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诊常有胃肠道异物入院,尤其下消化道异物病因更是千奇百怪,其诊疗情况与各位同道分享及探讨。
现病史:
6 小时前将塑料瓶异物塞入肛门,随后出现背骶尾部胀痛,肛门少量出血,色鲜红,伴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急诊以 「 肠内异物 」 收住我科。
专科情况:
腹部视诊外形正常,未见胃、肠型及异常蠕动波,触诊腹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肛门指检未见明显异常。
血 RT:WBC 6.5*10
9
/L,NE%:83.7%, C 反应蛋白 10.9 mg/L。
HIV: 阳性。
下腹部及盆腔 CT 示:左中下腹部脊柱旁肠管内异常密度影,异物?请结合临床病史。
治疗:
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内未见粪水及积血,肝胆、脾胃、小肠、结肠未见明确损伤,直乙交界处可见充血,见异物卡于乙状结肠处,较紧密,腔镜下难于推动。遂中转开腹探查见异物卡于乙状结肠处,异物大小约 16 cm*3 cm*3 cm,表面光滑,保护好周围肠管,提起乙状结肠,轻柔将异物从近端推至远端,并扩肛口从肛门口取出异物。
现病史:
9 小时前不慎将玻璃球纳入肛内,肛门坠胀感及异物不适感,便时滴血色鲜红,无发热、恶寒,无腹胀、腹痛、腹泻,遂急诊我科以「肛内异物」收住院。
专科情况:
肛检:视诊:肛缘见块物脱出;指诊:肛内 5 cm 可触及一直径约 7 cm 玻璃球,指套染血。
腹盆部 CT 平扫: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 6.9×7.0 cm,密度均匀,周围可见伪影。
腰骶麻醉成功后,取头低截石位,充分扩肛后用肛门拉钩牵拉,显露肛管及直肠下段,距肛门口 5 cm 处见直径约 7 cm 大小玻璃球,表面光滑,探查见玻璃球卡于骨盆内,2 把窄带 S 钩置入直肠内于 6 点及 12 点钟方向把住玻璃球,助手于 3 点及 9 点钟方向辅助扩肛,将玻璃球顺利取出,可见直肠粘膜因异物卡压,环周形成坏死糜烂灶伴出血,消毒清理创面后,于肛管直肠内置入裹有凡士林纱布的肛管填塞压迫,手术顺利。
肛门直肠内异物有吞食、经肛门塞入、内源性3种。一般异物均可自行排出体外,部分异物可在大肠狭窄部位或弯曲处发生刺伤或梗阻,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是肛管直肠,而自慰性直肠异物是指自主使用物体摩擦、刺激肛门直肠而获取肛交性快感,因插入过深或动作不慎使异物无法取出所致。
患者多因 「 肛门坠胀 」、「 停止排气排便 」、「 腹部胀痛难忍 」、「 小便不畅 」 等就诊。
若排气无明显障碍,可尝试甘油灌肠剂缓慢灌肠,但排出异物效果欠佳。
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和直肠走行迂曲,使异物下端不易向肛门靠近,须充分扩张肛门,临床上常用经肛门取出直肠异物。行骶管麻醉,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以便及时沟通,并可嘱患者用力排便协助医师探取异物,一般取左侧卧位,以便助手在另一侧轻揉腹部,肛门局涂甘油或碘伏予以润滑,用手指探查,一般异物位于直乙交界下方为低位,直乙交界上方为高位。低位直肠异物借助肛门镜或扩肛器在直视下借助卵圆钳、活检钳取出异物;高位直肠异物,由于异物位置比较深入,不易探取,由助手加腹压轻轻推动异物至直肠下部,嘱患者用力排便,使异物易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