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率连续下降,百年“中华老字号”入局合成生物学,能扛起“未来增长新动力”的大旗吗?
272年“中华老字号”
入局合成生物学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首家上市企业浙江震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其合成生物项目今年拟尽快建成投产。
浙江震元前身是始创于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的
震元堂药店
,距今已有272年历史;先后被国内贸易部、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从老字号药店到现在拥有五大事业部的上市企业(医药工业事业部、医药商业事业部、供应链事业部、中药事业部和医养康事业部),浙江震元长期在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多次拓展业务范围。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初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被视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基因组测序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浙江震元在2022年已展开部署。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
中国
合成生物市场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2022年浙江震元投资4.81亿元建设生物定向合成上虞基地项目时,国内合成生物市场规模仅67亿元。
在布局合成生物学之前,
浙江震元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率下降的局面。
答复投资者提问时,浙江震元将合成生物项目视作其“未来增长的新动力”。
启动基地建设项目后,浙江震元又与中科院天工所签订了推动“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合成生物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与天津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达成了合作。
目前,浙江震元合成生物产品涉及饲料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包括组氨酸、左旋多巴、酪氨酸、功能性脂肪酸、健康糖及抗氧化等。其中,
组氨酸、左旋多巴、酪氨酸等已具备量产条件
,饲料用L-组氨酸是优势单品,参与了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
上市后持续拓展业务范围
下一步发展仍面临严峻调整
自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浙江震元业务范围扩展、升级不断。
上市同年,浙江震元利用募集资金增资控股绍兴制药厂,改制为“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医药工业发展,从一家纯商业企业,发展成为集工、贸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
2000年,浙江震元收购绍兴市
中药材
经营公司;2001年,组建成立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成为绍兴市第一家医药连锁企业
;2005年,成立子公司绍兴震元
医疗器材化学试剂
有限公司;2013年,启动“万亩”震元
中药材基地
建设,到2020年已建成80个道地药材基地,基地面积超1.6万亩;2013年,投资建立
浙江省唯一的
省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
;2014年,成立
绍兴市首家通过审批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2021年,将中医门诊部成功升级为震元堂
中医院
……
若此次合成生物项目今年顺利建成投产,也意味着浙江震元的业务将再次扩围。
不过,由于多学科交叉、研发壁垒高,入局合成生物的企业在人才团队、专业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浙江震元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提到,
其净利润预计将同比下降55.2%-68%,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积极布局合成生物项目,加快项目建设,研发投入增加。
合成生物领域头部企业曾表示,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AI)进行蛋白质分子结构预测和设计等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合成生物产业有望加速进入产业兑现期。
与此同时,尽管“十三五”“十四五”等政策规划都对合成生物等生物经济赛道有明确利好,但
国内与海外的合成生物市场体量仍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如何开拓市场以实现盈利也需要更清晰的策略。
在国内,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中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从67亿元增至105.16亿元,
预计今年将增长至124.06亿元
,增速不低但整体规模也不大。
放眼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过去5年平均年增长率约27%,
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7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近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