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为了年底冲刺加大了对客户的福利优惠。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部分中小银行针对新客户存入、老客户新增资金都有高额奖励,综合收益较其他银行的存款产品相当有竞争力。有储户就表示,有中小银行对其承诺综合年利率最高可超7%。
岁末年终,部分中小银行为完成业绩考核而加息揽储的现象,其实一直存在。客观说,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本身也是中小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新的金融生态下,中小银行隐秘加息揽储的惯性操作,不仅显得扎眼,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销费,银行业存贷款利率持续下调。相应的,银行息差也不断压缩。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揽客,实际是“逆势”而行。此举虽然可能有助短期应付考核压力,却也可能使得银行息差进一步收窄,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
如一些银行的负债压力进一步增大,不仅增加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威胁到储户的资金安全。因此,对于花式“优惠”揽储,各方都应多些风险防范意识。
事实上,这里面还可能存在着合规性风险。如有的中小银行隐蔽推出加息券,将存款产品前3个月利率拉升至3%以上。而早在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11月底召开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也再次对此予以强调。
由此,面对一些中小银行的加息揽储问题,监管部门或也需给予必要的监督引导,并加大对储户的风险提醒。
一定程度上,中小银行“逆势”加息揽储,也是银行业“内卷”的表现,是对规范、健康的金融业竞争秩序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有放大之虞,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中小银行暴雷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储户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
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这些都表明,在新的风险防范要求下,对一些中小银行的“路径依赖”,也要有新的风险审视。
当前,银行业息差整体已处于历史低位,且未来存贷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这更加考验中小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而试图依靠突击加息的“老办法”来拓展客户,很可能造成风险积压和传导,也将影响到后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说,隐秘加息揽客,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非中小银行谋求长远健康发展的上策。
当务之急,广大中小银行应加快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兼顾好“让利实体经济”和“稳健经营”的需要,真正找到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和生存之道。如压降隐性存款成本,进一步降低负债,就是最基础的要求。
此外,中小银行要更加重视依靠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来吸引客户。如积极开发新的存款产品或优化现有产品来揽储,更好满足差异化金融需求来增进自身的造血能力。
政策端,也可以更精准鼓励中小银行重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本地市民的战略定位。如有专家建议,可考虑针对优质中小银行,给予更多主动的政策鼓励或监管豁免。
这其中就包括落实差异化监管,建立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特色化经营的中小银行,在产品创新、资格申请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或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申请等方面予以差别对待等,既有利于中小银行自身成长,也让其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