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怀抱负、梦想的人,没有一片土地去实践,这是莫大的悲哀。
前几日,有一位分公司总经理因为“营销经费”掣肘,一直无法实践自己的想法,打算离开投入其他券商的怀抱。
之前也有一些理财经理跟券姐感叹:客户在自己这里开户,可营业部的费用却都不能满足给每个客户送点小礼物,只得自己掏钱。
券姐这几天到了一家券商经纪管理总部交流,一番沟通下来,发现很多券商都有一个共通的问题:
空有一番热血,却得不到支持。
从总部的问题,引导至分支机构,就是越来越多分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因为经费掣肘、体制问题等,在无奈之下也离开了。
在整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券姐不由得感叹: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人文科学,那在券商要如何诠释?
定哥在《定哥有话说》最新一期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位券商高管,领着百万年薪,可却没有足够的权力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后不得不寒心离开。”
因为管理,它关切的是知识的根本、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同时也是实行和应用。
管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和每个知识工作者怎么看待与处理人和权力的关系。
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社会生态学者,在他看来:人可以拥有的是授权,也就是在某一阶段、某一事情上,因为所拥有的品德、知识、能力而被授权。
但是,在券商中,被授予权力、职责的人,却事事被掣肘,这是我们都需要反省的问题。
在券商高管频繁快闪下,背后暴露的,其实是权力与人的关系。
在这次券姐所交流的券商经纪管理总部,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是对的,可以这么去做,但是,却没有支持。
没有权力,得不到支持,只依靠信念,是无法支撑走长远的。
尽管人性是不完美的,但是人彼此平等,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创造能力,都有自己的功能,都应该被尊敬,而且应该被鼓励去创造。
券商从坐商时代,走到行商时代,再到现在的格局,其作战方式,也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奋战。
券商都在招兵买马,也有高管让券姐推荐人才,再加上今年券商互联网速度加快,也更让券商四处寻觅曾在互联网公司纵横的人才。
在券商这片土壤上,其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的业务线以及特殊的环境,就像一片“亚马逊森林”,唯有在这片土地扎根成长起来的人,才会知道它的基因。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券商这些年都慢慢有意识朝着培训这个方向去走,无论是运用内部力量,还是三方机构,这个步子已经迈出。
券
商需要的是更深层的东西,也就是“组织”和“人”。
新力量学院,作为一家券业管理咨询公司,也始终在为券商服务的路上。
因为大家都会想到各个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风云人物,而券商却无人问津?
德鲁克坚持道:
“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而作为国家重要金融机构的券商,我们的企业家在哪里?
一个有效的组织既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者,两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企业家需要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一个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职业道德的员工和管理者遵守,制度也会容易土崩瓦解。
在券商目前的背景下,似乎良好的制度跟管理者一直难以共生,而当他们都存在一家券商的时候,未来必定精彩纷呈。
不管怎么样,券姐还在相信,券商后面的路是光明而曲折的,终有一日,属于券商的“企业家精神”会被诠释出来。
现在与未来的博弈,这就是管理者的宿命,当工作环境以上位者的意识形态来欢呼迎合,就会有随之而来的
“平庸之恶”。
遇到一个好的职场环境绝非易事,优秀的企业,往往会在公司文化和机制设计方面鼓励一线业务部门对中后台进行牵引,并且在组织框架和机制创新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当正面的反馈机制形成,一线的员工,自然会为公司的良好发展尽心尽力,出计献策。
“平庸”之流,无非是惯性取代独立思考、各自为战取代沟通协作,个人能力随之退化,对市场和业务一线的反应速度非常慢。
焦虑之下,不少后辈们来找我私聊,关于行业未来发展、职业规划和自我提升等等,令定哥欣慰的是,他们已经开始思索困局,并且正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定哥愿意组建一个舞台鼓励后辈畅所欲言,以市场化机制思考券业管理未来方向。
在定哥
《将才计划》
里,以社交化学习作为基础,
券业管理者/储备干部累计1000人。不少学员每节课都听上三四遍,还有学员每篇作业心得超过2000字,
券业将才们的学习热情和认真态度让定哥坚信——长路漫漫,后辈可期。
毕竟,独立思考从来都是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