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唯口称名号。
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于心腑莫忘失。”
这段是法然上人的法语,叫“十念法要”,非常好。
“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不要一边念佛一边担心“我的妄想杂念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把名号放下来,找个办法对治?是不是我业障重,去诵诵《地藏经》?”其实,“不顾、不谓”,就是不要理它,不用管,“不顾妄念余念”,也不要去理会心散乱不清净,以为还有什么妙法来对治这些,不用这样。
“唯口称名号”,只要一句接一句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阿弥陀佛名号里就有这样的功德,只要经常称念弥陀名号,妄念自自然然就停止了,就像刹车一样,它慢慢就止息了。散乱的心本来是很闹腾的,慢慢就安静了。身口意三业,本来是胡作非为,非常猛利,现在自然调顺了。“愿心”,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自然就发起来了。
很多念佛人都有这种感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非常不安宁,但只要念一会儿佛,心自然慢慢就平静下来了,就觉得不那么悲伤,也不那么烦恼。佛的名号有这种功德,所以要多念佛。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长期坚持念佛就会有这样的功效。这句名号只要经常念,等于我们的心直接接受阿弥陀佛的调教,直接和阿弥陀佛的光明接触。所以,即使不懂得多少经文,如果经常念佛,功效都是不可思议的。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有人说“我愿生心不够,不猛利。真信切愿,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叫‘切愿’?要像刚出离牢房,马上奔回家那样迫切的心情,我还没有。我遇到苦恼事了,愿生心就强一点;现在春光明媚,生意还不错,身体还可以,家里还蛮平顺的,儿女还孝顺,让我愿生心那么切,怎么发得起来?让我现在死,我还舍不得”,很多人都是这样。这也不用管,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凡夫当生活条件好的时候,往生心弱一点是自然的,这是人之常情;当儿女不孝顺,身体又病苦,就说“我要求往生啊,阿弥陀佛快来接吧”,这也是人之常情;当你好了伤疤忘了痛,又觉得娑婆世界还可以多待几年,这也是人之常情。在这种状况下,你是不是真的愿往生,你心里应该明白。如果你真的愿往生,但是心就像发条一样,生活好一点就松一点,这是正常的,只要大的方向还是真的愿往生,这样都能往生,不会有障碍。如果要你整天把发条拧得那么紧,一般人还是做不到的,再拧紧就可能犯精神病了,因为弹性有限,凡夫根机难以承受。天天拧得很紧,使劲加压,就会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怪怪的。只要一心念佛,专念弥陀名号,打定主意愿往生,然后就你凡夫的状态过日子就可以了。所以,愿生心不那么猛烈的时候,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现在心很散乱,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不要管它,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这时心里很调顺,对人有慈悲心,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丢下佛号。
“不净之时”,心不清净,念头不净,自己都不好意思,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感到心里有片刻的清净,也不另外起欢喜,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觉得信心不够,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也不太懂,“到底我有没有、够不够?”不管也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念佛,三心自然就具足了。
“三心具足时”,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也不要一欢喜就不念佛了,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现起”就是你现在感受到。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三心坚固不动,三心成就了,已经是信佛决定了,那可以不念佛了吗?不是,三心成就的标准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要想决定往生,这是最好的方法。
“纳于心腑莫忘失”,这个要记在心中,不要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