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乙女游戏的玩家,肯定对叠纸不陌生。
这家被玩家“骂”着成长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靠着2015年推行的《奇迹暖暖》女性向换装游戏在市场中一炮而红。
养“暖暖”女儿,至今仍是网络热潮。此后,叠纸一直在女性向游戏市场中“打转”,间歇性推出新作,持续性盯着玩家钱包,然后被“骂”。
再一次爆红发生在2017年末,其旗下游戏《恋与制作人》横空出世,一度力压《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登顶IOS畅销榜。
叠纸成立于2013年,靠着2015年推行的《奇迹暖暖》女性向换装游戏在市场中一炮而红,2017年12月,主打恋爱、养成、情感陪伴的乙游《恋与制作人》上线,一个月内,安装数量达到711.13万,日活用户数超过400万,94.2%为女性玩家
可以说,叠纸开创中国乙女游戏的先河,也抢先在中国吃到了乙游这块蛋糕。《恋与制作人》上线日流水超500万,开放首月就斩获了3.14亿元流水。
其靠着“暖暖系列”和“恋与系列”产品所挖掘到的市场商业价值,让其他游戏厂商看到了女性游戏市场的可能性,比如,腾讯打造了《光与夜之恋》、米哈游制作了《未定事件簿》、网易出品了《世界之外》等。
而此次争端中心的主角《恋与深空》,便是《恋与制作人》的“续集”作品。
《恋与深空》,是《恋与制作人》的“续集”作品
与前作不同的是,这款是一款3D版的乙女手游,其盈利能力更是远超前作。
2024年1月18日,《恋与深空》正式上线当天,引发了一众乙女游戏公司的“恐慌”。为了挽留玩家,包括《光与夜之恋》《未定事件簿》在内的其他游戏公司,纷纷上线了重磅活动,比如,向玩家赠送十连抽卡、推出新卡面、赠送道具奖励或者是实物抽奖等,活动层出不穷。
而数据也证明了,叠纸的确是同行忌惮的存在。
根据七麦数据所展示的国服ios端口数据进行测算(安卓系统按照IOS两倍数量测算),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恋与深空》流水已经达到15.9亿元,是乙游中流水最多的游戏,同时远超第二名《光与夜之恋》流水近10亿元。
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光与夜之恋》的收入估算/图源:七麦数据
而这个数据,如果按照Sensor Tower数据来测算则更恐怖些:《恋与深空》的流水接近20亿元。
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数据,《恋与深空》都创造了国内乙女游戏的最好成绩,而上一个最好成绩也是叠纸创造的。
叠纸在《恋与深空》中植入的商业化模型非常简单,大致与其前作《恋与制作人》或暖暖系列游戏类似,都是设置抽卡系统,但卡牌稀有度不同,掉落概率也不同。但相比于前作或“暖暖系列”,《恋与深空》增加了“对战环节”。
《恋与深空》的玩家可以通过消耗游戏内货币或真实的钱,来获取抽卡机会,解锁更多剧情,购买更多角色装饰物。
简单来说,玩家想要拥有更强战力、更多体力,得花钱;玩家想与游戏男主对话互动或者约会,得花钱;玩家想要更漂亮的衣服套装和装扮,也得花钱。
除了基础的氪金之外,游戏方还会通过设计特殊的剧情,设置特殊礼包,像是依照游戏内角色的生日,或如情人节般的节日,打造新限定卡池,侧面加大玩家氪金的力度和强度。
8月3日,《恋与深空》推出了新的限定“洗澡卡”/图源:微博@恋与深空
从开服到当年3月14日的 白色情人节,短短不过两个月的时间里,《恋与深空》接连推出了6个新限定卡池,吸引玩家花钱。
6个新卡池对于某些想要集齐角色全部卡面的玩家来说,是极其伤钱包的,因为这些卡池多为盲盒般的“混卡池”,意思是卡池内卡片主角多样,不一定能够一次就抽到玩家自己想要的卡片。于是,玩家只能通过氪金增加抽卡机会的方式,增大集齐卡面的可能性。
在玩家口中,游戏厂商这样的行为叫“逼氪”,即逼着玩家氪金,否则玩家就不得不接受“较差”的游戏体验。
这些让玩家们“怒骂”的游戏设置,最终都成就了叠纸远高于同行的流水额。但是叠纸的挣钱之道并不止步于游戏之内,游戏之外,叠纸也有盈利的新想法。
不少玩家亲身经历后表示,《恋与深空》的氪金需求量比别的游戏只多不少
它制作了众多“花钱渠道”。徽章、手办等游戏周边产品,叠纸手到擒来。与品牌联名,叠纸轻车熟路。
举例而言,叠纸在其官方旗舰店里,售卖着旗下“暖暖系列”和“恋与系列”游戏共计10个角色的周边产品,从18元的徽章到330元的粘土手办,玩家能各得其所。在线下,叠纸与餐饮企业的联名快闪活动里,玩家还能买到更多周边。
小红书网友分享的《恋与深空》肯德基主题联名店
叠纸赚钱,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其实并无秘诀。
问题是,为什么是叠纸?女性玩家们为什么愿意为《恋与深空》掏空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