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6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今日福利:30张思想食堂内部邀请票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3,是2010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6.83。
人民币跌得停不下来,大城市买房被限购限贷,香港保险不仅是理财好法子,性价比也相对高。于是,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成了一种时髦。
香港保监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贡献新造保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同比增加116%,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
但最近这也被“禁”了。
赴港投保意味着人民币的外流,前不久银联国际已经匆匆地设置了“关卡”,严禁银联卡支付境外投资性保险。这被分析师称为“最为严苛”的措施。
银联为何紧急喊停?我们的投资又将走向何处?小巴请教了几位大头,看看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蔡啸:“香港保险性价比较高”
大批内地客户蜂拥赴港投保背后的原因:
▷内因:降息周期和房地产经过去一波暴涨后的限购,国内投资渠道少之又少。
▷外因:性价比高。赴港投保有三类,第一类是大病和意外险,保障范围广,保额高,但保费却相对更低;第二类是储蓄险,更多的看重收益,而香港的储蓄险收益率较高;第三类是大额保单,避债避税功能外,还能做抵押保单融资,最关键的是境外融资成本较低。
国内投资渠道少,消费者赴香港买保险
谭雅玲:“因人民币贬值而盲目追赶时髦”
内地消费者蜂拥赴港投保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目前保险行业的发展处于较活跃时期,比其他银行产品快。
▷当下,保险+投资这个概念在国内较为流行,消费者买的不仅是对未来的一份保障,更是保值。
▷人民币贬值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不稳定和不安宁,大家盲目追赶时髦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把贬值作为逃离本地、选择外地市场投资的一个机会,这样的认知并不专业。因为这时的成本压力会加大,汇兑的损失和货币之间的利差也会较大。
陈立恒:“凑热闹,未必就是对的”
2015年之前,香港最火的产品是一种俗称“101”的投资连结保险,很多内地消费者受到从业人员的误导遭受了损失。2014年底,香港保监会出台了一条叫做“指引15”的政策,主动停售了这个最容易被误导的保险产品。
这次即使银联国际没有叫停,香港保监会即将出台一份叫“指引16”的文件,对目前占市场八成份额的“储蓄险”进行规范治理。
蔡啸:“给出不允许资本外流的信号”
银联禁止内地人士用银联卡购买香港的投资相连保险产品,这个规定给了普通百姓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不允许因民间资本外流,而加速人民币贬值速度。
但目前的规定只能对没有境外银行卡,但想要买香港保险的投资者做了一定的设限。对于已经有境外银行卡的投资者以及保险续存的投资者,从目前来看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而这部分投资者群体正是资本外流的最主要人群。
银联国际用政策抑制人民币外流
谭雅玲:“对投保人的一种保护”
银联国际做出这种短期的政策,是看到了目前市场上这种偏颇发展态势后的一种选择。毕竟流动性过剩,再加投机比较极端,大家盲目去追逐某一个产品的话,会给市场带来很大压力。人民币贬值的惯性会进一步放大,这对行业、产业及国家的金融安全都不是特别有利。
很多消费者赴港投保,看中的是短期的回报,在投入的数量、品种和方向上缺乏理性。所以政策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做出约束。
消费者不要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在改革方面上进一步的收紧。这只是针对某一特殊时期做出的一种监管策略,未来可能会有改变。
陈立恒:“新加坡保险,将是下一个明星”
香港保险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保险产品有优势,更重要的是配置美元资产。配置美元也不是因为汇率,而是因为购买力。平时所说的“贬值”,狭义上来理解是汇率,广义来说,应该是“购买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大胆估计,在银联国际叫停香港保险之后,新加坡保险,可能将是下一个明星。
但回到保险本身,产品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理财需求来选择。放在第一位就是理财规划,而非产品选择。
理财规划比理财产品的选择更重要
谭雅玲:“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每一个消费者”
近几年中国大妈炒房、炒金、炒汇很火,大妈这个词替代了金融很多的投向,这种引导有误于投资者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用专业的金融和产品的分析论证,去向消费者推荐比较适合他们财富基础的产品。
每个消费者的层次和等级是有差别的。主要看以下三个差异:
▷财富规模的差异。
▷对金融产品认知的差异。
▷对回报率需求的差异。
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一窝蜂地去做投资,市场一定会乱,风险也会加大。
赴港投保的狂热让我们看到保险带来的巨大收益,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投资保险呢?
吴晓波频道金融社群推出保险线上课程。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注册财务顾问——周媛老师教你认清保险的误区、解析不同家庭如何配置保险,让你在投保及理赔时胸有成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