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
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原文首发于2021年2月5日,原标题为《第三方平台购票“猫腻”多:只要花钱,填错身份证也能买到火车票 | 电讯调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针对第三方购票平台的投诉层出不穷,消费者往往“多花钱”还“不省心”:默认捆绑搭售增值服务;退票难、退款慢、虚假宣传售卖会员;消费者在享受表面上第三方平台的便捷购票服务时,也面临信息泄露、附加收费的风险和陷阱……
“我能修改身份证号码吗?”“不行!”“那可以退票吗?”“不行!”“那我可以上车吗?”“不行!”“那我这两千多块钱就白白送给你了?”“呃……行!”
近日,相声演员大兵在网络上发布一段视频,揭露了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的“票霸”行为:
黄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购买一张2千多元的高铁票,因匆忙写错了两位身份证号码,遭遇“号改不了”“车上不了”“钱退不了”的“三连击”。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黄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在多个平台购票时,也陷入了“钱票两空”的窘境。
实名制下,填错身份证号为何还能买票?春运已至,第三方购票平台到底还有哪些“坑”?消费者如何跳出“多花钱”还“不省心”的怪圈?
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黄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她近年来第一次自己操作购票。“为了省事,我就想直接在微信上买。”黄女士说,
页面自动跳转到了“同程旅行”小程序,下单时系统提醒她支付15元可使用“免核验通道”。
出于“想省事”和“多花一点钱能享受到更优质服务”的心理,黄女士共花费2065元,通过“免核验通道”购买了一张从长沙南站至北京西站的商务座高铁票,随后平台显示“出票成功”,订单详情中也显示了座位号。
但当黄女士前往高铁站取票时,却得知自己名下并无相关购票信息,她这才发现购票时自己将身份证号输错。
“我问购票平台的客服,他要我去车站售票窗口办理退票,但窗口又说无法查到这张票,需要联系第三方购票平台。”黄女士再次联系“同程旅行”,提出退票或修改身份证号的要求,均被客服拒绝。
在黄女士的据理力争下,平台给出了退还黄女士15元“免核验”服务费、赠送2张50元火车票抵用券的解决方案。黄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并提出几点质疑:
在身份信息有误的情况下,平台是如何完成出票的?出的是谁的票?既然无法退票,那2千多元购票款去了哪里?
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律师钟文科认为,尽管平台在免责声明中提及“购票者应自行承担因信息提供错误而带来的损失”,但这一格式条款明显减轻了商家自身的义务,商家也未采取合理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该条款,因此
商家有义务帮助消费者进行退改签等后续处理。
中国铁路官方售票平台“12306”显示,“根据铁路实名制购票有关规定,票、证、人一致方能购票乘车。同时,为了有效打击囤票、倒票的违法行为,铁路部门通过国家身份认证权威部门对注册用户和乘车人进行了身份信息核验。”用户必须通过身份核验和手机号核验后,方可正常购票。
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等平台提供了“免核验通道”,不仅额外收费,竟然还有“神操作”——不经身份核验就能成功购票。一些平台甚至诱导消费者购买该服务。
记者通过某在线旅游平台的“免核验通道”,使用错误的身份信息购票时,被告知“乘客未通过身份核验”。交易本应就此中止,但页面上却自动出现了一笔“免核验”订单,平台增加了服务费并引导记者继续支付,最终,记者竟成功使用虚拟身份,花11元购买了一张原价2元的火车票。
而点击“退票”时,又被提示“该票为人工通道出票,暂不支持网上退票。乘客本人可持有效证件前往火车站窗口办理。”
为核实相关情况,
记者致电中国铁路12306客服了解到,如果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出现错误,车站不会出票,需要购票人自行联络第三方平台解决。针对在第三方平台上交易所引起的纠纷,12306不负责受理。
但当记者联系第三方平台时,其客服却建议记者通过12306进行后续处理。
钟文科等法律人士表示,
第三方购票平台提供“免核验通道”,甚至使用错误的身份信息完成“出票”,明显违反了《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中对“购票人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的规定。
“列车‘因故停运’,火车票免费退了,但几十块的加速包一分都不退”“平台不让办理网上退票,但
提供了每张票15元的跑腿代退票服务”“花钱买了会员,结果发现没一个特权能用得上”“退款快20天了还不到账,线上好几百人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