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网上看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有一个现象,把一句话伪装成是名人说的,就会让这句话变得更有分量。
就像鲁迅的很多语录,都是网友借着鲁迅的嘴说出来的。
同样的一句话,从鲁迅还是赵四嘴里说出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说回教父里的这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就像在互联网上,我们常常认为很多风口错过了,是因为运气不好,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认知不够。
风口来了,有人一眼就看出这是机会,有人却要等两年以后才看出来。
认知的本质是懂行。只有多经历,才能懂行。只有多经历,下次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人的学习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从书上学习,一种是从身边的人学习,另一种是从自己身上学习。
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大部分人却忽略这部分财富,没有重视复盘,没有真正的把经历总结成经验。
下午跟艾先生聊天,他是做python培训的,我太喜欢跟做技术的人聊天,一是我不懂技术,二是我觉得很多搞技术的人喜欢钻牛角尖。
一根筋,可能是他们的优点,也可能是缺点,主要取决于他最后能不能成功。
艾先生的培训做的不太顺,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定位,总是变来变去。
他的说法是,现在python的应用,主要是WEB,爬虫,软件,游戏,这几方面都已经有人在做培训了,而他想找出一个新的培训方向,跟对手区别开,但是一直找不到。
我的意思是,既然找不到方向,那就不要找了,为什么非要做一个新的培训方向呢?
现在已经有人做的那些,肯定都是用户最喜欢的,跟着大家做,拥抱主流市场不好吗?
不管什么行业,不要一上来就想创新,除非你是天才级的选手,但是你想了这么久都想不到,说明根本不是天才,所以,还是要先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我建议他还是做爬虫课,因为采集数据是网络人的最爱,学会了也最容易变现。
至于课程,根本不用担心同质化,也不用担心抄袭一说。
这种主流的编程语言,就像中学的语文、数学一样,同样的课本,一万个老师能讲出一万种效果,没有完全一样的。
网络上做项目,有些特别简单的,一般都可以直接复制。
但是更多的项目,我们只能借鉴一部分的思路和方法,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都是要把自己的特点,跟别人的好方法进行嫁接,把项目改进之后才能做起来。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做成一个项目,不仅要仔细分析他是怎么做的。还要分析做成这件事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我有吗?
有时候,能模仿的我们都模仿了,自己该做的也都做到了。尽力了,最后还是不行,原因在哪呢?
有些人的成功,背后有你看不到的东西,不是说你做到跟他一样,就能取得跟他一样的结果。
可能你差了一点运气,也可能要厚积薄发,要耐得住寂寞,才会有希望。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
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真正的高手,不仅学习同行,而且还会跨行业、跨地区的借鉴成功的营销经验。
有一个哥们,做微信海报裂变的,他天天钻研的都是传销方面的资料。
他就整天思考,如何利用传销模式,能做到正规模式,而不是害人的模式呢?
网上说,最赚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大家把这句话当段子,但是高手可以把违法方法中的精髓提炼出来,用在合法的项目里,就会变得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