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交水规院
发布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要信息,是企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2月21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21 小时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像云朵一样软!好吃到连吐司边边都不放过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正在报名!2025顺义北京半程马拉松来了!还 ... ·  3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中国影史top1《哪吒2》,官方唯一原创番外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交水规院

家风廉韵丨诵读廉洁故事 传承优良家风(六)

中交水规院  · 公众号  ·  · 2024-07-17 17:12

正文

编者按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自水规院廉洁家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携家属积极参与,以真挚的情感、温馨的语调,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感人至深的廉洁家风故事及经典家风家训。

通过“家风廉韵丨诵读廉洁故事 传承优良家风”栏目,我们将陆续发布职工家庭的诵读音频。希望进一步激发大家对家风建设的重视,让爱与责任成为家庭最宝贵的传承,让良好家风成为引领时代的风尚。欢迎每一位听众朋友,在忙碌之余,静心聆听。


时代风范张富清“初心本色 付此一生”的家风故事

京华管理公司—裴永明及家属


原文


张富清曾在解放战争中九死一生,被西北野战军授予“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退役后的张富清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余生。他一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淡泊名利、为民造褔。2019年,张富清被授予“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

1924年,张富清出生在陕西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拉扯着张富清兄弟姊妹4人艰难度日。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张富清十五六岁就做了长工。1948年,张富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西北野战军战士。

战场上,张富清始终坚持“党指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原则,勇往直前、战斗不止。1948年11月,在陕西蒲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张富清主动请缨带领突击小组,凌晨摸向敌军碉堡。作战中,他勇猛冲锋,甚至不顾自己的一块头皮被子弹掀起,带领突击队连炸掉两座碉堡。因接连出色完成突击任务,张富清在入伍后4个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张富清经常告诫自己要深藏功名、淡泊名利。1955年,张富清从部队退伍转业后,本可以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安享清福,或者回到家乡陕西,衣锦还乡,但当听到组织的召唤,面对“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的情况,张富清毅然选择来到湖北恩施最偏远的来凤县,在那里重新建功立业、为民造福。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着自己的功绩,连儿女们也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在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才被发现,英雄的往事得以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始终保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历经艰难困苦,未改初心本色。正如他自己所说“任何人都想在条件好的地方工作,可是困难的地方,我不去哪个去?党员不去哪个去?战场上我死都没有怕,还能叫苦磨怕了?”在来凤县工作期间,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从不占老百姓的便宜,还经常自掏腰包为群众排忧解难。

张富清一辈子清正廉洁、干净做人。他这样要求自己,更是这样要求家人的。多年来,张富清一直保持朴实纯粹的作风,不给组织添麻烦,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屋子,屋内只摆放着最简单的家具陈设,他坚决不用自己的关系为儿女们开后门找工作。而且当“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等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后,老人依旧保持着俭朴恬淡的生活。

“做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不给组织添麻烦。”这是张富清经常给家人念叨的话。他的生活“秘诀”是“比”:和过去比、和困难群众比、和牺牲的战友比。“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没得什么要求了。”张富清用扎根山村的无悔选择,交出了一名老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答卷,更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初心本色诠释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清正家风。




《颜氏家训》节选

建筑院—薛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