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路在隐身  ·  我坚决不看任何AI写的东西。 ·  昨天  
阑夕  ·  怎么评价? -20250205165609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万圣恐怖夜——梦龙鬼话番外篇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1-01 19:14

正文


今天是万圣节,万圣节的主体其实是前一天的晚上,当太阳落山之后,光让位给暗,文明短暂的消失了,从遥远的时光走来,群魔乱舞式的狂欢。也就是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深夜时分,女巫和蝙蝠应该从红色的月亮边飞过,白色的幽灵在昏黄闪烁的路灯下旋舞,猫头鹰在树丛中瞪大了双眼,突然惊飞出去,灌木丛里窸窣作响,那是卓柏卡布拉和食尸鬼在结伴出行。当然这些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至少作为唯物者和现代人,我们大部分仅仅视为茶余饭后的怪谈而已。



就像乱舞的群魔一样,这是一个反文明的节日。人类的日常是构建在文明的理性之上,但人作为动物的本能蠢蠢欲动,在有限的时日里获得释放。这样的日子里,今天要和大家谈是一个适合深秋寒夜的话题,对于躲在文明之光的角落裹着毛毯的我们,恐怖到底来自哪里,什么样的恐怖故事更恐怖一些,轻松愉快,适合深秋的夜晚。


笔记小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正统,以魏晋志怪,唐小说,明清笔记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事实上,是存在这样一个倾向,越到近代,笔记小说越不恐怖,中国最后的笔记小说,洞灵小志系列虽然还保存了猎奇的色彩,恐怖的气氛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越到后期的笔记小说,越是讲道理,追求逻辑性和教育意义,因果循环成了一个主题。这就是我先讲的第一个问题,恐怖来自非理性的世界,那种认为自己做好事,就不会遭遇不幸的自信构筑了理性的基石,削弱了恐怖的庇渊。这种理性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光明,无论城市还是灯光,这是自然界绝无仅有的东西,将非理性的,不可预知的自然隔绝于人类社会之外。


斯蒂芬·金的迷雾是本极好的小说,电影版也很棒。当然我不是说人性挣扎之类的,而是说,无论做了多少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最后都证明是无意义的,这才是恐怖的地方。当人的无力被暴露出来,尤其是个体被剥除文明的外衣之后,到底还有多少人坚持理性到最后,如果最后证明理性与否并不能丝毫阻止毁灭的脚步,那就是所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这时候,我就要稍微推荐一下,一直都钟爱的克苏鲁风格。克苏鲁作为一个经过大量作家不断加工衍生,日渐庞大的体系,它不断成长吸引一代代读者和作者的魅力在哪里呢?恐怕就在这种有限认知的人对无限世界的恐惧之中。克苏鲁的基石在哪里,世界是充满恶意的,人类的辉煌不过是短促而极为脆弱的存在,就像一颗掉落在正午沙漠的水滴转瞬即逝。人类对无限世界的探索,迟早要揭破这层无知的迷雾,但赤裸裸的真相冲击而来的时候,人类要么陷入疯狂和毁灭要么退入温柔的无知黑暗里。



这其实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是古老的故事,越能感受到恐惧,因为这些没有来由的片段,一闪而过的妖魔,代表的是人类在蒙昧于黑暗里恐怖记忆。那是一个人类的世界要远小于今天的时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要比今天少得多,自然远不像今天生活在巨大都市的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同样,和魏晋志怪异曲同工,南宋特别是洪迈的夷坚志体现了一种后人很少见的风貌,一个人鬼交错的世界,这就来自战乱带来的人的无常与无力。随着文明的脚步,人类自以为摆脱了这等蒙昧,在心灵的深处那个畏缩在洞穴一角盼望着黎明的猿人其实从未消失。


当然,这就是中世纪的故事为什么总是一遍遍的搬上我们的舞台,至少我们不需要通过主角的犯傻和作死,就能看到人类的无力和自然的恐怖,深邃的黑暗里乱舞的妖魔。但这就是恐怖吗?毕竟,再怎样我们也知道那不过是远去的故事而已,而现代都市传说便应运而生。什么是现代都市传说呢,比如贞子,贞子恐怖在哪里,来自录像片时代的传播和那种无可逃避的污染,这就是属于新时代的恐怖。它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在文明的光之下,还有不能照亮的黑暗。中世纪的阴影还游荡在城市之外,人所日渐陌生的旧世界,破落的山村,荒凉的原野,看上去安全如堡垒的城里,在人所生存的城市,巨大的钢铁森林里,不知不觉间未被察觉的恐怖一面。


所谓的阴阳魔界,这实际上是都市传说研究创造的一个词,形容在我们的巨大城市里存在的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存在,而人不经意间进入这样的时刻,就意味着理性被非理性所取代。都市传说,其实不仅仅来自对原始的恐惧,它很多时候来自人类对技术,对文明的恐惧,吃人的电脑,通往冥界的电车,裂口女与下水道怪物。如此巨大的都市,已经超出了认知的范畴,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人的恶意,技术的未知,被驱赶而躲藏的黑暗,就像潜伏在洞穴的蛇一样,伺机而动,一口吃掉自己的猎物。都市传说其实暗含着不仅仅是潜伏的暗,它所说的还有一个主题,一个反文明的主题,人创造光的代价,却对自己的造物知之甚少,光明并非就是温暖无害的,它还有潜藏的一面,越是辉煌的光明,越是蕴藏着更多的黑暗。



一说到反文明,就很难不提到反乌托邦和末日。反乌托邦很少被人类说成是恐怖故事,但是如果细想,其实是很恐怖的,它代表人类对未来和进步的恐怖,尤其是它真实的成分越多,越指向恐怖的未来。想想看,一个缸中之脑和脑后插管的未来岂不是比大部分的末日僵尸都恐怖的多。末日题材其实就是对文明毁灭的恐怖,人越是处在文明之中就越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在文明之外的一无所有。当然这其实不是真实的,人作为一种动物其实是很强大的,但人是不能接受自己倒退到动物的程度的,应此推导出文明的崩解等同于人类的毁灭这个结论,因繁华而恐惧。


当然,末日情结自古以来就有而冷战是一个高潮,那是真实存在的毁灭之影,对末日传说的助推是一阵劲风。不过现在看七八十年代构想的末日故事往往是有希望的,就像嬉皮士最后变成了社会的中坚保守力量。倒是当代的末日故事,不同于冷战那种宣于头顶的利剑,变异的僵尸也好,觉醒的地球也好,居然还和人类打个你来我往的外星人也好,告别原有的意象,更多是动作与爱情,可怕多于恐怖,少有干净利落的感觉,远不如三体里的二向箔,那才叫毁灭。


这方面,著名的桌上游戏战锤40K是个不错的作品,虽然其实是裹着科幻外衣的哥特风奇幻故事。当人类走向无垠太空,终于意识到无尽的黑暗潜伏在其中,勇气带来暴虐,智慧带来奸计,对生的渴求代价是慈祥的疾病,爱情与荣誉不过是欲望的影子,那些看上去是正义的渴望,正面情绪都在亚空间里化为有智识的邪神,蠢蠢欲动。人类的帝国不得不依赖这些而存续,靠毒药来维持生命,在肆虐的诸神的笑声中以尸骸为舟,鲜血为燃料,救赎已经失败,挣扎着在日渐黯淡的星光下航向未知的黑暗深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