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来,慢一点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王阳明的一生,都不在计划之内 ·  3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面条大王也入局,“ ... ·  2 天前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2 天前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2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3日 ... ·  4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刘亦菲拍内衣照引热议?网友评论一边倒,本人大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读书

冯小刚的逆流而上:越过舒适圈,奔赴下一座山

凤凰网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3-20 08:30

正文

他总结自己的电影历程,前十年,顺流而下;后十年,逆流而上。


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在妥协和坚持之间, 他不断走出舒适圈,用创作诠释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


由舍得酒业、凤凰网、东方卫视联合出品的访谈节目《舍得智慧人物》第六季,本期对话导演冯小刚。


“我喜欢讽刺喜剧”


冯小刚是普通市民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出身草根,也没有亮眼的学历背景和资源。


高中毕业后,他当过兵,在剧组做过美工、编剧。


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一步步越过山丘,成为导演。

早年的冯小刚一心想拍文艺片。


1994年,他执导的首部电影《永失我爱》出品后,几无反响。之后,他所导演的电影陆续被勒令停拍、禁播。


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迎来了最灰暗的时光。


破釜沉舟,不破不立。


1997年,冯小刚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导演不领取报酬、参与电影利润分成的影片——《甲方乙方》。


斩获3600万票房,该影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电影,大年初一看电影也逐渐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之后两年,冯小刚又拍出《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两部贺岁喜剧。


连续三年,票房过3000万。


凭借着贺岁片三部曲,冯小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从此,带有玩世不恭气质、在幽默与荒诞情节中展现人情冷暖的冯氏喜剧,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中。


冯小刚并没有夫子自道的清高。


因为出身环境,所以理解老百姓的心情;


因为自己曾摸爬滚打,所以想在电影作品中尽量接地气。


八九十年代,文艺大于商业。


冯小刚也因此成为了同行眼里“只会拍商业片”的俗人。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


他说,喜剧不是阳春白雪,而是老百姓的表达工具。

“满足观众的需要,满足投资方的需要,剩下一点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满足,满足不了就算了”。


不时受挫,但依然笃定、坚持,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在2001年、2003年,冯小刚凭借《大腕》《手机》,顺利拿下当年的国产票房冠军。

逆流而上的英雄主义


改变发生在2007年前后。


这个投资人眼中的票房保障,在商业片势头正猛的时候,选择了转型,回溯文艺片。


在大导们一个个向商业靠拢的时候,2007年,冯小刚反而拍出了一部撼动人心的《集结号》。


影片上映后,票房收获2.1亿,不少人对冯小刚刮目相看。


“(投资人们)发现这家伙不商业,拍这种(风格的电影)也行”。


转型后的冯小刚,舍弃了自己曾经的舒适圈,选择了自己的艺术初心。


尝试总是有挑战的。


有时票房口碑双丰收,有时二者都不尽人意。

2012年,冯小刚筹备多年、斥资2.1亿的电影《一九四二》上映。


“消费苦难”、“给观众添堵”……


《一九四二》票房失利,成为了冯小刚未来十年的阴影。


十年过去,该影片的豆瓣评分从当年的6分飙升到8分。


谈及此事,冯小刚坦然面对当年的滑铁卢。


“观众挺公平,也许在他的某个阶段对这样的作品不喜欢,经历了一些生活之后,他再回过头去看这个作品,他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好电影”。


拍电影如同酿酒, “《一九四二》绝对不是葡萄汁”

在艺术追求和票房的挣扎中,2017年,《芳华》问世。


冯小刚总是逆流而上。


上映之前,发行公司很不看好《芳华》。


“70年代的事,现在的观众不关心,谁去看这个?”


冯小刚还是选择了坚持, “大数据虽然很准确,但是如果我们的电影是要依靠大数据的运算能够决定去拍什么的话,那我觉着电影就离死不远了。”


最终,《芳华》斩获14.2亿元,成为冯小刚目前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


这部代表冯小刚青春的电影,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这些年来,冯小刚导过的电影,一路与中国社会变化交织前行。


他说,主旋律绝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自嗨。


“主旋律应该是反映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在时代发展困境中,人们怎么去克服这些困境”;


“它应该是能够达到广大人群的心上,然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代导演服务一代观众


从前,冯小刚怼天怼地,骨子里带着放胆直言的叛逆。


他怒斥曝光他家庭住址的记者“无耻”,怒怼影评人“永远势不两立”……


那些年,冯小刚动辄即被卷入舆论漩涡里,他日常的“憋不住话”让他饱受争议。


如今,他温和了。


他毫不忌讳地承认自己老了。 “年轻时吃了坦率的亏”


2019年之后,冯小刚逐渐放慢了脚步。


但芳华已去,老炮不老。


他说,拍电影是一件单纯、轻松的事,希望自己变得自在、轻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