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我们写到定投开始的最佳时机是“现在”——如果投资长期来看是上涨的,「早开始,即使市场高位」最后收益也要高于「等到市场低位才开始」。
比如当时举例的兴全趋势:07 年市场高位开始定投,最后累积收益达到 230%;但等一年后低估才开始定投,收益降到 218%。
但这个结论只适合定投,不适合使用本金买入的情况。很多小伙伴在问,本金买入应该怎么办?
这篇补上我的想法。
结论很接近,但理由不同,一个是「不用」,而另一个是「不能」。
……
当我们问“现在是否适合买入”时,主要是想判断当前市场是高是低,而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用到「估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印象——应该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但我给大伙看几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
1、白酒
前段时间也算红得发紫了,白酒所属的饮料行业在 2020 年 4 月 30 日进入高估区间(理杏仁数据)。
我虽然自己没买过,但有的小伙伴低估买入、进入高估时卖出,赚了 1 倍有余。
但后来呢?
看👇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的走势
白酒(和所在的饮料行业)在高估以后又涨了 1 倍有余,即使后来大跌也远远高于进入高估时的价格。
高估卖出,也可能再也买不回来了。
2、主动基金
我自己也做过一次回测,通过全市场估值来高估卖出、低估买入。结果不但没多赚,反而错过很多收益。
基金 A,错失 67 个百分点收益;
基金 B,错失 65 个百分点收益;
基金 C,错失 67 个百分点收益;
市场从高估回到低估的过程中,我当时关注的几只主动基金(富国天惠、兴全趋势、广发稳健)反而都在上涨。这是我当时的思考 👉
主动基金不止盈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直在高估、一直在上涨的美股,一直在低估、一直没起色的保险、地产。
只通过一个简单工具来判断市场高低并以此追求更高收益并不容易
。
……
那是不是工具复杂就会好一些呢?
也很难,我们之前转过一个
上交所的统计数据
👇
像“现在是否可以买”“后面行情怎么看”“什么时候买入合适”这类问题都属于「择时」。
现实很残酷,所有人都想择时,但平均来看,不管是业余投资还是专业机构,择时都不能放大收益,反而会错过更多。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这只是平均数而已,肯定有可以准确择时的人和方法。
这个我同意,肯定有。
但我也很肯定,咱们肯定学不会。
因为我们能学会的方法,别人也能学,而这个方法用的人越多,就会越快失效。
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个大家都能学会的方法取得超越平均的回报
(不仅仅是投资,生活、成长、教育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对于判断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是比较悲观的。大部分人可能这辈子也学不会准确判断市场高低,这个大部分人也包括我
……
所以对于定投和本金买入,我自己的做法一直都是「现在就买」,只追求差不多的、合理的收益。定投是因为不用判断市场高低,而本金买入则是因为不能判断市场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