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常说,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无论是观影选择(看什么电影、什么场次、什么地点、和什么人看等等),还是观影感受(或喜欢、或无感、或吐槽、或感动等等),都很私人,不应该受到其他人的干扰或评判,完全基于个人的自由而展开。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大多数通过文字、视频、线下活动甚至制作电影等方式来分享对电影的理解、感受以及热爱的人(影评人或电影从业人员),都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在大多数时候都过分依赖“我”的立场去评价和理解一部电影。
我们总是站在关注电影本身的角度,去衡量一部电影,却忽视了电影最大的受众:来自不同职业、背景以及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观众,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感悟又是怎样的?
几乎所有的电影从业者或者电影评论人,都只是在向观众输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向观众传递对电影的理解和感悟,却很少去倾听或了解那些不怎么表达的观众的声音。
即便是在微博、微信、知乎等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也很少被看到,也更少被回复和做进一步的探讨交流。
在我看来,这些观众的声音和想法,应该有人去倾听、了解并展开交流。也许他们的表达不一定专业,甚至不一定清晰,但却会很真实,也就因此而变得极有价值。
我是一个乐于回复评论区留言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做交流的“博主”,只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承载类似的交流,也就一直没有具体的行动。直到前几天和好友聊天,才突然想到:
何不以“请陌生人一起看电影”的形式,去倾听和了解不同的人对电影的感受,然后再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加以记录和汇总呢?
这个想法的出现,激起了我内心感到兴奋的热情。我很好奇,大部分并非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人,多久看一场电影?对电影有着怎样的感受?我也很感兴趣,那些平时不怎么关注电影的人,在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有着怎样的理解?
在连续几天的时间里,我都在琢磨这个事儿。最终,在今天,我决定试一试:
就以“请陌生人看电影”的形式,去和不同职业、背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陌生人”看一场电影,倾听他们对电影的理解与感悟,然后制作成视频内容。
我给这个视频取了一个文字较多却很直观的名字:
「与陌生人看电影」
就在今晚九点多的时候,我就在微博(微博昵称:木易movie)发了一则短消息,想邀请一位朋友去看《敦刻尔克》,坐标在北京,时间在下午(应该是明天下午),看完之后一起聊聊。
虽然没有什么转评赞,却仍然有所价值。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关注更为广泛的观众的想法”的开始,也代表着「与陌生人看电影」的小小开始。
我当然希望这种邀请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微博一个平台,而是渴望在微信公众号(昵称:木易电影)和知乎(ID:木易movie)平台也有这样的邀请被更多人看到。
是的,发起「与陌生人看电影」这个活动,不是想猎奇,也不是想求刺激,而是想与不同职业、背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陌生人,看一场电影,倾听对方看完电影的真实感受,用文字或视频记录下来。
我会只邀请“陌生人”,TA不一定要懂电影,无分性别、年龄以及职业,但一定要在与我的交流中,表达最真实的感受。
我希望用更多的目光,去关注不同的人对电影的感受。也希望通过不同的人提供的不同的角度,去探寻更为丰富的观影感受,去获取更为宽广的电影理解。
可能每一期活动都不会那么容易展开,尤其是在寻找不同职业的人这个过程,会消耗很多的精力甚至金钱。但我愿意去尝试,也愿意去坚持。
所以,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第一期,我想邀请一个「陌生人」去看诺兰的《敦刻尔克》,看完之后,一起聊一聊,倾听对方如何看待《敦刻尔克》,了解对方有着怎样的观影感受?
来吧,留言吧,私信吧,我是认真的,也欢迎大家监督哦。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源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和《天堂电影院》部分剧照,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