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宏观静思录
市场探路者。分享国内外宏观、贵金属、外汇、股市、基金等领域的个人研究成果;分享优秀研报及市场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 2 种情况可以不治 ·  16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10 个伤牙行为,很多人天天做,测测你做过几个?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腐乳,人间美味还是致癌毒物? ·  4 天前  
丁香医生  ·  湿疹能自愈吗?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八张图解读吴清主席《求是》杂志文章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宏观静思录

招商宏观 | 双轮驱动下的全球资产逻辑或迎再切换

招商宏观静思录  · 公众号  ·  · 2024-05-30 14:35

正文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报告发布时间: 2024年5月30日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金融危机后,非美资产开始对抗美元升值的“地心引力”。 美元贬值时期,全球经济及资产价格普遍呈现繁荣态势,但在美元升值期则面临压力。美元升值阶段,尽管非美国家以本币计价的人均GDP大概率仍保持增长,但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以及人均财富则普遍停滞不前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因美国对外贸易施压和疫情等因素被反复拉长,对非美资产造成了更为持续的压力、但也令部分非美经济体消化了长期泡沫。 前两轮美元升值周期均为5年。2011年美元触底,理论上本轮美元升值应于2016-2017年接近尾声。但2018-2022年,美国对外贸易施压和疫情避险需求的推波助澜之下美元升值周期被拉长,并给非美国家经济与资产价格带来了更显著、持续的压力及扰动。当然,被反复拉长的美元升值周期也令以日本为代表的部分非美经济体通过本币大幅贬值消化了长期泡沫

2016-2017年与2018年以来各类资产表现的反差与背后驱动力变化有关。中美:谁是全球经济的驱动力,谁的相关资产就更受益。

2018年以来特别是疫后大宗商品表现与2016-2017年截然相反,主因是驱动力的差异。 2018年以来特别是疫后,全球商品中金银的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铜、铝、原油,锌和螺纹钢则表现最弱,2016-2017年则刚好相反:螺纹钢表现最强,其次是锌,原油、铜和铝,金银表现最差

2016-2017年中国因素驱动全球经济;2018年至今美国因素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2016-2017年中国先有供给侧改革后有棚改,美国则处于新旧政府交接的内政空窗期,中国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核心线索;2017年底特朗普税改落地、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施压对全球经济逻辑产生影响,疫后,美国先是提振内需后又加杠杆主导全球价值链重塑,成为全球需求的引领者。尽管2018年以来,美国驱动全球经济,美国因素相关资产领跑全球,但在2016-2017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驱动力的阶段,与中国因素相关的股票指数(胡志明指数、恒生指数)也曾跑赢长牛的美股。

往后看,全球经济驱动力或处于再切换初期,资产表现有望随之变化

1) 下一轮全球经济驱动力或再度切换至中国。 目前,美国财政边际效应已然递减若大选后总统再次更迭又将出现财政政策空窗期。此外,尽管大选前难降息,但美联储大概率在大选后开始降息并推动 美元贬值。我们在《 谁来接棒出口链? 》中指出,明年外需大概率明显转弱,房地产政策具有稳就业的重要意义。进而,本轮内需政策将持续加码直至效果显现化

2) 当前或为“美国因素资产”受益的尾声、“中国因素资产”受益的左侧。 尽管美股在短期内可能仍会短暂上涨,甚至大选前仍可能创新高,但美股估值之高难以通过降息消化,一旦经济放缓下跌压力极大。若中国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海外投资者也将更多关注“中国因素”相关资产

3)若美元确认贬值,非美资产“地心引力”消失,上述切换会更顺畅

正文


一、 金融危机后,非美资产开始对抗美元升值的“地心引力”

(一) 过去十余年,各类非美资产都要对抗美元升值的“地心引力”
从长期视角来看,自金融危机以来,各类非美资产都在对抗美元升值的“地心引力”。
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不再上升,即 全球贸易的“蛋糕”不再扩大,这一现象与强美元有关。80年代至今,美元经历了三轮显著的升值阶段。第一轮为80年代初至1985年《广场协议》之前,此阶段全球货物出口金额占名义GDP的比重回落(图1第一个灰色框)。第二轮美元升值为1995年至2000年(图1第二个灰色框),但全球贸易在此阶段实现逆势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克林顿时代1993-1994年推动的全球自由贸易政策,抵消了美元升值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
此外,多数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如日本和韩国),均在美元贬值的时期内实现了成功跨越;反之,一些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其失败原因往往与美元升值挂钩,如一些拉美和亚洲的国家,在经历拉美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美元贬值时期,全球经济及资产普遍呈现繁荣态势,但在美元升值期,众多经济体及资产价格则面临压力。过去十余年各类非美资产都要对抗美元升值的“地心引力”。
2002-2008年美元贬值时期,大多数国家人均GDP呈现上涨趋势。但当美元进入升值阶段后,尽管众多非美国家以本币计算的人均GDP等指标或仍保持增长,但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则可能会停滞不前,比如2012年后的澳大利亚、日本,此间德国美元计价人均GDP仅有微小增幅。

类似的,主要经济体成人人均财富变化也呈现出对美元走势的敏感。比较有趣的是,如图6-7所示,1999年至2022年间成人人均财富增幅最大的三个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和越南,增幅分别为:22.1倍、12.4倍及7.6倍,此间美国成人人均财富增幅为1.9倍。

(二)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拉长,对非美造成了显著且持续的压力
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因美国对华贸易施压及疫情避险等因素被动拉长。 前两轮美元升值周期(1980-1985、1996-2000)均只维持了约5年。若以2011年美元触底为起点,理论上美元升值周期应当于2016-2017年接近尾声,然而, 从2018年到2022年,美元升值周期在贸易政策收缩和疫情避险需求的推波助澜之下得被持续拉长。1) 2018年美国开始实施对外贸易施压策略,这一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环境偏向收缩,对非美经济体形成约束,且加剧了全球的避险意识。 2) 2020年疫情进一步推升了全球的避险情绪,2022年底该影响降温才使得美元似乎出现了见顶迹象。

美元升值周期的拉长对非美国家的经济和资产价格造成了显著且持续的压力, 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频现,以及美国对外在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多重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与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自2018年以来,仅有墨西哥比索等少数非美货币对美元实现了升值。

2018年以来特别是疫后各经济体的权益市场表现显著分化。 图10为以美元计价的各经济体的主要股指走势。多数非美国家与美国的股指走势存在两个显著的分化点。第一个分化点是疫情之后,美联储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使得美股最为受益。第二个分化点是2023年3月份,与人工智能以美国为中心开始快速发展有关。

部分非美经济体也在美元升值阶段通过本币大幅贬值消化了长期泡沫,比如日本。 美元贬值阶段往往是非美经济体资产泡沫的酝酿和形成期;美元贬值接近尾声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启动初期,往往伴随着非美经济和资产泡沫被刺破的过程。本轮美元升值周期相对较长,对于部分国家而言,也可借此机会消化长期资产泡沫。我们在5月24日的报告《 从国别实践看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有效性 》中指出,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对美元的飙升,造成了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这一泡沫历经30年才得以消化。疫后日元大幅贬值终于令美元计价的日本实际房价降至美国实际房价下方,日本房地产的长期泡沫压力有所释放。
2018年以来美元升值阶段内非美资产确实经历了动荡,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有效释放了非美市场中的泡沫风险。那么,当前全球资产的风险在哪儿呢?可能是美股。我们在报告《 当前大类资产β排序的三点结论 》中指出,美股估值之高难以通过降息消化,一旦经济放缓下跌压力极大。

二、 2016-2017年以及2018年以来各类资产表现的反差反映了驱动力的变化

(一) 全球经济逻辑:2016-2017年中国因素主导;疫后美国因素驱动
疫后大宗商品表现与2016-2017年截然相反。 2018年至今特别是疫后,全球商品中金银的表现最为突出;第二档是铜;第三档为铝和原油;锌和螺纹钢则表现最弱(图13)。再看2016-2017年的商品价格(图12)的价格表现排序正好与从2018年至今的表现排序相反。2016-2017年内,螺纹钢表现最强;其次是锌、原油、铜和铝;金银的表现最 差。

这两个阶段大宗商品表现的反差与此间全球经济驱动力的变化有关切换。2016-2017年是中国驱动全球经济;而从2018年至今,美国经济驱动力的明显增强。

2016-2017年中国先有供给侧改革、后有棚改政策,而美国处于奥巴马第二任期最后一年到特朗普上任初期的政策青黄不接之际,全球经济的主要逻辑由中国因素主导。

然而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施压,扰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节奏,疫后美国先是三轮补贴提振内需、2022年又开始推进全球价值链重塑。此间,中国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内需政策偏向可知、稳就业亦以外需为抓手,全球经济逻辑基本跟随美国政策步伐。

(二) 中国驱动与美国驱动逻辑下的各经济体股指表现

自2018年以来,美国驱动了全球经济,使得美国资产成为投资者的首选,美股领跑全球。 此外,在美国驱动全球经济的阶段,金银等贵金属表现也十分出色,与美国财政压力增加,导致无风险利率难以提高、实际利率走低有关。
而在2016-2017年中国驱动全球经济的阶段,与中国因素相关的股指表现也更为突出。 尽管美股处于“长牛”阶段,但梳理主要经济体股指中,2016-2017年胡志明指数的表现最佳,恒生指数也跑赢了纳斯达克。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在哪里,其相关资产就会受到全球投资者青睐。

三、 全球经济驱动力或处于再切换初期

(一) 全球投资焦点可能从美国切换至中国

美国方面,首先,美国财政已无太多发力空间。 与2022年8月两大法案落地后对2023年经济的提振相比,目前美国财政政策的边际效应已然趋弱。此外,特朗普呼声较高,若当选,明年美国将再次出现因新旧政府交接导致的财政政策空窗期。并且,美国的时薪增速、职位空缺以及通胀分项表现等关键指标均指向美国本轮的经济繁荣 已步入尾声阶段。

美元大概率处于本轮升值的尾声。 1985 -1988 年和 2001 -2004 年两轮贬值周期中,美 元指数都流畅下行,但 2022 10 月高点回落以来,美元指数仍高位徘徊,增加了美元未来走势的悬念。不过,考虑到美国财政政策的边际效应已是“强弩之末”以及大选后美联储大概率降息等因 素,我们仍然倾向于美元正处于本轮升值周期的尾声。此外,我们在报告《 当前大类资产β排序的三点结论 》中也曾指出,尽管美股在短期内可能仍会短暂上涨,甚至大 选前仍可能创新高,但美股估值之高难以通过降息消化,一旦经济放缓下跌压力极大。
本轮国内内需政策大概率具有持续性,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或重新切换为中国因素。 尽管本轮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有可能不及当年供给侧改革、棚改阶段,中国目前的政策调整是基于实际需求的精准发力。但整体来看,鉴于美国经济趋于疲态,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或从美国切至中国,有望对中国资产价格产生显著提振作用。
首先,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其重要意义或类似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但至于是否能达到2019-2020年的政策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第二, 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旨在明年出口放缓后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才是防范风险、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由于本次内需政策需要最终传导至房地产投资端,所以我们认为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 “美国因素资产”的尾声;“中国因素资产”的左侧
尽管美股在短期内可能仍会短暂上涨,甚至大选前仍可能创新高,但美股估值之高难以通过降息消化,一旦经济放缓下跌压力极大。若中国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海外投资者也将更多关注“中国因素”相关资产。若美国大选后,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并确认了美元贬值周期,那么非美资产的“地心引力”顺势消失,上述经济驱动力与资产价格运行逻辑的切换会更顺畅。

风险提示:
中国内需政策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4年5月30日的《 双轮驱动下的全球资产逻辑或迎再切换 》报告, 报告作者张静静,裴明楠 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40529 当前宏观经济的症结与政策思路的调整——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8期)

20240528 下一个行业亮点或为中游装备 —— 2024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527 内需政策料具有持续性 ——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26日)

20240527 全球风险偏好普遍受到压制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20日-5月24日)

20240526 PPI何时转正?

20240526 政策预期升温 ——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20日-5月24日)

20240525 从国别实践看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有效性

20240521 难得的窗口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7期)

20240521 科技、民生、基建支出均提速——4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520 政策目标是什么?——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19日)

20240520 MLF等额续作——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13日-5月17日)

20240520 港股表现仍然亮眼——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13日-5月17日)

20240519 当前大类资产β排序的三点结论

20240518 外内需剪刀差或处于极值水位——2024年4月数据点评

20240517 今年Q2国别风险关注哪些国家?——国别风险系列研究(三)

20240516 继续给美元与美债降温 —— 美国4月CPI点评

20240515 美再加关税?影响或有别于2018年

20240514 总量高频数据尚可——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6期)

20240513 外资行为才是当前关键——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12日)

20240512 四月社融怎么看——4月金融数据点评兼论一季度货执报告

20240512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6日-5月10日)

20240511 非食品CPI如期温和回暖——4月通胀点评

20240511 资金价格显著下行——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6日-5月11日)

20240510 进出口均释放积极信号——2024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509 亟待发债推进新项目——卫星视角下的4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508 谁来接棒出口链?

20240508 2024年5月5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507 信贷淡季不弱——4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507 制造业投资仍是主要亮点——4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40506 居民消费回暖的结构性特征

20240505 瞬息万变——五一假期海外宏观事件复盘

20240504 就业数据给美元与美债降温——2024年4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503 上下游全面进入主动补库——2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502 不进不退——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502 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40502 外需表现好于内需——4月PMI点评

20240501 打破僵局——五月利率展望

20240501 什么因素推动投资链商品价格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5期)

20240430 日、韩、印尼货币贬值风险会蔓延吗?

20240429 美国非典型滞胀与国内非典型复苏——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28日)

20240429 港股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22日-4月26日)

20240428 企业利润增速回归合理趋势——3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428 资金价格月末走高——流动性跟踪周报

20240427 墨西哥加征关税,有何影响?

20240426 美国的非典型滞胀 —— 2024年一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40424 美股调整结束了吗?

20240423 价格指标表现继续改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4年第14期

20240423 财政支出节奏暂缓—— 3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422 Q2核心矛盾是什么——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14日)

20240422 内地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5日-4月19日)

20240420 MLF连续两个月缩量续作——货币流动性跟踪周报

20240418 黄金上涨的宏观逻辑及运行空间

20240417 除了“开门红”,还需要关注什么?——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40416 价格指标表现明显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3期)

20240415 3月数据扰动过后,出口链仍积极——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14日)

20240415 黄金继续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8日-4月12日)

20240414 全球正式步入“30+岁”时代,意味着什么?

20240413 企业信贷超出历史同期——3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413 亚洲区域贸易改善是亮点 —— 2024年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412 4月CPI环比回升概率较大 —— 3月通胀点评

20240411 大选前或难降息——美国3月CPI点评

20240410 年内CPI同比能突破1%吗?

20240408 增发国债推进新项目必要性增强——卫星视角下的3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年4月7日)

20240408 假期人均出游支出首超疫前——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7日)

20240407 黄金和原油均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日-4月5日)

20240405 3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404 Q1或高于去年全年增速 —— 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4年3月)

20240403 高频数据中的一些政策线索——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2期)

20240402 美国主动补库的再确认——2024年1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401 国内风险偏好或进一步改善——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31日) 20240401 怎么看原油走势的后劲?——供给侧看原油(一)

20240331 内弱外强主动补库,哪些行业受益?——3月PMI点评 20240331 黄金再创历史新高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3月25日-3月29日

20240330 再议中国式QE —— 一季度流动性报告

20240327 除了低基数还有什么关注点?——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326 生产高频数据为何与总量数据有较大分歧——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1期)

20240325 汇率、股债与流动性的矛盾切换——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24日)

20240323 美股三大指数均收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8日-3月22日)

20240322 万亿国债作用凸显——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321 左右逢源——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320 怎么看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和YCC?

20240320 2024年3月17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319 哪些因素带动开年经济超预期?——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40318 事情在变化,只是没那么快——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17日)

20240318 商品价格近期明显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0期)

20240316 美国10债收益率明显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1日-3月15日)

20240316 企业中长期贷款呈企稳迹象—— 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313 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强劲——美国2月CPI点评

20240312 市内人员出行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9期)

20240311 政策基调转变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3月10日
20240310 超越季节性的跳升还能持续吗?——2月通胀点评
20240309 降息预期再度由弱转强——2024年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308 建筑施工增量提升——卫星视角下的2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307 全球外需仍有韧性——2024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306 广义财政扩张力度不保守 —— 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20240305 复工速度加快——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8期)
20240304 资本市场Price-in了多少不确定性?——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3日)
20240303 美国或已进入主动补库——2023年12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303 国内债市长端利率继续下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6日-3月1日)
20240301 参差的分项——2月PMI点评
20240229 M1走强是昙花一现么?
20240228 大宗商品:风起于青萍之末
20240227 节后第一周高频数据的5个特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7期)
20240226 变量或在未来数周确认——宏观周观点(2024年2月25日)
20240225 国内股债均表现较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19日-2月23日)
20240220 美股涨势可持续吗?——美股研究系列(一)
20240219 M1、卫星数据与假期消费提供的一些宏观线索——宏观周观点(2024年2月18日)
20240219 节后港股多日连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5日-2月16日)
20240218 春节假期国内数据看点
20240217 春节假期海外宏观事件一览
20240214 服务业通胀的压力持续——美国1月CPI点评
20240209 建筑施工增量放缓——卫星视角下的1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208 春节错位扰动CPI读数——1月通胀点评
20240207 人员返乡 数据趋缓——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6期)
20240206 信贷开门别样红——1月金融数据预测
20240205 市场期待更为持续的积极政策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2月4日
20240204 2024美国大选:日程、焦点、选情前瞻
20240204 国内债市明显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9日-2月2日)
20240203 需求侧景气带动部分行业工资增速——2024年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203 开年经济平稳运行——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40203 财政收支结构改善——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202 上下游部分行业或已进入主动补库——2023年11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201 降息预期会不会一降再降?——2024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131 春节错位影响初现——1月PMI点评
20240131 2024年1月28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130 政策环境趋于积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5期)
20240129 内外部的三点确定性变化——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28日)
20240128 部分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 —— 2023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128 原油价格大涨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月22日-1月26日
20240127 2024年出口可能有哪些变化?
20240126 消费动能强化软着陆前景——2023年四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40124 量松价稳的政策逻辑—— 1月降准点评
20240123 制造业高频数据低位震荡——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4期)
20240122 抢跑的中美降息预期均被修正——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21日)
20240121 国内债市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15日-1月19日)
20240117 年底数据的几个关注点 —— 2023年经济数据点评
20240116 春节错位效应开始显现——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3期)
20240115 一些积极信号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1月14日
20240114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分化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月8日-1月12日
20240113 2024年出口增速表现可期——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113 12月金融数据透露了哪些信号
20240113 温和再通胀初起步——12月通胀点评
20240112 高物价才是关键——美国12月CPI点评
20240111 怎么看美国库存周期边际变化?
20240110 制造业供需两侧高频指标维持低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2期)
20240109 建筑施工增量显著提升——卫星视角下的12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108 好消息是预期不高——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7日)
20240107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均表现偏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日-1月5日)
20240106 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抢跑面临调整——2023年1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105 12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105 全年经济目标有望顺利达成——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3年12月)
20240104 制造业供需均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期)
20240103 以进促稳——20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解读
20230102 暂时延续弱 季节性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2月31日
20231231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25日-12月29日)
20231228 盈利持续改善:中游>上游>下游——2023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1227 如何理解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欧洲经济结构研究系列一
20231226 寒潮结束 生产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7期)
20231225 寒潮暂时强化了季节性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2月24日
20231225 国内长短端利率均下行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2月18日-12月22日
20231224 今年出口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31223 2024年日央行会退出YCC和负利率吗?
20231221 静待增发国债形成支出——11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219 高频指标转弱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46期)
20231219 招商证券 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20231217)
20231218 共识与分歧——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17日)
20231217 10年美债下行幅度较大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1日-12月15日)
20231216 全年经济增速大概率略超5%——11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1215 11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20231215 中枢或持续下移——美国11月CPI点评
20231214 加息结束后美债的变数——12月FOMC点评
20231213 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点理解
20231212 水泥产量大幅下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5期)
20231211 延续“波浪式”复苏格局——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10日)
20231211 建筑存量续降,道路明显提升——卫星视角下的11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211 黄金价格转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4日-12月8日)
20231210 再通胀仍可期——11月通胀点评
20231209 如何理解“先立后破”?——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31209 美债或再度进入观望期——2023年1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1208 美股60年及其政治周期规律
20231205 钢铁生产形势持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4期)
20231204 仍处被动去库尾声——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3日)
20231203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分化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7日-12月1日)
20231201 适应货币信贷新特点——2024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20231201 冬藏待春发——11月PMI点评
20231130 重返潜在增速—— 2024年度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20231128 高频指标表现继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3期)
20231127 生产端强于需求端——宏观周观点(2023年11月26日)
20231126 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0日-11月24日)
20231123 财政收支同步改善 —— 10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122 高频指标止跌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2期)
20231120 经济新平台,突破须努力——宏观周观点(2023年11月19日)
20231119 美债收益率和美元下行幅度较大——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13日-11月17日)
20231118 2023年APEC峰会的主要共识
20231117 复盘: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的资产表现
20231116 明年经济增速的锚——10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1115 如期降温——美国10月CPI点评
20231115 国内经济步入淡季——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1期)
20231114 10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20231113 怎么看内外边际变化?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1月12日
20231113 原油价格跌幅明显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1月6日-11月10日
20231112 被低估的美国消费还能继续超预期吗?——兼谈2024年美国消费前景
20231111 建筑施工小幅回落 —— 卫星视角下的10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110 何时再回升?——10月通胀点评
20231109 资产价格分化的原因与收敛的条件
20231108 为何出口增速维持低位?——2023年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1107 短期数据波动不是当前A股走势的主要矛盾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40期)
20231105 怎么看10月全球制造业PMI同步降温?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1月5日
20231105 洞察周期:中美库存周期到什么位置了?
20231105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反弹明显——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30日-11月3日)
20231104 就业数据如期转差——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1104 怎么看日本央行微调YCC?——日本央行10月货币政策决议点评
20231031 值得关注的几组高频数据——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9期)
20231031 资金面“紧平衡”——10月流动性月报
20231030 积极财政能否进一步提振补库情绪?——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29日)
20231029 国内企业海外布局:区域、领域、增速
20231029 国内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23日-10月27日)
20231028 转向主动补库的信号愈加明显——2023年9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1027 为何Q3数据公布后美股下跌?——2023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31027 财政积极性继续提升—— 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026 基本面延续改善势头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38期)
20231025 关于增发国债的两点关键变化
20231024 这轮加息不一样之美国财政压力分析
20231023 内外政策基调变化是关键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0月22日
20231022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均下挫——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16日-10月20日)
20231019 “一带一路”峰会有哪些主要成果?
20231018 超预期复苏的内生动能在哪?——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31017 生产迅速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7期)
20231016 美国10债收益率高位回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9日-10月13日)
20231016 经济仍有恢复空间——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15日)
20231015 政府债对社融形成支撑——9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014 关注再通胀的结构特征——9月通胀点评
20231014 出口结构亮点与前景展望——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1013 建筑施工基本平稳——卫星视角下的9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013 通胀无法消除FED政策分歧——美国9月CPI点评
20231012 中国主要出口产业链的竞争力如何?——出口专题(四)
20231011 长假导致生产高频数据有所波动——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6期)
20231010 内需改善——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8日)
20231008 这个假期的海外市场最像哪个阶段?
20231007 海外继续压力测试——美国9月就业数据分析
20231006 消费复苏空间测算
20231005 货币财政协同重要性提升——9月流动性月报
20231004 7维度评估美国企业债违约风险
20231003 汽车、机械等五大产业链竞争力如何?——重点出口产业链拆解
20231001 向全年经济目标迈进——9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930 升破荣枯线之后,制造业PMI怎么走?——9月PMI点评
20230927 当月利润增速已大幅转正——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926 国内经济活跃度继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5期)
20230925 积极因素增加——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24日)
20230924 内地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18日-9月22日)
20230923 长债利率与政府杠杆率有何联系?——新兴国家篇
20230921 软着陆不是首要目标——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30920 物流数据持续回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4期)
20230919 两因素四象限,各类资产的表现与前景
20230918 经济回暖的确定性增强——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17日)
20230917 收入放缓,支出偏强——8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917 人民币汇率反弹回升——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11日-9月15日)
20230916 经济回暖,全年目标进度如何?——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915 护航资金面——9月MLF操作点评兼论降准
20230914 耐心等待就业打败通胀——美国8月CPI点评
20230913 政策效果在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指数已有所呈现——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3期)
20230912 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912 建筑施工继续回暖——卫星视角下的8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0911 产业政策接力总量政策——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10日)
20230911 消费回暖的持续性与投资、出口底部的信号——年内宏观形势研判
20230910 原油价格涨幅明显——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4日-9月8日)
20230910 通胀如期回升,动力结构是关键——8月通胀点评
20230908 当前应关注哪些高频指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2期)
20230906 长债利率与政府杠杆率有何联系?——发达国家篇
20230905 重回宽松——央行金融报表评析
20230904 蓄势——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3日)
20230904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普遍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8月28日- 9月1日)
20230902 我们正站在美联储政策一阶导拐点左侧——2023年8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901 积极因素正在积累——8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831 9月制造业PMI有望重上荣枯线——8月PMI点评
20230830 日本央行政策转向:黑天鹅变灰犀牛——海外流动性专题系列(一)
20230829 供需关系的脆弱平衡何时能打破——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1期)
20230828 转弯三步走:稳定、盘活、提振——宏观周观点(2023年8月27日)
20230828 利润累计增速降幅继续收窄——2023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827 黄金价格涨幅较大——大类资产配置跟踪(8月21日- 8月25日)
20230827 认房不用认贷:宏观影响几何?
20230826 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20230825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系列(三)——从全球价值链看产业转移和长期出口
20230824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系列(二)——竞争力和产品依赖度看出口变化
20230823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系列(一)——下半年哪些商品出口增速有望回升?
20230822 生产改善 价格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0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