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评论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海外市场重拾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 ·  13 小时前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微观三农  ·  今日学习 ·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铁矿周报】矿价震荡偏强,关注两会和需求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评论

医生遇刺身亡,暴力伤医是刑事犯罪!

中青评论  · 公众号  ·  · 2019-12-26 20:24

正文

摘要

中青评论

这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用伤人表达诉求的做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绝对不会鼓励,也绝对不能容忍的。

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生了一起性质十分严重的伤医事件,一名男子持刀袭击该院的杨文医师,导致杨文医师颈部严重损伤,最终不治身亡。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此事正式作出了回应,明确指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并重申了“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一贯态度。
“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国家卫健委的回应不仅精准地点破了此类伤医事件的真实本质,也廓清了舆论对此类事件的常见误解。尽管在这起事件当中,受害者确实是一名医生,伤人者也确实是一名患者家属,但是,我们不能错误地将其理解成一场“医患纠纷”。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理解不仅会令社会讨论跑偏、失焦,对于在此类事件不幸罹难的医护人员而言,也是一种不负责、不尊重。
我们在看待一起具体事件时使用的认知框架,会对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医患纠纷”与“刑事犯罪”,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框架。在“医患纠纷”这个认知框架里,隐含着不容忽视的预设前提,那就是事件当中的医患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各有各的道理,能够通过协商来处理相关矛盾。
然而,在此类恶性伤医事件当中,以上前提完全不能成立——面对手持利刃的行凶者,受害医生在力量上居于绝对劣势,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拔刀相向的时候,冲突的性质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纠纷”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以“医患纠纷”的视角审视和评述此类事件,只会让社会上由来已久的医患对立情绪借机出笼,助长针对受害者的谣言与中伤。
只有跳出“医患纠纷”的认知误区,我们才能看清此类事件“刑事犯罪”的本质。受害者是医疗工作者还是普通路人,施暴者是患者家属还是变态杀手,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恩怨过节,并不是案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这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用伤人表达诉求的做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绝对不会鼓励,也绝对不能容忍的。对此,公众必须形成对暴力伤人行为果断说“不”的共识,这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职业群体的利益,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免于遭受暴力的侵害,守护法治与社会文明的底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