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这才是德国
女,旅居德国。简书时差党推荐作者;德国中文报纸《华商报》专栏作者。 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并记录原汁原味的德国、荷兰生活。 微信公众号:这才是德国 或添加:ThisisGermany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这才是德国

莱茵河知道(6)德国小城的慢生活

这才是德国  · 简书  ·  · 2017-11-11 20: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二章

几个月未见莱茵河,两岸绿草茵茵。河畔的莱茵堡这座小城,还像以往那样静谧。

林晓这一次来德国与以往不同。尽管结婚前曾经三次到德国小住,但那时的身份是旅游者,而这次是定居。定居德国后,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现在身份变了,诸多压力劈头盖脸般袭来,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两手空空的林晓几乎被压垮。

1.办证慢

汉斯带着林晓去外国人管理局办理居留卡。

不去不知道,等待办理各种证件的外国人居然这么多,长长的队伍甩到门外几十米。小城里什么地方能见到这么多人排队?一个小城居然有这么多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要办理各种证件。噢,这些天德国中文网站报道,德国正大门洞开,每天有几万难民从南面的意大利、东南的奥地利等国直奔德国。林晓更不解的是,管理外国人、为外国人服务的机构,工作人员居然不懂英语。

除了自己能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外,如果没有汉斯陪着,林晓什么也干不了,因为不会德语,她感觉自己像个残疾人。

居留卡要一个多月后才能拿到。外管局的工作人员说,需要将信息传到汉堡,在那里制作居留卡,然后再邮寄到家里。

需要这么长时间吗?

德国人的办事效率林晓以前有所耳闻。德国人办事很少有争分夺秒的,到点下班走人,政府部门更没听说过加班一说。

反正不急,慢慢等吧。这里是德国小城,小城的特点,这里的机构是最小的分支,是神经末梢,什么事情都要和上一级机构联系、报告。神经末梢总是慢几拍。


2.想上德语课?证书没用

汉斯出去打网球,林晓想起,做午饭时食盐不多了。她骑车去附近的kaufland超市。

超市很大,尽管林晓来过这里多次,几乎每周都要来,但转悠了两三圈没有发现食盐货架。英文食盐是salt,德语呢?不会说。那就用英语问问穿红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德国人学英语总比中国人学英语容易多了,年轻人有几个不懂英语?

“请问,食盐在哪里能找到?”林晓特意找到一个相貌年轻点的、貌似30多岁、微胖德国女工作人员。

“什么?”德女显然不懂英语。

林晓在包里翻出手机,找到德语词典,查到食盐这个德语单词,示给工作人员。

“噢。在那里。”工作人员用手指着远处的货架。

林晓回到经过的货架,在烘焙材料货架对面发现了食盐。

汉斯打球回来,林晓说给汉斯买盐的经过,并问:

“德国人不会说英语?”

“上过大学的人大多会英语,上了年纪的多数都不会说。”

“可超市的工作人员也就30多岁,不懂英语。”

“这里是小城市,不是柏林、法兰克福等大城市。”汉斯解释着。话头一转,“我不会再搬回荷兰,要在这里生活,必须得学德语。”

汉斯又提到德语。

来德国前,林晓已经在北京学完并通过歌德学院的德语A1考试,也就是最初级的考试。50岁一次通过德语A1考试,让德语零基础的林晓初步了解了德语,也建立起一点信心,但也领教了奇葩德语语法,从心底里有些抵触这门语言。

当时林晓是这家外语培训学校德语课上年龄最大的学员。林晓领教了传说中难学的德语,奇怪的发音、变态的语法规则……在林晓看来,德语岂止是难学,其语法简直就是荒谬、无逻辑。

或许在德国小城,外出办事能用英语应付。即使是在德国小城市,可能多数德国人也像荷兰人一样会说英语,英语在德国的普及程度与荷兰相差不大。用英语应付日常生活,用英语在德国小城找工作,林晓来德国的最初两三个月,一直幻想着,做着白日梦,但保守的德国小城现状给了林晓一次次打击。居住在德国,想侥幸不学德语,用英语找工作,在德国小城就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

这不过是林晓的一厢情愿。她想用英语应付日常生活,逃避学德语,但谁和她说英语?先不提说英语,就是听英语,在德国小城也不那么容易。

每天晚上8点,汉斯在看荷兰电视新闻。荷兰语新闻,林晓更听不懂。看完新闻,汉斯转到德国电视台,林晓也听不懂。一会儿荷兰语、一会儿是德语,一会英语,林晓脑子里的语言系统乱了套。一夜之间,从北京到德国小城,林晓变成了文盲、聋子、哑巴……索性,晚上她不再看电视,初来乍到的兴奋劲儿被现实的压力排挤殆尽。

不看电视,大把的时间干什么呢?

林晓想找工作。

那天路过一家面包店,落地玻璃上贴着一张海报,林晓只认识上面半个单词,她猜测,这应该是招聘启事。她用手机拍下海报,回家让汉斯给她翻译。

“这是招售货员。”汉斯顿了顿,“你还得等至少两年,先学德语再想找工作的事。”

“两年。那就联系语言学校吧,看来不得不学德语。”

“我已经给成人语言学校发了邮件,先等等回音。”

德国小城,万事都要特儿命(预约),除了去卫生间。

办居留卡、学德语,想做什么都要先预约。你急,但德国人办事有他们的习惯和节奏。在林晓看来,去语言班有什么难的?北京各种语言班,对学员求之不得,交钱就能上课。怎么到了德国,做点事情这么麻烦,这么多程序,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而且很多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德国每个大小城市都有成人学校VHS,里面有各种技能学习班,电脑、绘画、瑜伽、德语、中文,等等。一周后,汉斯收到VHS负责招生的史密斯女士的回复邮件,要林晓去学校一趟。

林晓以为去学校无非就是报名、交学费,随后上课。但德国人的做事习惯与林晓想像的完全不同。

汉斯带着林晓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史密斯的办公室,敲门。里面没人应答,但隔着关闭的门,听到有人在打电话。他们在门前走廊的长椅上坐下等待。

大概10分钟后,办公室的门打开。一个穿浅蓝色毛衣、脖子上系着蓝色碎花纱巾、牛仔裤的苗条女士招呼着:“请进,今天太忙了。”

汉斯和林晓走进办公室,坐在史密斯对面。史密斯翻找着资料,好像还没有准备好。

史密斯递给汉斯几页纸,说着德语,站起身,用手指着门外,带着林晓走进隔壁小教室。

“你在这里答题,做完交给我。”这次说的是英语。

汉斯在门外等待。

林晓在答题。有选择题、看图写德语单词等。

5个月前通过德语A1考试后,林晓再也没有说过德语,也没再翻过德语课本。这几个月,林晓过得忙忙碌碌,办理和汉斯的结婚手续,认证各种中文文件,跑公证处、外交部、德国大使馆、银行、清理北京房子里的物品……

林晓答着题,心想这只是测试,估计没有时间要求,那就慢慢想、仔细答,会的争取答对,反正不是什么重要考试。

几页答题纸,林晓只做完三分之一时,门被推开,史密斯进来,收走了林晓的答题纸。

林晓愣住:“我还没有答完。”

“没关系,只是测试一下你的德语程度。”史密斯面无表情,这次说的是英语。

走出小教室,汉斯忙问:“答得怎样?”

“我没有做完,这么快就收走试题。”

“答题时间20分钟。”

“我不知道多长时间。”

“忘记告诉你了。可你为什么不问?”

“不敢问。我要问的时候,你用手势制止我。”

林晓心里感觉糟透了。


3.重读A1德语课程

“请进来。”史密斯在办公室内对着门外的汉斯和林晓大声招呼。

俩人在史密斯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这是你太太刚才的测试结果。”史密斯把林晓的测试卷推给汉斯。“这样的成绩,不能读A2,需要重读A1。”

汉斯的表情略带歉意和不好意思。

“中国人学德语不那么简单,如果是意大利人、俄罗斯人、波兰人学德语,还稍稍简单些。”史密斯的话有点道理,汉语和德语不是一个语系,中国人学德语当然比印欧语系国家的人难得多。但你史密斯怎么就断定我这个中国人不能追上进度?

“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再给您发邮件。”

出了门,汉斯又详细解释史密斯和他说的话。

“重读A1?我考过了A1呀,难道德国的歌德德语考试证书,这里不承认?”

来德国之前,林晓接受了汉斯的建议,在北京一家语言学校德语班学了100个小时,将近两个月时间,每天路上来回三小时,三四个小时上课,回家听德语录音。50岁的人,零基础学德语,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交纳昂贵的学费,最后通过了A1考试。高兴没几天,到了德国,这个VHS还不认可这个证书,只看测试成绩,之前的努力一笔勾销,都是白费劲!这个成人学校的做法也太奇怪了,你们国家制定的考试规则、发放的证书却不认可。

一路上,林晓闷闷不乐。

“微笑,微笑。”汉斯又来这一套。

“我笑不出来。考A1有什么用?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白费了。”

“我说过,你上课的学费我来出。”

“不是学费的问题。我不喜欢反反复复学同样的内容。”

林晓最不喜欢也不能接受重读。

《莱茵河知道》目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罗永浩  ·  关于白银丨张玮玮
8 年前
星座不求人  ·  最有恋爱天分的五大星座
8 年前
脑洞故事板  ·  过年 | 穿越时空的通话
8 年前
好奇小姐的好奇心  ·  40部电影的高能混剪,是一部很棒的恐怖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