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冠脉术者都相信,如果出现了冠脉夹层,应该避免反复进行冠脉造影。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冠脉夹层的进展。然而,冠脉内进行造影剂注射是否真的会导致管腔内的压力显著增高呢?近期,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这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纳入了非罪犯、非血流限制性的冠状动脉病变。在对比剂注射期间,对5个预定位置进行了连续60秒的压力记录:远端、中段和近段血管、导管尖端以及导管内部。主要终点是每个位置在静息状态和注射期间冠状动脉内峰值压力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共分析了269个压力记录(58个血管;52名患者)。与静息状态相比,注射造影剂时可导致指引导管远端(平均差异+4.5 mm Hg;95% CI,1.5-7.4)、中段(平均差异+4.1 mm Hg;95% CI,1.4-6.9)和近段(平均差异+5.1 mm Hg;95% CI,2.5-7.7)位置的峰值压力略有增加,而在导管尖端(平均差异+11.7 mm Hg;95% CI,5.8-17.7)和导管内部(平均差异+77.5 mm Hg;95% CI,64.5-90.4)的压力增加要高得多。与远端血管相比,压力变化仅在导管尖端(+10 mm Hg;P< .01)和导管内部(+79.1 mm Hg;P< .01)达到显著性标准。
本研究通过在无明显狭窄的冠脉血管中进行造影,通过压力导丝测量冠脉指引导管内、导管头端、导管近、中、远段的压力变化。结果发现,与静息状态相比,注射造影剂时,冠脉全程的压力上升只有4-5mmHg左右,但指引导管的头端可增加12mmHg左右,导管内的压力会增加78mmHg左右。由此可见,除了导管头端,其他冠脉内的压力上升其实很小,不太会引起冠脉夹层的进展。这与我们平时手术时的经验很相似,指引导管如果压在冠脉开口或斑块上,造影剂注射是很可能会引起开口处的夹层以及夹层的进展。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本研究使用的是非阻塞的冠脉血管。如果对一个有严重狭窄的血管、远端微循环障碍的血管、甚至是CTO闭塞的血管,造影剂推注时的压力上升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其实这一块儿也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总之,本研究设计非常新颖有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https://www.jscai.org/article/S2772-9303(24)02026-X/fulltext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