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铁血榜哥
【铁血军事荣誉出品】天下军武,如数家珍。做专业军事排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反华妖女”破防:金主不给钱了! ·  16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开学了,大学教授带孩子读四大名著学写作 ·  1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金价暴涨,年轻人买0.1克金贴在手机上 ·  1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4亿人都在用的必需品,集体“塌房”?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铁血榜哥

俄军如今装备西化,老祖宗的棺材板能压住了么?|正文!

铁血榜哥  · 公众号  ·  · 2021-03-27 19:06

正文

文 | 铁血胖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当看到苏俄的武器装备,不少人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词汇就是 “粗犷”

比起美利坚的体系化生产和德意志被吹爆的精工细作,苏维埃的风格似乎就应该是实用为王的极简之道。

好不好好看的……

当年AK-47问世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好看。但是大家都得承认,这简陋步枪如同病毒一样泛滥,能让每一个用过的人都爱上它。

半蛋炮塔的苏系战车,初见也没少被吐槽。可是你问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军人,面对数万辆这类坦克的钢铁洪流,谁又能不肝颤!

但是和武器给敌人的压迫感不同,苏俄军人的个人形象却是经常被诟病的对象,非常的简陋。以至于现在的军品玩家如果不是复刻党,真的很少有人会去收藏苏俄的装备。

这种情况胖兵说,这问题可能就出在装具之上。

1.

你可能会觉得苏联粗犷主义的装备作风是祖传的,毕竟之前沙俄军队就经常被西欧国家戏称为 “灰色牲口” ,而在苏联建立之初,红军的装备也是确实沿用了沙俄时期设计风格。

但是在和西欧国家尤其是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交流之后,苏联的军方高层也意识到,沙俄装备体系的劣势。并着手进行了革新。

▲头戴Ssh-36钢盔的红军战士

苏联开发了更适合野战使用的制式装备,摒弃了皮革,取而代之的是棉织物或帆布皮革的混合材质来生产,比起沙俄时期的老装备,更容易制造也更加的简洁。

胖兵之前说过的M1936和M1939背包就是在苏联在单兵装备上的探索,另外还有M1937弹药包,M1936饭盒等。能够看得出来,苏联军队当时还是在努力地向先进国家进行靠拢的。

▲背负着M1936式背包接受检阅的红军战士

36饭盒套上布套收口,用两条帆布捆扎带

挂在36背包的皮绊上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这些新式装具经历了实战中的检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后期进行了改进。

改进之后的产物就是苏军的M1941装具,1941年1月31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58号命令下达,开始为部队换装。

M1941装具包含背包、干粮包、肩带在内的多种装备。

▲苏军配发的药草袋和烟草

M1941背包的正式名称是苏联红军步兵战斗背包。对之前的M1939背包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皮革的使用被大幅度减少,仅在调节带部分使用,主要材质换成了成本低廉且结实耐用的帆布,降低了生产的难度。并且引入英式的缺口式调节扣。41背包的独立背带左右挂钩相反,左肩挂钩在肩带上,右肩还在背包底部。

M1941干粮包,可能是苏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列装的独立干粮包。在苏军58号命令下,M1941干粮包的基本规格是长250mm,后壁宽185mm,侧壁120mm,袋盖长170mm。

为了士兵可以更好地携带装备,苏军初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都会配发褐色的皮革腰带,1938年开始出现帆布材质的腰带。另外在苏德战争时期,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还向作为盟国的苏联提供了不少美军淘汰的“驻军腰带”。这些腰带那配肩带,方便各种装备的挂载。

▲苏军M1932皮革作战装备两种佩戴方式绘图

为苏军中高级指挥人员佩戴

M1941式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成熟且完善的单兵装具系统,对比同期西欧各国军队的单兵装具,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

▲58号命令规定下的苏联红军

步兵步枪手的两种行军装备样式

可惜58号命令下达不足半年,苏德战争就爆发,为了应对德军的突进,苏联不少的工厂都被迫向乌拉尔山地区转移,这严重拖延了M1941式装具的生产进度。

而且为了弥补战争初期的大量损失,大量新部队被组建,M1941装具好是好,可这会搞这么好的装备明显不实际,在苏联军方看来,还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紧。

所以造型老旧,但皮实耐用且更容易生产的M1930“麻袋包”被拽了出来,而更好的M1941式背包仅仅生产了半年多就被叫停。

▲M1930麻袋包和M1941干粮包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二战苏德战场上的苏联红军单兵装备呈现出一股浓郁的混搭风。和同期板板正正的美国的德国士兵这么一比就感觉不那么着调。

可众所周知的现实是,这些不着调的苏联士兵,就这么打赢了苏德战争。

2.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满目疮痍,工农业和人口损失都非常严重。

但是同时期的苏联红军却异常强大,不仅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更是在战术理论和武器装备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领先地位。

相比苏联人在武器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苏军的单兵装具却没有什么进步。

50年代苏军逐渐成熟了板扣帆布涂胶腰带和配套肩带,推出了战后公发配置并一直用到解体。

抛开本身设计的好坏,同时期美军就已经在研发更先进的装具系统成果是M1956,越战后期又引入尼龙面料最终推出多功能轻量化单兵承载装具系统ALICE系统。

二战后苏军的单兵装具基本都是原地踏步,只能说苏军本身对步兵的价值并不重视,这一切直到阿富汗作战才有所改观。而36年-41年那一场正规化建设探索,可以说是苏军官方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展了。

▲一整套苏军的携行具

直到阿富汗战争初期这仍然是标准配备

这一阶段为数不多的亮点,可能就是RD54型装具。

▲和美军的ALICE类似RD54的弹药包也在腰间

这套装有着俄版ALICE的称号,主要是装备像是Spetsnaz、VDV这样的俄军精锐部队。帆布材质,对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还有不同的颜色。

整套装具包含一个背包,一个弹药包、一个手榴弹套和一个铲套,体积不大,很小很轻,全部加起来才13升。但它足够容纳步兵完成一次短时间的突袭所需的物资,很得苏军士兵的欢迎。

这个装备直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军队还在使用。

另外还有一件东西不得不说,这就是苏军的胸挂。

自从AK-47突击步枪列装,苏联军方就根据这款突击步枪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弹药携行具。

标准的苏联/俄罗斯4袋型弹匣挎包,虽然之后苏军又换装了性能更好的AK-74但是这种弹匣袋的造型结构几乎都没什么变化。。

早期的苏联AK弹匣挎包可放3个弹匣及一些桥夹之类的杂物,侧面还有一个小口袋用于放枪油瓶。后期的弹匣挎包改为放4个弹匣。

而随着AK系突击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其他国家生产的也多数是这种类型的弹药包。

▲我军使用的一种弹匣袋

里面有5个格可以放56式冲锋枪

或81式自动步枪的弹匣

但是也不是所有国家都会一直按照苏联的模式来。我国就自行研制了56式冲锋枪的胸挂式弹匣袋(正式名称叫“56式冲锋枪子弹袋”)用于携带弹匣和其他装备。

▲胖兵手上正好就有一个56式胸挂

在越南战争中,56式胸挂伴随国产56式冲锋枪被援助给越南。

▲越战中不少美军也乐于使用咱的56式胸挂

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接触到这种胸挂式弹匣袋,发现这设计比公发的好太多。一些苏军士兵用缴获到的56冲弹匣袋来代替配发的弹匣挎包。

▲穿6B2防弹衣+56胸挂的苏军

这种胸挂袋有3个主袋,可以放3个弹匣,左右两边各有2个小袋用于枪油、急救包、少量的零星子弹(如曳光弹)等杂物,有些苏军士兵用来装卵形手榴弹。由于每一个弹匣包里只能装1个弹匣,有些苏军士兵浸水来泡松泡软布料,硬是塞进了2个AK-74弹匣。

▲这位硬是在56是胸挂里塞进了

6个AK-74的弹匣

看到一线士兵这么喜欢,苏军后来研制了类似的Lifchik式弹匣包装备部队。

▲Lifchik的每一个弹匣包可装2个AK-74弹匣

因此一共可携带6个弹匣,在杂物和手榴弹袋

旁边还能携带手持式信号弹

但是基层部队暂时没有充足的胸挂肚兜,一些士兵自己动手把两组AK74弹药包连接枪带或者两组RD54弹药包做成肚兜的形式,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后的车臣战争,许多俄军士兵还在那么干。

玩得更过分的苏军小伙伴还会将救生衣改成弹药携行具,反正在阿富汗也用不上救生衣。把内侧的浮力填充物取出来,正好可以装上几个弹匣。有些不那么懒的人,就会车缝一些弹匣包在救生衣的外面。

3.

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的超级强国轰然倒塌,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国土和军力,所以在装备发展上也依旧继承了前苏联时期的思路。

▲俄军单兵配发的RM23携行具

这种携行具其实是对旧式AK-47胸挂的改进

只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军队日子过得可是苦哈哈的。政府被西方忽悠,搞什么休克疗法,结果是经济困境,政府没钱。有些俄军部队工资都发不出来,换新装备那更是举步维艰,只能有啥用啥。

所以俄军单兵装备基本保持了苏联后期的水平,基本没啥进步。

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在全世界面前丢了脸,被车臣叛军打得满地找牙。不光是舆论和媒体抨击,俄罗斯政府和军方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到底哪里有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环球人物  ·  “反华妖女”破防:金主不给钱了!
16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开学了,大学教授带孩子读四大名著学写作
1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金价暴涨,年轻人买0.1克金贴在手机上
17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