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市场
《艺术市场》杂志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总部位于首都北京的文化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艺术创意产业企业。引领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艺术产业,以艺术会展赛事、艺术教育培训、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创意产业平台等项目为抓手,推进艺术产业多元化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荆朝霞:南方区域市场是探索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 ... ·  9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新型储能装机全国竞技,内蒙古领先 ·  昨天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3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德国能源转型:政策调整前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市场

五场艺术大展,全面展示丰子恺的六个身份

艺术市场  · 公众号  ·  · 2018-10-26 20:42

正文


点击标题下「艺术市场」关注我们


为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继分别在香港举办两场,杭州一场大展后,于10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场大展“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而于11月9至12月9日,在浙江桐乡博物馆举办第五场展览。

在10月25日的大展开幕现场,由天使童声合唱团小朋友演唱了四首歌曲,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当天使们的声线唱出“长亭外,古道边……”,现场的所有观众无不被这熟悉的旋律所打动。而开幕式上众多嘉宾的发言和许多展品,让观众不仅仅认识了漫画家丰子恺,还有散文家丰子恺,音乐教育家丰子恺。


在中国美术馆,天使合唱团为展览开幕演唱《送别》


这场由中国美术馆、浙江桐乡市人民政府、上海黄浦区丰子恺研究会主办的展览,集合了中国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与丰子恺家族及个人藏家收藏的丰子恺150余件套作品、手稿、实物,全面展示其画家、散文家、艺术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装帧设计家和翻译家的6个身份,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览,力求全面还原丰子恺多样的艺术人生。


丰子恺 《护生画集》第一集之一 水墨纸本册页


丰子恺 《护生画集》第六集之一 水墨纸本册页


丰子恺 《护生画集》第六集之一 水墨纸本册页


如现场展出的《护生画集》,据丰子恺的嫡孙丰羽介绍,“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是90年前,家祖丰子恺先生对他的恩师弘一法师的庄严承诺。本着社会平等,关爱生命,人间慈悲、众生大爱的一个情怀。丰子恺承诺,在恩师弘一法师50岁的时候画50幅,60岁60幅,直到100岁100幅,一共六集加在一起是450幅的《护生画集》宣扬人间的真爱。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之后,丰子恺遵守承诺,完成了第三、第四、第五套。第六套的完成相当地艰难,因为那已处于“文革”期间,丰子恺本身被打倒、批斗、下放、劳改,身患疾病。但即便是在如此困境之下,他依然克服困难忍受病痛,每日清晨四时起身,在昏暗狭窄的日月楼亭子间,完成了这100幅的《护生画集》第六套的著作,他对老师的承诺就是他的初心,他不忘初期,方得始终。1975年9月,当丰子恺辞世的时候,他相信应该没有带走对老师的遗憾。


丰子恺外孙宋菲君为天使合唱团导览


对于系列展的举办,中央文史馆副主任赵冰表示,在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举办系列展览,以珍贵的作品、史料回放他的艺术人生,正是对丰子恺先生最有意义的纪念。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教育家,是一位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一生始终致力于艺术创作和教育。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生动的笔触书法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丰子恺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大树》画册,就是展示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保家卫国、争取胜利的真实写照。丰子恺先生那些具有鲜明主题、丰富寓意、深刻内涵的作品,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他在诸多领域的造诣和业绩令人钦佩和敬仰。今天以系列展览纪念丰子恺先生,与质朴、率真、富有哲理、拥有不朽生命力的作品对话,就是对他为中国美术发展做出的独创性贡献的缅怀,就是对他的艺术精神和高尚品行的追思,也是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激励。


中国美术馆展览时嘉宾合影


回顾“诗‧韵—当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于9月25至10月3日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赛马会厅的举办,展出40幅竹久梦二的作品与80幅丰子恺作品,在香港本地引起十分热烈的反响。


香港诗韵展开幕现场


此展展品分别来自日本竹久梦二伊香保纪念馆及丰子恺家族,试图探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批有识之士选择留学日本的原因;以及丰子恺留学日本时,日本社会的风貌。丰子恺于1921年,抱著成为洋(油)画家的理想远赴日本游学,在旧书摊上邂逅竹久梦二的画册《春之卷》,得到灵感后回国创作著名的《子恺漫画》。展览围绕着丰子恺为何钟情学习竹久梦二的绘画,以及他与竹久梦二绘画风格的共同点和差异等话题,按五个版块进行整合梳理,包括:大时代下的中国与日本;竹久梦二对丰子恺的触动与丰子恺的学习;竹久梦二的艺术;丰子恺的绘画;竹久梦二、丰子恺的绘画之差异比较。通过此次展览使观众迅速理解丰子恺这位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启民智的艺术先锋,并传播善爱的绘画予大众。


诗‧韵—当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 画册


而差不多同期在香港举办的还有“当时明月在——丰子恺文翰家珍”嘉德学术观摩展。于9月29至10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此次展览中,丰子恺家族60件家藏书法精品为首度露面,还将丰子恺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书迹文翰择要甄选而出,分为丰子恺书画、前贤的诗、自作诗、杂咏、长卷、日文节录、文字游戏、信札几部分,展览撷取平凡生活里的点滴感悟,展示丰子恺在文学、诗词、艺术、翻译等方面多方位的修养和才华。

通过展览不难发现,丰子恺的诗词音律、人情炼达、纸短情长,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他对人间情味有独特领悟,其杰出的语言天赋令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便翻译了日本古典文学经典《源氏物语》,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使得其将世间百态以圆浑的笔触勾勒而出,个性鲜明而富有感染力。

之后的“此境风月好——丰了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于10月10至11月11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作为丰子恺曾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杭州展出的展品,特意选择了丰子恺作品125件,师友作品72件,珍贵文献120件, 展览分为器识文艺、艺术人生和新月如水三大板块,全面展现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因展览反响热烈,浙江美术馆将展览延展至11月11日结束。


浙江美术馆因丰子恺展览吸引大批人潮


浙江美术馆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一竹在解读浙江美术馆的展览规划时表示,展览是从三个部分呈现。第一单元:器识文艺。丰子恺先生在自己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了三位老师,他们为其未来的人生之路铸造了完善的人格,为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夏丏尊先生是文学与翻译,弘一法师则是音乐和美术,竹久梦二的绘画风格取借。弘一法师对丰子恺提出的要求是“先器识而后文艺”,先有高尚的情操,才有足够的艺术格调。三位老师的影响下,导入第二单元,他的艺术人生,在美术、音乐教育、设计、翻译、文学等各方面都有很高建树。


策展人王一竹在浙江美术馆导览


“这次系列展得到丰子恺家族的大力支持,我们能通过大量实物资料看到丰子恺先生曾经做过的事情,比如《缘缘堂随笔》的手稿、翻译《源氏物语》的手稿、丰子恺设计的100多本民国时期的书籍……这些事情足以让他在各个方面都称之为‘大家’。”王一竹说:“这几个板块,我们也能从他的不同侧面,了解进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中国文人的‘新’,从而窥见当时教育的一些端倪。丰子恺的朋友圈太强大,民国同时期半数文化名人都与他有交往。 所以第三单元:新月如水。大量的老相片、老信札呈现繁荣的艺术圈交往的生态链。因为得到桐乡丰子恺纪念馆的鼎力支持,最末,我们有机会用一组作品突出1985年丰子恺逝世十周年,为缘缘堂的重建,华君武、李可染、赵朴初等人都呼吁并捐赠的作品,这是关于‘人走茶不凉’的故事。

即将于11月9日至12月9日在桐乡博物馆举办的“我自爱桐乡——丰子恺艺术省亲展”,据策展人王一竹介绍,桐乡展很特别,开展的11月9日正好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在20世纪的艺术家中,如丰子恺这般无论是文学创作中还是绘画作品里,执著地强调热爱家乡、享受家庭生活、喜爱孩子的艺术家并不多见。“我自爱桐乡”将艺术家置于乡情与乡愁上,初步勾勒出这位从桐乡石门镇走出去的少年,如何成长成一位知名艺术家的生动过程,并充分展现丰子恺终生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意。

是展将分为两个单元:丰子恺的艺术人生和丰氏家学。在作品的选择上我们有特殊的考量,一定展以前没在桐乡公开展示过的。其中《给恩狗的画》,是丰子恺先生给幼子丰新枚先生创作的,画的内容是新枚先生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题跋的文字必须用桐乡方言来念,这批作品此前也从未到过桐乡。

“想象一下,这批作品用乡音读出时,趣味一定比我们的感觉更丰富。爱孩子,爱家乡,是丰子恺先生的最大特点,他的七位儿女和诸多孙辈,在学术上都有诸多成就,可谓‘学霸家族’,在整个展览的准备中,我们就多次得到‘学霸家族’方方面面的支持。”王一竹说:“这种中国人的家族文化与家庭教育,正是我想在桐乡呈现的。丰子恺先生的孙子丰羽博士,收藏着丰子恺先生与幼子丰新枚的400多封通信,父子通信中都要填词赋诗,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涵,其中包含了丰子恺先生对幼子的叮嘱,还有对时事的看法与洞见,与《傅雷家书》的风格不同。这些信件背后,既有父子情深,也用乡情塑造大时代的切入点。”


| 微信编辑:庞边 |


AM 新媒体矩阵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