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包容万象  ·  《西游记》拍摄完成后,白龙马去了哪里?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孙思邈有个千古名方,专清体内各种的湿气、痰浊 ... ·  6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序 | 刘复生:“宋代的四川”有一种魅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怎样,还不是个农民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29 11:20

正文


从东周以后自秦汉以来,历来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中,真正由农民出身,造反起家,而最终“富有四海”的恐怕唯有“朱明王朝”一家。虽然每当历史进展到朝局动荡,民不聊生的时间段,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不在少数,但却往往沦为他者的垫脚石。无论陈胜吴广还是黄巾军或者闯王李自成,莫不如是。虽搭台鸣锣也登台亮相,却总也成为不了聚光灯下真正的主角。

 

华夏民族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的民族,农业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的根基,农民阶层也是构成我国社会群体的最主要部分,因此农民群体是不容小视的一股力量。然而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定义一直存有分歧。到底是指农民发动和领导的起义,还是指参加起义的主体是农民?


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参与者并不是决定起义性质的主要因素。就像学者叶林生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参加者多数是农民和工人,也不能称为农民起义或工人运动。”

 


从底层社会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而要在“底层社会”之前冠一“最”字,恐怕朱元璋还要略胜一筹,刘邦在前朝起码还是个亭长。元末起义军的领袖中,唯有朱元璋是真正的贫苦农民,郭子兴、明玉珍、芝麻李等都是地主,张士诚、方国珍则是盐贩,陈友谅虽是渔民出身,但也曾做过小吏。

 

有一种说法认为:“许多起义领导者,自身虽不是农民,但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但考据史实,这种说法却并不站得住脚。

 

欧洲历史上农民起事主因,大致上都是农民反抗地主和农奴制度。例如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人头税的大幅增加。而1525年爆发于德意志中部和南部的德意志农民起义中,这些德意志农民明确提出,农民有权选举乡村牧师,废除农奴税,削减什一税,农民自主决定公共林地、牧场和水源的使用等。

 

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虽然也打出“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来招揽民心,比如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的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还有人尽皆知的:“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但这只不过是“听上去很美”或“看起来很美”。事实上大多数起事者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自然而然暴露了自己的私欲,无非是为了个人富贵,幻想有朝一日能够黄袍加身,而非为了什么农民利益。

 

攻占西安之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就采取所谓“追赃助饷”的办法。“凡有身家,莫不破碎,衣冠之族,骚然不得安生。甚则具五刑,而死者比比也”。所以“闯王来了不纳粮”是不可能的,不然他闯王吃什么?穿什么?他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又当如何维持?

 

再看真正赤贫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革命意志”也并不坚定。起初他托身于在寺庙之中,但农民军来庙里找粮食而不得,一气之下把庙给烧了,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才不得不考虑拿起武器。但如何站队又犹豫不决,他自己后来回想起当时的心境时说:“出为元兵,恐红巾至,欲入红巾,畏元兵至,两难莫敢前。”后来同乡哥们汤和捎信来劝她一同参加起义军,他还是犹豫不决,于是自己跑去算了一挂。他自己描述当时占卜的场景:“于是祷于伽蓝,祝曰:‘……民人尽乱,巾衣皆绛,赤织蔽野,良善者生不保朝暮。予尤恐之。特祝神避凶趋吉,唯神决之。’”

 

五道峡风景区(图)红巾军


另外,虽然朱元璋是靠着红巾军慢慢积累“革命本钱”的,但他对红巾军的印象却并不太好。在他眼里红巾军,“惊扰四乡,焚烧闾舍,荡尽民财。”以至于“屋无根橼片瓦,墙无立堵可观。”在登基后他还不厌其烦得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属无奈,并视之为人生污点。(朕为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明太祖实录.卷三七》)

 

在元朝统治下朱元璋一家生活贫苦颠沛流离,但对蒙古统治者朱元璋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痛恨,甚至还表露出了一丝感恩戴德之情。他曾对臣下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这固然是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希望皇权永固,避免其他人对自己不忠而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但多少也能看出一些他的真实想法。

 

虽然贵为天子,在后来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除了底层民众的支持,朱元璋也积极拉拢知识分子阶层,并努力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但骨子里他依旧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农民。农民的生活经历所塑造的思维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登基后制定的一些治国方针。

 

农耕民族不同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农民的生活方式是固化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时播种何时收割都有定时。另外农民靠天吃饭,任何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都足以导致他们颗粒无收,因此熟悉的环境和状态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他们恐惧不确定性也不喜欢冒险。虽然朱元璋是靠着进取和冒险精神夺取天下的,但一旦坐稳江山他就恢复了农民的保守本性。他实行海禁,将海岛居民细数内迁。在《皇明祖训》中,他将十多个邻国列为“不征”之国,认为这些国家“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最为重农轻商的皇帝,商人考学、做官都受到种种限制。他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另外,朱元璋还将原本在宋代就已经全面货币化的税收制度,退回到税收实物制。

 

农民生活不易,在几千年的贫苦状态下他们很难成为一个享乐主义者。在有明一代朱元璋是料理日常政务最勤勉的一位皇帝,拿作为一位天子的标准来看他的生活也足够俭朴。每日的早饭无非一些蔬菜外加一道豆腐,给自己造车子、轿子时原本该用金子的地方居然也全部用铜来代替。

 

与大多数农民一样,朱元璋也有着强烈的亲族观念。所以他才不顾历代藩王之乱的历史教训,执意要分封自己的孩子为亲王,并让他们拥有雄厚的兵力统领一方。强烈的乡土观念又使得他曾不顾大臣劝阻,执意要把国都定在老家凤阳,并斥巨资建造中都。

 

被清人恶搞的朱元璋


了解朱元璋的农民思维,是看懂朱元璋许多做为和决策的重要切口。

 

参考文献:

张宏杰:《朱元璋传》(广东人民出版社)

叶林生:《对“农民起义”认识的多重误会》(《炎黄春秋》2014年第8期)

杨津涛:《中国古代不存在“农民起义”》

谌旭彬:《中国和欧洲的农民起义有何区别?》

张向荣:《农民立法:朱元璋对权力的想象》

朱元璋:《纪梦》

《明太祖实录》

 

 

【周边贩卖】

我们撑了3500年的伞其实很反人性,这位大叔一招将其颠覆,恢复了伞该有的样子

 





往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们读史不为装逼

严肃八卦才是目的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读者群号 53585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