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 ·  19 小时前  
豆瓣电影  ·  《雄狮少年2》定档;电影版《司藤》立项 ·  2 天前  
3号厅检票员工  ·  低估它了,不是烂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它对中国现实说的每句话,你至少听一遍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28 23:26

正文

很难想象,挤掉明星上热搜,这次是来自深圳的一个家庭。


一对父母,生了四胞胎,都是男的,父母带着他们上了不少节目,动情地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但随着媒体的进一步曝光,发现在这四个男孩之前,还有两个姐姐。


换句话说,一家八口,怎么就变成一家六口?


什么原因让这对父母,对女儿的存在闭口不提;再对比父亲微博种种不当言论,女儿被采访时安之若素的神态,先不说有没重男轻女,可以肯定,这家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有必要为大家安利一部关于原生家庭的新片,来自央视的——


《镜子》



《镜子》的目光聚焦在湖北武汉八吉府。


这是一所特殊的教育机构,特殊在于,里面的学生,都是问题少年


尽管我们没有对这一群体的具体状态有明确的定义,但问题少年却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这不,该机构的训练营,至今已做到139期


纪录片中的孩子均为化名


这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六个家庭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名。


这些孩子,有的是自愿过去,有的,是被强制押送。


张钊,18岁,正上高三的他,已辍学4个月。


被控制住的他,一边爆着粗口,一边要跟父母绝交,他甚至扬言:死给你们看。


张钊为什么会成这样子,他父亲的答案简单而确凿——早恋


辍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钊和女友住在家,反锁家门,让父母无家可归。


被送到机构后,张钊每每思念起女友,对着镜头,都哭得泣不成声。


连机构老师也不免感叹——


17岁的孩子 谈恋爱很正常

谈成这个样子我没见过


但,张钊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早恋吗?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不愿意去上学,是因为学校气氛太过压抑


为了逃避这种压抑,他才选择辍学。


已经压得我受不了了



但是张钊父母对儿子的说法嗤之以鼻。


说他心眼多,骗人。


直到机构老师放了一个视频,让包括张钊父母在内的所有家长沉默了。


不是别的,是张钊学校高考冲刺的百日宣誓。


我在此郑重宣誓

决战高考 谁与争锋 英雄少年 唯我二中

冲刺百天 着力巅峰 决战百天

我必成功



在这个视频里,“我必成功”,这四个字,喊了三遍,声嘶力竭。


这些孩子估计还不不懂成功意味着什么,就背负了必成功的重担。


宣誓的青筋爆裂,好像要奔赴一场生死之战。赢了,人生巅峰?输了,一文不值?


分数是唯一的尺度?


这,该是学校给孩子塑造的价值观?


如果说学校给了孩子的选择太少,那社会,摆在孩子面前的诱惑,又太多。



家明,16岁,刚上高一,开学快一个月了,迟迟不愿报到。


他通宵玩游戏,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


家明执意要当画家、或者背包客、或者流浪歌手,这个理想共同指向一个东西——自由


谈起自己儿子的堕落,家明父亲的答案一样的简单确凿,罪魁祸首,网络


就是网络不健康,不该看的玩意,污染了孩子的思想。


没有网络的话,家明哪里知道这世界还有一种人,叫背包客。


他上那个什么背包客(网站)



他把家明送训练营,目的很明确,净化孩子的思想,改变他的行为。


这是心理辅导学校,不是劳改所啊大哥——正因为有了这班信徒新鲜的血液,才滋养出一个名为杨永信的魔鬼。


家明当然不肯乖乖就范,刚到机构,就跟教官干架。



但家明的问题,仅仅因为网络吗?


说起对家明的期望,他的父亲信誓旦旦:儿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个理想得得到他的认可。


不用说了吧,家明的理想,是他自己的。


他的理想希望纠正,希望纠偏



14岁的泽清,辍学,几乎不怎么出门,整天在网上下军棋。


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得知有央视跟拍,自愿参加训练营。


因为这样子,能让他感到存在感


有存在感吧



相比而言其他“问题少年”,泽清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他温和、害羞、甚至有点,不善言辞。


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欺骗,事实上,泽清经常对他的母亲拳打脚踢。


很长一段时间,泽清都没有对母亲喊过“妈妈”,而是叫她,贱人。


已经拿凳子都砸过我几下了



一个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攻击性。


在采访中,泽清对着摄像机说,他的妈妈脾气暴躁,喜欢骂人,甚至,还会动手。


而爸爸呢,即便母子打成一团,也表现冷漠。


两人还不时向泽清灌输金钱的重要性。


泽清之所以沉迷下军棋,就因为在这场带赌博性质的游戏中,能够获得金钱,从而获得存在感。


要么就说没钱,要么就说穷,然后就说他们也没有钱



泽清父母,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儿子的心理问题。他们常常相互埋怨。


这恰恰曝出了孩子问题下的冰山——


家庭



该片之所以起名《镜子》,是因为,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从这些“问题少年”的身上,映射出的正是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缺乏沟通


张钊从不在父母面前吐露心事,他说他早对父母不报希望,女友是唯一支撑他的力量。


他几乎没见他爸笑过,他爸跟他妈在一起大部分时间在吵架,而跟他在一起,就是看电视。


看电视,还是看电视



缺乏信任


父母多次对家明言而无信,许诺给家明的东西,一次次落空。


反之,家明也经常以锻炼、画画为由,跑去网吧打游戏。


那他又骗我们



缺乏关心


泽清说他妈妈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很少。


有一次,他肚子饿了想吃饭,他妈以不愿起床为由拒绝。


我会感觉她不重视我



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小孩,虽然大都家庭条件优渥,吃穿不成问题,却心有戾气。


可见家庭教育的水平,与物质并无太大关系


这些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当然爱,只是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爱。


对爱认知的扭曲,锁住了他们爱的能力。


如Sir以前说过,今天不少中国家庭对待子女的方式,不是养育,是养成。


养育的核心是放手,爸妈养大你,教你是非对错,之后你做什么选择,过什么人生,不强求。


养成的核心是掌控,父母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操控你的生活,把它捏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明明是获得你的情绪,甚至身体的支配权,却被包装成爱。


问题是,一个人怎么可能活成另一个人。


再把话说得直白点吧,你认为别人该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什么人。


纪录片最后,大家出营了。


张钊参加2016年高考,被长春某高校录取,但他选择放弃,复读备战2017年高考。已与女友分手。


家明在父亲的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店,两个月关闭,又迷上摄影,最终,满18岁的家明,作为背包客,开始人生第一次远行。


泽清希望换个环境,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棋……


看,这才是人生——不同人,不同生活组成的生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想看的,CNTV(央视网)就有


编辑助理:伍迪爱伦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