一直是头号热门,奥斯卡提名又是最多的。但成也川普,败也川普。有网站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出一个结论:川普支持者更希望《爱乐之城》拿最佳影片。
美国媒体的调查,川普支持者最希望《爱乐之城》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个调查可能是压倒《爱乐之城》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下完蛋了,有好事者从《爱乐之城》中找到了几个政治不正确的点:
1. 缺少同性恋角色。洛杉矶同性恋群体十分庞大,一部发生在洛杉矶的影片,居然没有同性恋,这是故意歧视!
2. 丑化女性。影片女主角被塑造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让男主角的行动推动她的故事前进。他约她出去;他向她介绍爵士乐;他带她去看《无因的反叛》作为研究;他开车去她老家说服她回到洛杉矶参加试镜,最终使她成为明星……女性的独立在哪里?!
其实《爱乐之城》已经很注意政治正确这个事了。影片男主角立志想开一家爵士乐俱乐部,而爵士乐正是黑人文化的重要象征;男主角的姐姐在剧中也是嫁了一个黑人,他们婚礼的桥段中,有一个扫拍全场的镜头,出现在镜头中的几乎是每隔两三个白人后边就要跟两三个黑人,生怕政治不正确。
然而,这些与黑人同性恋影片《月光男孩》相比,正确程度显然差一点,对川普的反击力度也小一点,而这可能正是《月光男孩》能在最后反败为胜的原因。
二、从2016奥斯卡闭幕后,这一年来美国电影人的主题,就是想法给黑人“谢罪”
去年奥斯卡颁奖礼结束,我们推出一篇评论:《为什么说奥斯卡是政治挂帅的秀场?》。其中提到,“奥斯卡是一场秀,从影片到颁奖礼,从提名名单到获奖人,从主持人到观众,都在遵循某种政治规则,在政治正确的大旗下运行。”从本届奥斯卡的颁奖结果看,这一结论还在深化中。
上一届奥斯卡颁奖时,由于男主、男配、女主、女配四个表演奖,共计20个提名人,全是白人,而被黑人群体猛烈攻击,称这是一届“太白”的奥斯卡。从那时起,几乎就注定了今年奥斯卡黑人的逆袭。最终黑人影片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女配两个表演奖项,这个结果其实早在一年前就种下了。
这一年,整个好莱坞的主旋律就是,找到那部命中注定,能够为黑人担起复兴重任的电影。在去年上半年,这个重任交给了一部叫做《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电影。本片讲述1831年,由黑人牧师奈特·特纳领导的著名黑奴暴动的历史故事,同时这也是引发内战爆发的重要导火索。
这部电影太适合被选为201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了。原因如下:
1. 讲述黑人反抗黑奴暴政的历史。太政治正确了有木有!
2. 从导演到演员,一水的黑人,影片海报是一个黑人的大头像,脑袋用美国国旗勒着,寓意十分明显。把奖给这部影片,黑人就不会再闹了!
3. 片名《一个国家的诞生》,与1915年格里菲斯的名片完全一样。那部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方黑人与3K党两个家族在内战前后的命运冲突的故事。在那部电影里,黑人是反面角色。在整整一百年后,用一部同样名字的,题材类似的,黑人被当做正面角色的电影,来夺取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是让黑人满意的最佳途径。
正因如此,在去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创纪录的1750万美元卖出了版权。全好莱坞上下都看好这部影片能为黑人打个翻身仗。
万事俱备,只欠时间。但不争气的是,导演自己掉链子了。内特·派克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身兼编剧、导演、主演三职,片中他饰演的角色是一位黑人英雄。但在去年八月,他被爆出在19岁时和室友将一名醉酒白人女同学强奸。受害人报警,警察介入调查后,派克被无罪释放。
但事情并没完。内特·派克和其室友在该女性报案期间对其进行了长期的骚扰。恐吓、辱骂并打了多次骚扰电话,使受害人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停课、退学、公寓被闯入,受害人没有从心理阴影走出来,最终患上抑郁症而自杀,年仅30岁。
讽刺的是,派克编剧的《一个国家的诞生》里的“黑人英雄”正是因为妻子被轮奸而奋起反抗。这事一爆出来,派克摊上大事儿了……
英雄成了狗熊。连黑人自己也不好意思由这样一个人担当复兴黑人电影的使命,于是将这部电影和派克本人抛弃,再次寻找新的目标。终于,讲述黑人同性恋的电影《月光男孩》被各方看好,在颁奖季中与《海边的曼彻斯特》一道,位居最佳影片奖种子选手的第二梯队,仅次于《爱乐之城》。最终,凭借川普的助攻,成功登顶。
《月光男孩》海报
不仅如此,上一年黑人没有获得任何表演奖项提名,今年提名人数也报复性地反弹,在一共20个提名中获得了6个,并最终拿下了最佳男配和女配两个奖。这个结果,黑人也不一定满意,毕竟之前很有希望的最佳男主(丹泽尔·华盛顿)没能获奖。也许明年,奥斯卡还会对男主、女主、导演这三个今年没拿到的奖项,对黑人给予补偿。
三、美国的政治正确,其实也是种狭隘的偏见,尤其对黄种人更是如此
本届奥斯卡颁奖礼主持人吉米,在全程跪舔黑人的同时,还不忘展现一下幽默。他和演员马特·达蒙私下里经常互相调侃,于是在介绍到达蒙时,是这么说的:“他把《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角色给了卡西,自己扎着小辫子去中国演了赔钱的《长城》。”
这句话当然惹来了满场笑声,但作为中国人,恐怕听起来不那么好受。由张艺谋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长城》日前在美国上映,票房惨淡,已经注定收不回成本。主持人这句挤兑的话,其实没有事实错误,但其中的轻蔑是很明显的。如果这是一部黑人主演的影片,他是断然不敢这么说的。
如果说,从2016到2017,奥斯卡对黑人的主旋律是从“得罪”到“谢罪”(其实2016也没真得罪,只是恰巧黑人演员表演得没那么好,没有人提名表演奖项),那对黄种人,则是从一种挤兑到另一种挤兑。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当晚,三名亚裔小孩被请上舞台,他们穿黑色西装打着领结,手里还各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他们扮演的是普华永道的会计师,每年奥斯卡的票数都会由这些会计师来核算,并装入信封。主持人洛克(他是个黑人)在欢迎三人的串词上打趣道,“他们派来了最敬业、最准确和最努力的工作代表,欢迎朱铭、凌葆和大卫·默斯科唯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