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热帖:“逛超市被当成贼!”网友热议细思极恐 ·  2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刚刚开业!奥克兰中餐Fin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名师解析 | 利华强:2024年江西高考历史真题选择题深度解析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9-04 00:00

正文

点击【 历史园地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及时查看更多文章

利华强 ,江西师大附中赣江院分校历史高级教师,江西省历史骨干教师,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江西省国培计划授课专家,江西智慧作业应用培训授课专家,江西省优秀资源展示活动评审专家,赣州市历史兼职教研员,赣州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赣州市信息化骨干教师,赣州市教学能手,赣州市师德标兵,赣州市高中新课程教学专家指导团队成员,赣州市高中考试命题教师库成员,赣州市首批和第四批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主持参与9项省市级课题,在省里比赛5次获得一等奖,市里比赛11次获得一等奖,在国家和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图片版





1.图1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参考答案】C

【试题情境】 以新石器文化形势图为背景构建学 情境。
【必备知识】 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及其特征。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题干中的信息,图 1 展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早期的文化分布较为分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中华文明经历了从多元并行逐渐演变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过程, C 项正确。 图中并未明确显示中原地区已处于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且“分化”与“复杂”不完全等同,排除 A 图中显示不同文化圈之间存在交流,而非一开始就相互隔绝 B 错误。 D 项中的“分层状况” 材料未体现,排除 D

2.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

A.伦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识
D.专业技能

【参考答案】D

【试题情境】 本题通过引用贾谊的话和出土汉简中的记录构建 学习 情境。
【必备知识】 西汉吏员选拔与考核制度。
【学科素养】 通过文献记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并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吏员选拔的标准。
【解题思路】 贾谊的话以及出土的汉简记录反映了西汉时期吏员考核注重的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书写、会计、治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因此, D 项正确。 A 项伦理道德 材料未提及 B 项文字技巧、 C 项法律知识虽然都是吏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但题干强调的是综合专业技能, ACD 项都太片面可排除

3.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参考答案】D

【试题情境】 以西凉乐的形成及名称演变 构建社会 情境。
【必备知识】 北魏时期的文化 交融 与华夏观念。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西凉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及对文化 融合 背景下华夏观念的认识。
【解题思路】 北魏将西凉乐从 “秦汉伎”改为“西凉乐”, 其实就是 北魏对 西凉乐 来源的重新认定 体现了其作为中原王朝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 反映了北魏坚持 中原文化正统性和华夏文化中心的观念 D 项正确。 名称变化主要与文化认同有关, 非地域认同, 且与命题主旨不符合, A 项错误。 音乐文化名称的变化未直接体现民族政策, B 项错误。 虽然涉及艺术领域,但名称变化的主要动因非艺术审美, 排除 C

4.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
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权加强
C.决策事权转移
D.科举影响扩大
【参考答案】C

【试题情境】 以唐代诏令用纸的变迁构建 学习 情境。
【必备知识】 唐代行政制度与文化变迁。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诏令用纸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并理解唐代行政决策权的变化。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 可知 ,白麻纸用于重大诏命, 中宗时却皆在 翰林院,说明翰林院在决策中的地位上升,而中书省 原本负责草拟决策 却用黄麻,可见中书 逐渐边缘化,反映出决策事权的转移 C 项正确。 A 项行政效率提高在材料中无直接体现 A 项错误。 中央集权 主要是讲中央与地方关系, B 项与材料 无直接关联 可排除 D 项科举影响扩大与诏令用纸颜色变化无关。

5.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竖,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于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参考答案】A

【试题情境】 以明代百姓应役情况的变化构建 生活 情境。
【必备知识】 明代赋役制度与经济变迁。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明代百姓应役情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及对经济变迁背后原因的理解。
【解题思路】 题干描述了明代百姓应役情况从亲身应役到免役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明代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 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使得赋税可以用货币形式缴纳,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因此, A 项正确。 B 项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虽然对经济有影响,但与百姓应役情况变化关系不大 C 项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在材料中无直接体现 D 不是 导致百姓应役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

6.1855年,在华外商共1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买办。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参考答案】C

【试题情境】 1855 年在华外商人数及买办阶层的产生 创设问题 情境。
【必备知识】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买办制度。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外商人数增加与买办阶层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解题思路】 题干描述了 1855 年在华外商人数剧增,并伴随产生了买办阶层。 买办阶层的产生与西方商人在中国经商并投资办厂的行为紧密相关,他们充当了西方商人与中国市场之间的中介角色。 因此,买办阶层是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C 项正确。 当时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 A 项虽然与买办阶层的产生有一定关联,但非直接原因 A 项错误。 B 项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表达过于绝对, 商品交易安全 受诸多因素影响,把买办说成安全保障夸大了其功能作用 BD 项错误。

7.1914年3月,北京政府工商部颁布《矿业条例》,明确规定矿产国有,但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矿业权之获得不以地主自然取得而以申请为先,同时大幅减低矿产税,取消原有的将部分赢利上交给政府的规定。这表明政府意在(  )
A.限制地主投资以固统治
B.振兴工商实业以培国本
C.提倡自由经营以利投资
D.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
【参考答案】B

【试题情境】 1914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矿业条例》构建 社会 情境。
【必备知识】 民国初期政府的经济政策。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矿业条例》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民国初期政府振兴实业的举措。
【解题思路】 题干提到 1914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矿业条例》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大幅减低矿产税,并取消原有利润上交规定,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减少税收负担和简化获取矿业权的手续来吸引投资,从而振兴工商实业, B 项正确。 A 选项与材料中“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相矛盾
C选项的“自由经营”不符合材料矿业权要申请和交矿产税,D选项的“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虽涉及降低税率,但非政府主要意图,ACD项错误。

8.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
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
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
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
【参考答案】C

【试题情境】 1948 年中共中央对城市工作经验的总结 创设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对城市工作的探索。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中共中央对城市工作经验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中共在解放战争中工作重心的转移。
【解题思路】 题干提到 1948 年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总结城市工作经验,这表明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管城市,并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这反映了 中共探索 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因此, C 项正确。 A 项材料没有体现, 与材料主旨不符。 B D 选项虽涉及城市, 但此时工作重心还未转移仍在农村,且 BD 是具体表现方面可以统筹进重心转移到城市的范围,非材料强调的重点。

9.据表1可知。我国(  )
时间

内容

1956年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聂荣臻受命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1962年

科研机构由1956年的380多个发展到1962年的1300多个

研究人员从1956年的9000多人发展到1962年的94000多人

A.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
B.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

C.推动“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
D.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参考答案】A

【试题情境】 以1956至1962年中国科研体制的建设为背景构建学习情境。
【必备知识】 新中国初期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科研机构与人员的增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新中国初期科研体制的建设,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解题思路】 题干展示了从1956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科研机构的数量从380个增加到1300个,研究人员从9000多人增加到94000多人。 这反映了国家在科研体制建设上的投入和努力,表明我国正在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 因此,A项正确。 表中并未提及我国已经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仅展示了我国在科研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B项过于夸大,不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主要关注的是工业化建设,虽然科技发展对工业化有一定推动作用,但表中信息并未直接关联到“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且材料呈现时间是1956年到1962年,而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完成,因而C项错误。D项涉及范围过于宽泛,且表中信息主要集中在科技发展方面,并未全面反映经济文化的整体状况,排除D项。


10.199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的家电行业产值从1985年的59亿元飞跃到1990年的250亿元。中国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十多种轻工产品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  )

A.初步进入国际分工体系
B.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

C.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家电企业集群发展

【参考答案】B

【试题情境】 以1985至1990年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构建生活情境。
【必备知识】 改革开放对中国家电行业的影响。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家电行业产值的增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解题思路】 1985年至1990年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强。 这一时期,中国正在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这种体制的转变促进了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家电行业的产值和产量大幅增长,B项正确。 “初步”未体现,且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国家电行业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关联,A项错误。 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项错误。 推动家电企业集群发展是家电行业产值增长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 而且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家电企业集群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

1 1.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 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 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
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

【参考答案】D

【试题情境】 以古埃及人在尼罗河退水后丈量土地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古埃及的数学与测量技术。
【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古埃及人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古埃及人的实用精神。
【解题思路】 题干描述了古埃及人在每年尼罗河退水后重新丈量土地,并使用象形文字记录数字,这表明古埃及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显示出其实用精神,D项正确。 推理证明通常与严密的逻辑和理论体系相关,而题目中描述的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并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等行为,更多是实用性的操作,而非复杂的推理证明过程,A项错误。 虽然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他们偏好简明符号。 象形文字符号的使用更多是为了记录和表达实际需要,而非仅仅因为简明,B项与题意不符。 题目中描述的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等行为,更多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非对理性思维的推崇,C项错误。

12.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规定:除基尔特会员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购买蜂蜜、油脂、腌青鱼、磨石、生革、生皮,或任何种类之油,亦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一经查明属实,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这反映该市(  )

A.工商业经营范围大受限制
B.工商业者遭受国王的盘剥

C.工商业自治得到王权支持
D.工商业发展导致行业垄断

【参考答案】C

【试题情境】 以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的具体内容构建学术情境。
【必备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