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题的确立始于2006年,当时和我的硕士导师,也是中国著名古希腊哲学专家徐开来教授商量考博之事时,徐老师提到他和著名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秋零教授等人曾经想合作一部四卷本的《柏拉图主义思想史》,每人一卷,从古到今。进入人大后,李老师很爽快地通过了我关于斐奇诺的研究计划,李老师也是国内最早重视斐奇诺的学者之一,后来才知道他一直想做这个题目,只是没有机缘 。我的工作是有意识地继承两位老师的志愿,试图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目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介绍性的开端。
2017年1月1日哈佛大学James Hankins教授访问川大,谈及他的老师、20世纪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哲学和思想史专家保罗·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教授,早年从学于尼古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教授,继承了授业恩师恩斯特·霍夫曼(ErnstHoffman)和哈特曼对柏拉图主义史进行梳理的志业,而不同于海德格尔和卡西尔的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思想研究路径。哈特曼教授的博士论文是《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的存在思想研究》(Das Seinsproblemin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phie vor Plato, 1907),1909 年他出版了研究柏拉图的专著《柏拉图的存在逻辑》(Platos Logik des Seins),同年完成了对普罗克洛的研究《普罗克洛论数学中的哲学元素》(Des Proklus Diadochus philosoph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Mathematik),他希望在柏拉图主义和现代哲学中寻找联系,克里斯特勒也秉持这一思路,发现了斐奇诺哲学虽处于近现代,但却与古代哲学有诸多紧密联系,所谓文艺复兴的柏拉图主义和早期现代有着重要联系,现代与古代的裂痕未必有尼采、海德格尔等人想象的那么巨大。克里斯特勒的众多弟子,包括汉金森教授,都延续了其师的思路,在推进文艺复兴哲学,特别是柏拉图主义和人文主义方面用力颇勤,成果丰富,克里斯特勒也引领了整个文艺复兴思想研究在20世纪的复兴,人们开始严肃地关注古代与现代的联系,而非局限于古今鸿沟或张力中。在这方面,我博士期间的文艺复兴柏拉图主义(斐奇诺)研究工作也是力图接续这一传统,在推进文艺复兴柏拉图主义研究中,也是关注现代思想之源,以及和现代的真正内在联系。
2010年,博士毕业之际,我为了日后继续从事柏拉图主义研究,在北京收集了大量资料,也留意电子资源。可是由于回川大后忙于教学和其他生活事务,柏拉图主义研究直到2014年才真正启动,在教育部专项资助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资料库,最终于2016年底完成 初稿 ,2017年进行了认真修订。2019年出版,2020年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