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穿越消费周期,蜜雪冰城没秘密 ·  21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降准降息目的是什么#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车企抢跑低空经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便利蜂从来不只是便利店:做单车、投工厂、开新店,它究竟在做什么? | 36氪独家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21 08:46

正文


离开去哪儿的庄辰超成立斑马资本,有人问其名何意,庄答道:“斑马不仅跑得快,还会咬人。”




文丨杜暮雨



前不久,一行印度创投考察团到中关村参观,据说只体验了两件事,一是共享单车,二是便利蜂。

便利蜂恐怕是第一个只开了5家,便引起舆论轰动的线下便利店(36氪首个报道《错过共享单车,不能再错过便利店了!》)。实际上,近年来北京一直被当作便利店业的价值洼地,不过披着“新零售”外衣的便利蜂直接将火爆推向了顶点。在此等热度下,一些北京老便利店铺的转让费要价已高达100万元。

其店铺实际服务的人群,恐怕远远比不上舆论上的声量。不过据36氪了解,便利蜂有3家新店正筹备在4月底开业,地址分别位于中关村海龙、龙湖唐宁和大望路附近的蓝堡国际(第一个走出中关村地区的店铺)。一位内部人士曾透露,便利蜂未来两年的目标是1000家,只直营不加盟,不过前期要积累后端能力,开店速度会慢一些。

便利店营收的本质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毛利率,同时离不开地租和人员两大成本,最核心的供应链(商品、物流等)、系统、店铺运营实力都是在为这些指标服务。其中细节斑马资本内有贝恩咨询背景的高管,已经通过多次与便利店行业人士的访谈了然于胸。

但让人疑惑的是,既然逃不开零售本质,便利蜂的新零售到底有何不同?仅仅是有个APP和体验并不完善的扫码支付吗?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了便利蜂近期的动向,从这些事件上或许能解答一些问题。

关于流量

据36氪了解,便利蜂的平均日商水平已经达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较高水平,但考虑到补贴力度、店铺面积大等因素,实际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了提升流量,便利蜂最近的重点是如何突破门店的地理限制、提高辐射半径,方法是主打外卖上门服务,不过没有选择和外卖O2O平台在线上直面竞争,而是希望靠企业合作和地推来获取商圈用户。

此外,便利蜂计划下周在中关村西区投放600辆“共享单车”,车辆设计近似于摩拜(内含智能锁、GPS),用户使用便利蜂APP扫码即可免押金骑行,如果终点是便利蜂门店可以免费。

以上两点,可以理解为尽可能覆盖中关村地区所有用户,将订单密度最大化。

关于供应链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中最核心的是鲜食,鲜食作为非标品最能体现出便利店的差异化,并且有较高的毛利(通常至少40%,便利店整体毛利一般在30%上下)提升便利店盈利能力。

各便利店速食、鲜食占比,来源:广发证券

而鲜食工厂/中央厨房则是生产鲜食的核心,与餐饮中央厨房不同,便利店鲜食工厂不仅要加工食品,还需要完整的标准化烹饪制作。据了解,北京周边证照齐全的鲜食工厂只有个位数,大多由日资便利店带动成长。其中为Seven-11北京独家供货的有呀咪呀咪、旺洋两家。

庄辰超投资了呀咪呀咪,因而在饭团、热餐等品类获得了与Seven-11北京同等的供应能力。

同时,一些庄辰超作为LP的基金,也在为其物色新消费品品牌进行投资,一方面帮助便利蜂调整商品结构,一方面以新渠道资源帮助品牌成长。

近日,我们发现便利蜂店内放置了海淘商品柜,这是便利蜂扩充品类的一次尝试。据了解,由于相关政策不允许进口保税商品放在实体店售卖,便利蜂选择了“个人转让”模式来使售卖合规。

物流方面,便利蜂与朝批(京客隆旗下B2B公司)进行仓储、配送合作,目前可以做到一日两配(分别是下午、晚间)。

关于科技

这也是外界最关心的部分,一家互联网驱动的便利店应该是什么样?

其实便利蜂官方介绍中早已道明——“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

举个例子,系统一直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好的系统不仅能按照天气、日期等维度指导每日订货,还可以具体到单品管理(围绕单品的备货、促销、陈列等操作)。但传统系统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支撑(致使用户画像不够精准等)、收银结算不够方便、无法线上线下一体化等等。

其实新零售的核心就是数据驱动,便利蜂提到的“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可以理解为通过数据挖掘个性化需求、进行小批量精准备货和推荐(我们最近报道在家点点转型做的无门面便利店“便利熊”也是这个理念)。这也是阿里常提到的“千人千面”,实际上淘宝已经靠体系内数据做了推荐系统,但便利店的好处是集流量、体验、交付于一体,这是电视无法比拟的。

庄辰超招募了数百名以去哪儿员工为核心的技术团队,这恐怕是便利蜂最大的资产之一。

说到落地层面,我们介绍过便利蜂的扫码支付功能,但此方案很明显没有形成闭环,很少有人在店内使用。据36氪了解,便利蜂正筹备放置一些硬件来提高支付、排队效率。

关于团队

外界曾一度认为便利蜂只是斑马资本投资的portfolio,而实际上,便利蜂只是集团(庄辰超为实际控制人)的子公司,负责店铺的王紫(前Seven-11北京高管、邻家创始人)系庄辰超下级。

除了管理店铺的子公司外,其集团架构下还分列多个不同职能的公司(比如职能公司、技术公司、资本公司)。在此背景下,外界也有一些关于便利蜂管理团队因主导权争执而发生人事变动的传闻,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不便多讲。

总的来讲,便利店之火起于线上流量红利终结,以及北京服务业的不发达,而便利店天然即为平台枢纽的特性,本身就与互联网思维相近,未来可以承载物流、金融、电商等多元服务,还能积累用户数据。因此,便利蜂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便利店。

2016年初,离开去哪儿的庄辰超成立斑马资本,有人问其名何意,庄答道:“斑马不仅跑得快,还会咬人。”

由此,世上少了只坚韧骆驼,多了匹喋血斑马。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错过共享单车,不能再错过便利店了!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订阅「开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