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没看过几部伊朗电影,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电影爱好者。
从《小鞋子》到《樱桃的滋味》,从《一次别离》到《推销员》,伊朗导演一次次带来精彩的作品。
而今天的这部电影仍然是伊朗作品——
《乌龟也会飞》
听到电影名字,如果你认为这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作品。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它是一部“暗黑系”梦魇童年作品。
这是一部传说中在世界范围内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
豆瓣评分8.8。
在评分严格的IMDb也高达8.1。
英国《卫报》直接评论:
难以置信的演出!
故事发生在美伊战争前土耳其和伊拉克边境。
主角是一群因战乱失去双亲的孩子。
他们生活在边境难民营,以帐篷为家。
连所谓的学校,也只是露天下摆几张桌椅。
为谋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雷区挖地雷并进行贩卖。
即使不幸踩中地雷变为残疾人,他们也只能咬牙坚持。
因为这是养活他们的唯一方式。
这群孩子的“小头领”是一个名叫卫星的孩子。
他是这群孩子的“工头”,乃至是整个村庄的灵魂人物。
他会安装卫星天线,帮助村民收听新闻频道。
还在军火市场砍价还价,尽可能帮村子里的孩子争取最多的收入。
甚至租用武器构筑防御工事。
如果在和平环境下,他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只是战争带给他的注定是悲剧。
有一天,他遇见了三个外地难民。
哥哥汉高夫、妹妹亚格林和三岁的里加。
三人对外宣称是姐弟,可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扑朔迷离。
哥哥汉高夫在挖地雷时,不小心炸掉了双臂。
但为了生存,他仍然坚持用“嘴”挖地雷。
看到这个男孩,不由地心头一震。
因为你无法想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
如果说卫星是“小大人”,那汉高夫成熟的有些像“小老头”。
他话不多,也懒得和人争论。
总是用悲伤忧郁的眼神看待这个世界。
汉高夫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但他预言的也只有灾难,而这也不过是平添一份痛苦而已。
他的妹妹亚格林和哥哥一样眼神忧郁空洞。
但卫星见到她的第一眼便爱上了她。
为了逗她开心,跳进淹死人的湖里抓鱼。
用“娶新娘”的自行车帮她打水。
还会主动送给她防毒面罩。
但她对这些通通拒绝,因为她是个有故事的花季少女。
当然,这个故事是个悲剧。
本来年少的懵懂爱恋应该是美好充满回忆的。
但战争带给他们的只是难以启齿的痛苦。
亚格林身边总是带着小里加。
小里加非常可爱,但眼睛几乎什么都看不到。
同时,他也是个身世神秘的儿童。
虽然里加和汉高夫、亚格林一起生活。
但哥哥姐姐对待他的态度完全不同。
汉高夫对里加十分疼爱,会抱着他去看病。
而亚格林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杀死他。
她会在汉高夫熟睡时,虐待里加。
夜晚悄悄把他送到边境,成为士兵的靶子。
把他拴在雷区的树上,任他自生自灭。
你可能会困惑姐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弟弟?
直到亚格林回忆自己悲惨的往事,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里加是她的孩子,她是里加的母亲。
当年士兵进城,年少的亚格林被这群人强奸,这才有了里加。
而亚格林也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每当她看到可爱的里加,整夜难以入睡。
最终,她还是选择把孩子淹死在湖里结束这痛苦的生活。
而她自己在山崖纵身一跃,告别世界。
预知到这一切却无能为力的汉高夫,只能独自承受这一切。
亚格林和汉高夫的经历是一场悲剧,里加也是悲剧的产物。
而卫星因为救里加,也失去了一只腿。
看,在残酷的战争前,人多么渺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出现的孩子并不是专业的演员,他们真正来自难民区。
虽然没有精湛的演技,但让故事更真实。
而电影也呈现了一种原始而残酷的美。
本片导演巴赫曼·戈巴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伊朗导演。
从处女作《醉马时刻》起,他便一直关注两伊地区的库尔德人。
而他的电影,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战火。
卫星反对萨达姆政权,期望美国来解救他们。
可事实是,对他们的苦难,美国无动于衷。
甚至加重了伊拉克地区的战乱。
电影前一镜头是士兵强奸亚格林的画面。
下一个镜头是美军发传单场景。
美军说:不公平、不幸以及苦难即将结束,我们将带走你们的伤痛。
可现实呢?
卫星变成了残疾人,汉高夫更痛苦。
多么讽刺的对比。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政治,但政治却教会了他们什么是战争。
在《乌龟不会飞》中导演避开大人,从孩子的视角着眼,展现了一个名字搞笑却无比胸闷的儿童世界。
多少人曾在观影过程中被生猛的镜头表达和故事线索惊得跳起来。
然后才逐渐读懂片名的意思——
如果乌龟也会飞,那么这个“飞”对于乌龟来说,究竟是翱翔天空还是坠入泥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