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情:
昨天看到又有公众号再次贩卖了城市青年人的焦虑,这个套路若干大号无数次使用,一次一次贩卖焦虑的同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然后再通过“知识变现”收割韭菜。
上周一位朋友来北京聊到关于目前国内心理学方面的各种问题,大家看到的10万+的各种心理分析文章,套路是不是感觉都比较像,你现在的心理创伤,你对建立亲密关系的无力感,和你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和你原生家庭有关,然后会套用各种国内外的学术论文来论述这一看似深刻实质贫乏的观点,“这个一套论述不是比较符合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吗,是构建整个消费社会体系人的心理的一部分。我们为啥不试图去反思整个社会框架的问题,而不是光从个体经历出发。”
上个月在某个职业社交公众号看到一篇“那些从不随大流的少数人后来怎么样了?”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海归,北京创投圈资深女士,她叙述了自己海外读书,硅谷投行,回国创业,环球旅行等等经历,来说青年人需要独立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
有一位朋友批判这篇文章说:“这不是少数,这恰恰是多数。这就是正常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是因不同于多数群体而卓越,而是因有能力将自己与多数群体的共鸣程度提升到卓越的境地而获得成功,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所决定的东西。不是去国外念个书、环球旅个行、在资本集中的领域里晃悠一圈、没事去看个鲨鱼就是少数了,这本来就是大众的生活方式,只是并非每个大众都又能力这样生活罢了”
706的新媒体会想做些什么呢?
我们不想试图去重复青春的焦虑迷茫的故事来获得共鸣,或者去猎奇夸张某些亚文化群像来收割浏览量和粉丝;
我们不想去盲从和推崇所谓的少数人的生活,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少数人的生活往往也只是资本逻辑下的一环,大众崇拜的向往的,所谓消费升级的,并不是我们706需要去做的;
我们也不想局限在让各种抑郁孤独等各种个体的心理症状,仅仅只是追述原生家庭,亲密关系;
我们需要去打破某些偏见,这些偏见,既有国内意识形态层面的,也有国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偏差的,也有所谓的资本社会的精英潜移默化影响的,也有消费主义社会的所谓的权利和性的交换共识,也有个体心理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各种流行词汇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逻辑,这个甚至是跨越国界的,中国目前流行的各种“人设”,如佛系青年等设定,其实是代表了东亚大部分年轻人都处于一种世界秩序已经固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也被分配,很难感到自己能够参与社会并能改变的余地。
我们需要对形形色色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我们自己沉浸在单一的民族国家的逻辑框架里面太久了,我们需要通过个人讲述的故事,需要通过各种国内外的青年文化的现象的翻译和理解,来认识这个世界。
706自媒体,希望通过不同的维度,呈现面向年轻人的各种生活方式,及背后蕴含的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形态,拓展年轻人视野,让其有先看到不同的世界,然后有能力探索和实践美好的生活方式。
我们自媒体会旗帜鲜明的反对单一的,教条的,保守的思维模式,反对束缚个人发展的,反对鸡汤成功学,反对青春文学傻白甜,也反对居高临下的教条和说教,反对世俗庸俗的常态,我们一向希望致力于探索可能的生活方式,积极做出改变,我们需要你追求特征鲜明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选题方向可以围绕以下方向的同时,倡导多元:
01 从故事的角度来展现生活方式,引发更深层次对思考,对日常生活的反思。
02 翻译或讲述各个国家的青年文化,留学生在国外的游历见闻,拓展全球视野。
706新媒体合伙人机制
706新媒体准备招募1名主编,及20名左右遍布全世界的特约作者及译者,组成一个706新媒体合伙人团队。“706新媒体合伙人团队”会通过某种“共享”的机制和706合作。
706为”新媒体合伙人”提供的核心支持,包括场地资源,媒体资源,资金支持,团队招募,各种咨询,及后续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706新媒体带来的额外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打赏、赞助、周边产品收入、品牌收入、旗下产品等,706和新媒体团队所有人员依据贡献量的分配,具体权益方案由706及主编和新媒体团队协商决定。
706新媒体合伙人职位:
新媒体主编
1 名
负责全面统筹706新媒体团队组建工作和文字内容工作,主编需要在北京706办公,706提供薪资及食宿。
新媒体设计
1名
负责706新媒体平面的整体优化,海报,宣传册等大型活动的空间视觉,产出有新颖度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需在空间工作。
主编或设计的职位工作时间弹性大,但是需要你真正认可这份工作,需要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
注重产出,待遇与产出挂钩,工作氛围轻松愉悦,合伙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工作地点在五道口706青年空间。
706采访组
15名
有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很赞同。而且青年人,似乎更是丈量审视这个时代甚至是未来最好的尺度。
我们希望通过对于中国青年人的采访,来描摹这一代青年人,给他们绘出一幅「画像」。
我们不希望一味地去采访青年“精英”和“领袖”,而是采访你身边每一个有个独特个性和想法的普通青年人。
TA可能是你室友,可能是你的同事,可能是你某次聚会认识的朋友,可能是你微博互粉的博友,或是在知乎上你点过赞同的知友。
706翻译组
20名
尽管互联网已经如此的普及和发达,但语言的障碍依然导致很多国外有趣青年文化资讯无法在中国传播,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这个翻译组来打破这些信息壁垒。
然而虽然叫翻译组,但是我们不是传统意义的翻译组。传统的可能会有分工,比如选题、翻译、校对、编辑之类,而我们不希望做这样的翻译。
706翻译采访组不是一个翻译组,而是一个联接中外青年人和青年文化通道。不是我们提供文章素材,然后让大家翻译,然后再校对,再编辑。而是希望大家从自己的身边和关心的领域里,找到有意思的内容来向更多不知道这个资讯的青年人传播。
所以我们希望你是以下三类人:
▼
01 你是身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把自己身边的,学校的,城市的,国家的好玩有趣的事情写出来或者翻译出来,比如你在美国,学校里有个嬉皮士公社,你可以把这个嬉皮士公社的故事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国外的大学生在玩什么。
02 你是身在国内的学生:你掌握英语,平时会关注跟青年文化有关的资讯。比如你爱看Buzzfeed或者Quora,然后看到好玩的,可以翻译过来。或者你关注LGBT,然后平时会看国外的LGBT方面的文章,然后可以翻译出来。你掌握小语种,你可以通过你的外语,去看这些国家年轻人身上好玩有趣的事情,然后翻译出来。比如,你学的阿拉伯语,阿拉伯的土豪年轻人们是如何玩的。你学西班牙语,西班牙或者拉美的青年人在做什么有创意的事情,你可以翻译出来。
03 你是身在国内的留学生:你来自韩国、巴西、德国、罗马尼亚、法国、喀麦隆等等,你可以写一写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或者中国的青年人,你在中国都发生了什么。也可以把你们国内的一些青年文化资讯写出来。
706采访组和翻译组的团队人员时间灵活,每月提供不少于一篇的采访初稿或翻译稿件。(采访稿件根据稿件情况可以调整时间)。工作方式采取网络协作模式,你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加入我们的706采访组和翻译组。
-加入方式-
简历直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报名。
咨询微信:
about 706
706青年空间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706已经举办了上千场活动,发起了数十个创新项目,世界各地有趣好玩的青年人在此汇流。我们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实体空间形态,孵化具有潜力的合伙人项目,通过社群式的学习,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让青年人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