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一些“飞禽走兽”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经处于退化、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状态,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刻不容缓。
公众应做出绿色消费选择,不食用野生动物,不能让全社会承担巨大公共安全风险。
一、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2月3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疫情期间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广告。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摧毁了一些仅存的野生动物种群。
据称这次疫情起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里没有经营野生动物资质,暴露了市场监管方面漏洞,需要加强执法,也需要更明确的相关立法。
二、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
因“吃”所导致的猎杀,是物种面临的直接威胁,让不少物种变为濒危。
过去人们对“山珍野味”的摄取,部分是出于生存需要,现代养殖动物完全可以满足人类蛋白质的营养需要。
一些野生动物据说也并不美味,如网上食用蝙蝠的视频,主要是出于猎奇,甚至炫耀消费。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能用于食品,但不在重点保护名录上的动物,如蝙蝠、果子狸等也可能成为动物与人类共患疾病的贮存宿主或中间宿主。
对此,有专家建议取缔野生动物经营的集贸市场,停止网上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因其合法性无法追溯认证,无法保证检疫安全,容易导致公共安全事件和盗猎走私活动。
为维护生态平衡和防止野生动物疫源疾病,应扩大法定野生动物范围、禁止买卖和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
关注我们,可以每天接收到更多精彩动物资讯,非常感谢你的关注 , 如果喜欢的话,赶紧点个"好看" 分享给你的好朋友们吧,爱你么么哒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