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从为马赋能、为车减负两个维度,于5月14日出台了《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7项具体措施,着力让“小马”变“壮马、骏马”,让“大车”轻装上路、减负前行。
聚焦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职能
。建立健全镇街党(工)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一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基层党建、宣传、统战、统筹社会工作等相关职能,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聚焦基层主要职能,将镇街机构综合设置为党政事务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和平安法治办公室等5个内设行政机构,以及应急安全中心、综合执法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文化中心等4个事业单位,机构数量减少25%,镇街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加挂牌子仅保留退役军人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2块。同时,大幅精简规范区市议事协调机构,实行总量控制管理。严格规范部门间联席会议、工作专班、临时性工作机制等,防止变相设立、边减边增。
聚焦集成放权,提升治理能力
。指导环翠区做好镇街赋权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将环翠区所辖9个镇街划分为经济发达镇、重点产业镇、主城区街道3个类别。在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5个领域,分别赋予3类镇街92项、85项和63项行政执法权,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看得见的管不着”问题。着眼于增强镇街统筹协调能力,综合采取定点派驻、跨镇街派驻及明确责任人等方式,将县级514名执法人员纳入镇街综合执法中心,由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形成基层执法合力。将除公安派出所外的320个县级派驻机构1048人全部纳入镇街工作体系,强化镇街对其工作考核权、干部任免建议权,推动基层治理由镇街“单打独斗”向县镇“协同作战”转变。
聚焦明责减负,推动轻装上阵
。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在省内率先启动镇街“多张清单合一”改革,出台全省第一张镇街工作机构履职清单,实现一张清单明职责、建流程、优编制、促协同,一揽子解决镇街“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问题。严格落实职责准入制度,建好用好“属地管理”监管员队伍,打好明责减负“组合拳”,推动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精力抓落实、优服务、谋发展。
聚焦优编强镇,强化人员力量
。坚持“减上补下”,在落实“平均每个镇街下沉6名编制”的基础上,市级再统筹一批编制下沉中心城区街道,专项用于化解高度城镇化带来的管理幅度宽、治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等问题。同时支持镇街在编制员额内“有需即补”,足额保障用编进人计划,让基层事情有人办。在镇街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定人,统筹使用行政事业各类人员,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做好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等招收培养工作,加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为基层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优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