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化浊
从文化浊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4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4 小时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中国书法的智慧所在,不止坐落笔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化浊

蝴蝶飞不过沧海

化浊  · 简书  ·  · 2018-02-02 13:19

正文

蝴蝶飞不过沧海,我的爱,追呀追呀追不回来。动词达词,动词达词,雷丁森暗的健特们,let's roll!

哎,开篇脑抽了一下,今日的话题是“蝴蝶”,早上赖床的时候想到的。有关于“蝴蝶”这个印象,古往今来的人们一直念念不忘。

酸一点的则有浊某人“蝴蝶飞不过沧海”之诗,迷离的则有“庄周晓梦迷蝴蝶”之句,国外一名气象学家曾提出一个名词“蝴蝶效应”,说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如此这般,“蝴蝶”在中外人民的印象里都是充满诗意、朦胧、神秘的,因为“蝴蝶”的一生本来便是如此吧。

那个辛苦的成语叫什么来着?“化蛹成蝶”。

蝴蝶本来不是蝴蝶,而是一个个难看的毛毛虫。那些毛毛虫们经历过成长作茧的过程,最后才破茧而出,蜕变成为五彩斑斓的蝴蝶。

而那五彩斑斓的样貌,是它们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后的时光。短暂地起舞之后,翩翩的它们很快便会迎来死亡的降临。

如此一生,让人唏嘘。难怪蝴蝶们一次又一次以迷离的形象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中。因为它们的一生,本便如此嘘唏。

因为看到了它们,仿佛就看到了人类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