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更新我给大家的推荐书单啦,这次的新增内容依旧是和赚钱、花钱有关,但也都和「幸福」有关。
PS:我推荐的所有书,如果没有特别注明,都有电子版,可以在「微信读书」上找到~
事关赚钱: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想要入门投资去哪最好?这份投资第一课是个很好的答案,而且,
免费,也没有任何隐藏费用
。
除了大家能够想到的常规入门内容以外,”第一课“还有两个角度,我在其他书和课程中很少读到。
1、投资赚的钱究竟从哪来?股票、基金上涨我就赚钱了,那它们为什么会涨?这个投资的本质问题却常常被忽视,了解 ta 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获得收益。
2、投资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买什么基金、买什么股票,更是我们的全部财富,包括房产、存款,甚至也包括我们的劳动力资源。
除了课程内容本身,我更认同有知有行的理念——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投资是为了放下对钱的焦虑。这些关键词很少直接出现,你却一定能真切感受到。
理财内容不应该让人读完更着急焦虑、更无所适从,而是让我们更幸福、更专注当下的生活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内容,也一定会喜欢这他们,这门课的结语也一并送给大家:
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以后自然的结果。
「投资第一课」内置在他们的 App 中,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扫码下载 👇
事关花钱:怎么花更幸福?
“花钱还用学嘛?” 没准还真的需要。
我们花钱为的可不是把钱“撒”出去,为的是花钱的结果——买来的东西或者服务带来的幸福感。
但同一笔钱,不同消费带来的幸福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怎么花钱更幸福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ta 能帮我们获得更多幸福感,却只需更低开销,
改善生活反而积累下更多财富
。
这几本书原本都不是谈花钱和理财的,而是心理学。心理学最大的帮助不是拿去分析别人,而是了解自己,知道幸福通向何处。
《洞见》、《幸福的方法》、《象与骑象人》这三本书分别对我很有启发的结论:
《洞见》:带来满足感的不是生活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这个过程。手里一把牌不要急于全打出去,细水长流每天改善一点,幸福感更能凭空产生。
我的心得
《幸福的方法》:影响幸福的不是当下工作、生活的状态,而是我们的长期目标、生活的“奔头”。和《洞见》刚好相互印证,一个着眼现在,一个着眼未来,未来可预期的改善,也能改变当下的幸福。
我的心得
《象与骑象人》:最幸福的消费,往往是“攀比”的反义词,是那些我们买完即使不能告诉任何人、也能心里默默幸福的东西。
我的心得
很简单的道理,却很有效。
……
大部分写理财的内容都是教大家搞钱,我当然也是。
但我还有一个额外的目标——提醒大伙我们当初搞钱是为了什么
,赚钱的目的是幸福。不要走着走着,把“钱”变成生活唯一的目标。
为了方便新读者参考,附上上一版书单
上一版书单
新版推荐书单和买书福利来啦,我按照周一
干货盘点
的逻辑重新梳理了推荐书单,分别对应财富篇、自由篇和生活篇,并按主题做了分组,方便大家各取所需。
比较巧的是刚好赶上年中促销(在国外对这些促销活动没啥感知,后知后觉大伙见谅哈),找当当的小伙伴又要来了一份买书福利,附在文末,需要的读者可以领一下。
财富篇
赚钱不是目的,积累财富才是。
圣经级别,大师 Thomas Stanley
《邻家的百万富翁》
,七个章节把我们这些普通人最有效的财富积累逻辑说全了,而且帮我重塑了自己的理财框架,想清楚了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邻家》的作者
Thomas Stanley 是少数通过客观统计分析、一手访谈而不是主观经验臆断分析致富逻辑的作者。
原来这个中文版本已经停刊了,还有一本在售的名叫
《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
,对应的是同一本原版书。
这本书背后还有个让人心痛的故事,本来作者是整理了新数据要出第二版的,但中间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对方醉驾),好伤心。后来由他儿子把数据整理发了出来,新书名是
《财富自由》
,里面更新了作者整理的最新数据,非常适合作为《邻家》的陪读。
实用操作指南
《理财投资新手的操作指南》
,教你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财体系,一份专门从“操作”切入的理财教程,直接告诉你入门理财应该开始做些什么。(这个是我写的在线教程,目前还没有实体书,大家可以后台回复「操作指南」获取链接。)
《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
,一份实用资产配置策略,非常全面地考虑了各种操作的细节问题,比如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如何面对重大风险和波动。虽然表面上股票、债券、黄金、现金四等分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浓缩了很多投资中的智慧和哲学。
我自己的国际账户投资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复制的这个策略,疫情期间表现很出彩。
《投资要义》
,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应该长什么样?从底层识别系统性机会和风险的内功,到具体操作的招式,这本书的知识框架非常赞。
良心避坑指南
《傻瓜式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理财的散户,哪些事情我们该做,哪些事情我们不该做的?这里有答案。两年前我读的时候心里还略有不服(关于散户应该少操作,多专注原来的主页),现在回头看,真香。
《解读基金》
,极好的基金科普及避坑指南(后半部分是重点)。
《漫步华尔街》
同样是一本基金避坑经典,更多适用于海外市场。
自由篇
财富不是目的,自由才是
。有了财富不等于自动获得自由,有很多钱和能像百万富翁一样生活是两码事,我们需要把财富转化为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的生活应该长什么样?
《富爸爸穷爸爸》
是不少人的理财启蒙读物,普及财商、为大家种草财务自由。虽然是畅销书,但是实际内容还是有一定深度的,读三次富爸爸分别读出了三样完全不同的东西,第一次:有财富、自由真好,第二次:原来有钱人这么节俭,第三次:在国外不主动避税真不行……
《不上班也有钱》
,工薪族理财财务自由的典范。没有超人的智慧,也没有惊人的运气,只有不断的持续积累和简单的投资策略。中间完整经历了 08 年金融危机(作者一家在美国工作),最终还是顺利达成自由。这本书是台湾出版的,找起来稍微费劲一点,二手书平台也可以买到,在喜马拉雅 FM 有听书。
财务自由的方法论
关于财务自由的具体策略,比如收入从哪来、怎么支配收入、如何高效开支,目前国内的成书资料还比较少。这里我就先厚着脸皮推荐自己的文章吧,自认为公众号干货还是挺多的,没比书差多少。欢迎大家参考我的
一文打包干货精华
。
最近有本 Tony Robbins 专门讲财务自由如何应对熊市和经济危机的新书,
《不可撼动的财务自由》
也很值得推荐。另外说一下,Robbins 的理财书争议有些大,在我看来重点还是怎么读,这种大而全的写作风格尤其适合两类人,新手和老手,新手需要大而全的体系帮助自己建立知识框架,对老手们来说则是一份全面的检查清单。
生活篇
财富是获得自由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工作也能重获自由
除了财务自由,其实即使在上班也是可以提前自由的。这两本书分别代表两种通过工作获得自由的思路,副业切入和主业切入。
《软技能》
讲的是如何打造一份与主业匹配的副业获得自由,
《每周工作 4 小时》
则是讲述一套把主业变成“自由职业”的策略。
我的观点:副业切入起步最温和,但也不得不承认副业成功的概率其实比预期得要低;主业切入比较颠覆,挑战现有价值观,但是我反倒认为这个思路的成功率更高,尤其在现在这个疫情、出差和在线办公的背景下。
任务管理
《搞定I》
(只推荐 1,同系列 2、3 有凑数嫌疑),GTD 任务管理的鼻祖,这本书我今年读了第五遍,终于有种尽数搬空干货的成就感。如果觉得这本读着费劲,
《小强升职记》
也是个不错的上手工具书,一本被名字耽误的任务管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