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在事故发生前,它是行业领军者,几乎占领了全球航空市场过半的份额。坠机事故发生后,波音股价重挫,市值在一个月内蒸发了近两千亿,原有订单被迫取消,机型还被多国紧急停飞....
如果之前的种种,是危险降临的前奏,那么现在对波音来说,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
01
东航、
南航、
国航、厦航已陆续向波音提起索赔
今天,据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厦航、国航均以向波音公司发函提出索赔。
至此,国内几大曾向波音购买过著名的航空公司,都已向波音发出了索赔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并非首家向波音提出索赔的国家,在中国之前,日本、波兰、印度、挪威航空局曾要求波音赔偿造成的相关损失。
波音坠机事故发生后,几乎全球购买过波音737 MAX的国家,都对该机型进行了停飞。我们知道,飞机停飞后会带来一系列损失,比如各种维护保养费、融资租赁房,以及停运后带来的营收减小等,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所以可以推断,继挪威、日本、中国等国家向波音提出索赔后,还将有越来越多国家的航空公司或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而该情形的出现,对波音的打击将会是灾难性的。
至于波音公司会来如何面对现在这样的残局,现在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无论波音怎么选择,蒙受巨额损失都是躲不过去的。
如果波音拒不赔付,那必将在全球范围内背上“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的骂名,毕竟这已经不是波音第一次出问题,五个月内两次空难的记录,300多条生命殉难,这种数据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而且目前欧洲分析的“黑匣子”的数据也已给出分析,证实了波音737 MAX确实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即波音737 MAX坠机与该机型的缺陷传感器有关,所以波音是难逃其咎的,各航空企业申索合法利益 ,也无可非议。
但如果波音全都如常赔付吧,波音还能不能挺得过去?目前光中国停飞的737 MAX就有95架,占到了全球该机型的近一半,如果全球均购买过737 MAX的国家都向波音提起诉讼索赔,那必将是一笔天价损失。
之前在日本也出现过类似的事,因为波音787的“锂电池门”导致日本多家航空公司停飞,最后有日内人士分析过具体损失,每停飞一个航班的损失就在6亿人民币左右,如果长期停飞,航空公司将减少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日元收入。
波音2018年的财报显示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104.6亿美元,如果全球各国都申请索赔的话,波音要赔出去一年的净利润估计还不止。
02
欧洲空客或成最大受益者
竞争有时就是“等对方犯错”,波音出事后,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当属欧洲的空客了。
空客和波音在航空领域一直是对欢喜冤家,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等领域,可以说基本都不相上下。
但波音的这波操作,相当于完全把自己给卖了。
对波音来说,737 max8本来就是其主打产品,每年可以为波音赚到三分之一的利润,还未交付的订单近五千笔,加上一些隐性的成本,如果都退订,波音的损失要达到上万亿美元,这样巨大的损失足以伤到波音的元气。
大家不买波音的,就只能去从空客那定,比如中国,今年三月的时候,一口气就订购300架空客飞机,总价2300亿。无疑,在波音出事后,欧洲的航空公司空客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据法国媒体报道称,空客内部人士透露,空客目前积压的订单甚至比波音还要多,单单A320一款机型,就还有超过六千架没有交付,一直处于满负荷的生产状态,这些订单全部完成要到十多年之后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的航空企业来说就是一重大机遇。
即便波音不会因为此次事故彻底垮掉,但是这次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空客的订单量又如此饱和,必定会有些买家去寻找更多的选择。
那么中国
的C919就会成为一些买家考虑的对象,中国趁这个机会,巩固下市场占有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03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往往企业做得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其盈利能力会越强,同样的,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会是毁灭性的。
因为安全事故,而倒下的企业并非没有。最著名的当属日本最大的安全气囊公司高田公司的破产的例子。
高田是日本的一家本土企业,有着84年历史,同时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气囊制造商之一,我们所知道的名牌车系之前的安全气囊,基本上都是由这家公司所提供。
但这家公司却因为一起“安全事件”,最后轰然倒下。因为该公司的最核心的安全气囊出问题,当装有该气囊的车与其他车发生碰撞时,会有金属片飞出,而在全球就出现过不少因金属片飞出而割破动脉造成车主死亡的事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