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景观周
内容分享:系统性景观设计分享平台,每周精选景观设计相关干货分享。 媒体属性:推广行业优秀作品、优秀企业、优秀设计师,为行业服务。 知识社交:定期邀请大咖开设线上公开课,定期组织线下考察学习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机会来了!新春招聘专场之华南地区 - ...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法国Marvingt托儿所及幼儿园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瑞典“十二住宅”联排别墅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景观周

这座最美大学里藏了一栋20世纪最美的建筑

景观周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9-02-27 21:17

正文

3年前,美国Getty Foundation视觉艺术基金会,

选出了10个全世界最美的20世纪建筑,

其中一个竟然就在台湾一所大学的草坪上,

它就是台湾东海大学内的路思义教堂。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摄影:AC)

教堂外观,看上去像是祈祷的双手,

四片干干净净的混凝土,

用最少的方式,展现了最完美的力与美。


东海大学,位于台湾的台中市,

是建于1955年的一所综合性教会大学,

教堂座落于校园内的一块开阔草地上。

设计构思阶段为贝聿铭、张肇康与陈其宽合作,

之后的执行与施工监造,主要由陈其宽负责。


贝聿铭起初想用砖砌哥德式的建筑,

但因台湾多地震而取消此想法,

后来贝聿铭提出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教堂由4片薄壳构成,

双曲线的形状,让内部自然受力。

壳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宽,

壳体边缘,有边梁增加刚度。



教堂的外立面并不那么平滑,

每块瓷砖的颜色,也都不一样。

陈其宽先生说,就是要斑斑驳驳的,

就是要留人的痕迹,不应该那么完美。


教堂的结构材料,用的是钢筋混凝土,

从下往上越来越细的格子梁,

不仅体现了线条交织的美感,

同时可以承受整个建筑的重量。


室内空间,高达20米。

无梁无柱,却能屹立不倒。

屋顶整个裂开,让光线进来。


曲面顶部,由几个混凝土块连接。

它们是可以松动的,有避震的作用。

1999年台湾发生了7.3级的921大地震,

附近很多房⼦被震倒了,

但路思义教堂没受任何影响。


教堂修建于1960年代,

当时的施工队非常天才,

在没有电脑的历史条件下,

利用二维图纸,竟然盖出了三维的建筑。

这个项目放在今天来看,都是很有难度的,

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路思义教堂,是20世纪建筑的代表作。

它由美国出版商亨利·路思义(又译亨利·卢斯)

出资建造,

他是《时代》、《财富》、《生活》杂志的创办者,

被称为“时代之父”。


教堂仿佛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般,

绝美而安静。

它实现了建筑师设计时的初衷:

“教堂乃全校精神之所寄”。

它是东海大学的地标性建筑,

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



陈其宽,建筑师、画家,1921年生于北平,

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

毕业前夕应召入伍,

作为参谋部英语翻译参加中国远征军,

远赴缅甸、印度。

1948年,赴美学习建筑,

期间在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斯的事务所工作,

1951年,在麻省理工大学担任建筑系讲师。



陈其宽在作画(1950年代初)

1954年,陈其宽接到了贝聿铭从纽约打来的电话,

问他是否有兴趣参与台湾东海大学的设计工作。

1957年陈先生赴台湾,进行现场监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