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企业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纳税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应当计入当期收入。
二、与增值税关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规定,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5.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6〕22号)规定,
(1)“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2)因发生非正常损失或改变用途等,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待认证进项税额,但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原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改变用途等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税项目的,应按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经上述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在剩余尚可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或摊销。
一般纳税人购进时已全额计提进项税额的货物或服务等转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对于结转以后期间的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三、申报要求
1.
申报时间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
2.
资料要求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3.
责任提醒
企业应当完整保存资产损失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否则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
四、备查资料
1.
货币资产损失
1.1
现金损失
1.1.1
损失原因
现金短缺、假币收缴、涉及现金的刑事犯罪
1.1.1.1
备查资料
1.
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2.
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
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4.
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5.
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1.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2
存款损失
1.2.1
损失原因
金融机构清算
1.2.1.1
备查资料
1.
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2.
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36个月,需要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3.
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2.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
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
1.3.1
损失原因
债务人依法宣布破产、关闭、解散、撤销、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诉讼案件
1.3.1.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
2.
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3.
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4.
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5.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2
损失原因
债务人失踪、死亡
1.3.2.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
2.
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3.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2.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3
损失原因
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1.3.3.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
2.
催收磋商记录;
3.
出具专项报告说明情况,包括债务人及担保人是否具有经济偿还能力等情况;
4.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3.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4
损失原因
债务重组
1.3.4.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
证;
2.
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以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证明材料;
3.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4.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5
损失原因
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
1.3.5.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
2.
气象、地震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灾害情况证明;
3.
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4.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5.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6
损失原因
逾期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1.3.6.1
备查资料
1.
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
2.
出具专项报告说明情况,包括催收追索等情况;
3.
关于金额的具体说明,如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提供具体的计算过程;
4.
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6.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1.3.7
损失原因
担保损失: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
1.3.7.1
备查资料
1.
担保合同;
2.
被担保方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证明;
3.
向被担保方清查和追索证明;
4.
承担担保损失实际支付证明;
5.
属于向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6.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情况说明;
7.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3.7.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
非货币资产损失
2.1
存货损失或工程物资损失
2.1.1
损失原因
盘亏
2.1.1.1
备查资料
1.
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2.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3.
存货盘点表;
4.
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5.
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1.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1.2
损失原因
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
2.1.2.1
备查资料
1.
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
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3.
涉及责任人(包括保险公司)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4.
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5.
损失数据较大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6.
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8.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1.2.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1.3
损失原因
被盗
2.1.3.1
备查资料
1.
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
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3.
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4.
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1.3.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2
固定资产损失
2.2.1
损失原因
盘亏、丢失
2.2.1.1
备查资料
1.
固定资产盘点表;
2.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3.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4.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5.
损失数据较大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2.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2.2
损失原因
报废、毁损
2.2.2.1
备查资料
1.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3.
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4.
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5.
损失数据较大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6.
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理说明及残值说明;
7.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2.2.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2.3
损失原因
被盗
2.2.3.1
备查资料
1.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
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
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2.3.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3
在建工程损失
2.3.1
损失原因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
2.3.1.1
备查资料
1.
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2.
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3.
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4.
报废的在建工程的处理说明及残值说明;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3.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4
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2.4.1
损失原因
盘亏
2.4.1.1
备查资料
1.
资产账面净值确定依据;
2.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3.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4.
损失数据较大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4.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4.2
损失原因
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
2.4.2.1
备查资料
1.
资产账面净值确定依据;
2.
损失情况说明;
3.
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4.
损失金额较大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4.2.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4.3
损失原因
被盗伐、被盗、丢失
2.4.3.1
备查资料
1.
资产账面净值确定依据;
2.
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
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4.3.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5
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损失
2.5.1
损失原因
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
2.5.1.1
备查资料
1.
抵押资产账面净值确定依据;
2.
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3.
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4.
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2.5.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2.6
无形资产损失
2.6.1
损失原因
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
2.6.1.1
备查资料
1.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确定依据;
2.
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3.
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4.
如属于超过法律保护期限的,应提供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材料;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6.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
投资损失
3.1
债权性投资损失(含委托金融机构贷款)
3.1.1
损失原因
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
3.1.1.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的相关证明材料;
3.
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4.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2
损失原因
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但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3.1.2.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如属于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3.
如属于债务人、担保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应提供债务人和担保人死亡失踪证明;
4.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5.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证明材料;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2.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3
损失原因
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
3.1.3.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对债务人及担保人的追偿证明或说明;
3.
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
4.
保险赔偿证明;
5.
资产清偿证明;
6.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7.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
8.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3.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4
损失原因
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
3.1.4.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法院裁定证明;
3.
资产清偿证明;
4.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5.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证明材料;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4.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5
损失原因
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受理)
3.1.5.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法院强制执行证明;
3.
法院的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裁决书;.
4.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5.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证明材料;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5.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6
损失原因
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驳回等)
3.1.6.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3.
提供法院驳回起诉,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
4.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5.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证明材料;
6.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6.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1.7
损失原因
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3.1.7.1
备查资料
1.
借款或贷款合同(协议)或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原始合同、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2.
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3.
涉及抵债资产的,应当有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4.
涉及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
5.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及损失确定金额的会计核算资料,包括还款明细等。
3.1.7.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3.2
股权性投资损失
3.2.1
损失原因
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
3.2.1.1
备查资料
1.
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2.
属于依法宣告破产的应提供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3.
属于依法关闭、解散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
4.
属于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关闭、解散或撤销的应提供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
5.
属于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的应提供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6.
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7.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8.
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9.
属于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另提供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10.
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3.2.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4.
其他资产损失
4.1
资产捆绑(打包)出售损失
4.1.1
损失原因
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
4.1.1.1
备查资料
1.
资产计税基础确定依据;
2.
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相关文件;
3.
资产处置方案;
4.
各类资产作价依据;
5.
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
6.
出售合同或协议;
7.
成交及入账证明。
4.1.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25号公告
4.2
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业务创新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
4.2.1
损失原因
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
4.2.1.1
备查资料
1.
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2.
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
3.
损失专项说明;
4.
资产计税基础确定依据,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4.2.1.2
政策依据
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25号公告
4.3
刑事案件导致的损失
4.3.1
损失原因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
4.3.1.1
备查资料
1.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