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单来了
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关注书单狗就对了。书单狗将接管你下半生的全部阅读计划。书单狗每天为500万粉丝推荐书单狗牌书单,看过你就会爱上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单来了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书单来了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0-06 10: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已授权

后台有很多粉丝问书单狗“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问题,


可是……小狗自觉在这个领域没什么发言权。


特意找来网友白诗诗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


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 只需要20小时 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


比如: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


但!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


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1.学习仪式感


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


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


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


1

物质

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


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


2

精神

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3

时间

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提取半个小时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


1.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


2.预热


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


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


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


3.静心


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


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


2.正式高效率学习


1
第一遍阅读


1. 看目录 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 圈出术语 ——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 划概念和术语解释 ——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 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


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尤其是工科的书,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


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 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 ,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


对此建议:


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


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


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


2
回顾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3
做题


A计划:找例题,做例题


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


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


B计划: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


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


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


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


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 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从网上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


3.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


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和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呀,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时段的午餐,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只有午餐一个常规性能量补充时段,显然是严重不够的。


1
身体能量


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就派上用场了。


当身体能量不足时,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以及能够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


2
情绪能量


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


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


这时候,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听音乐 吧,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在经济条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超好的耳机。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


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 做运动 ——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


解决厌倦感,我也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 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


这边的需要强调一下,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


因为人们对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还要重点提醒的是,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


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


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吧。


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


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


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


4.我具体是怎么做的


1
写晨间日记


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


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


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


c.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


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


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5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


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


不知道怎么和女孩搭讪?立马过去说一声:“你好!……”后面的你自然会接着说。


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 我真喜欢这句话。


2
睡过头了怎么办


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


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


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可是济南雾太浓(刚刚接到济南大雾黄色预警,不妙啊),我以为是天没亮,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


我难道不学了?


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


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


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他妈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


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


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


3
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 预计 」。


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


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


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

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

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

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

巧克力也是……


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


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