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朋友在问瀚哥到底要不要买房,瀚哥决定用一篇文章来回答大家的疑问,为什么月入五千也是可以买房的?买房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从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一方面,在需求端各大的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四大天王齐出,另一方面,以租代购、共有产权、租售同权等等供给侧政策纷纷发力,截止到瀚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全国主要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增幅已经连续十个月下滑了,这个消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是我们将房地产的定义从投资向居住属性回归的必然过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件事并不是坏事。但是,问题来了,瀚哥的收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的留言,大家都在说一件事,这就是到底现在要不要买房呢?
瀚哥每每碰到这样的问题也是直挠头,因为房地产市场是全中国最奇怪的市场,因为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地段,甚至不同的楼层房子的价值都会千差万别,如果要问我到底要不要买房,瀚哥直接跪了,没办法回答。不过有个朋友问的问题,瀚哥觉得有必然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朋友是这么说的:他刚刚毕业工作不久,在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居住,月薪五千,每个月的房租要付将近一千多,现在考虑要不要买房,首套房他问现在可以买房吗?
面临这样的问题,瀚哥也不再回避了,如果你是首套房,如果你能够负担得起首付,如果每个月的月供也能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那就买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瀚哥觉得也有必要将瀚哥的判断方式表述清楚,避免大家误判。在一线热点城市,随着租售同权等供给侧政策的实施,其实买房与租房的差异性正在降低,房地产背后所附带的很多的城市福利正在被剥离开来,所以买不买房其实变得越来越无差别了。既然如此,虽然瀚哥一直在说对于刚需房只要你买得起,什么时候买都无所谓,因为这是切实的居住需求,但是一线城市如此高的房价情况下,如果真的负担起远超过你收入水平的房贷的话,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行为,所以一线城市买不买房看你的需求和收入的平衡情况。
那么如果是三四线城市呢?瀚哥觉得其实是可以买房的,当然也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位读者所在的三四线城市,其实房价并不高,一套小户型的房子的月供也就一个月三千不到,不到其房租的两倍,而他的收入税后有五千左右,所以扣掉公积金之后,他每个月实际的房贷支出大概也就两千多一点,这个时候如果买房的话,其实并不会过分影响他的生活,这就是瀚哥支持他买房的主要原因。
如果其他读者也是类似情况的话,不妨考虑这个情况。
那么,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上面的朋友买房的意义就在于用差不多房租的价格实现了对自己房产的拥有,这个从对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角度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当然,如果意义只有这么点的话,瀚哥也就没必要专门写文章来回复这个问题了。当年,瀚哥在上海买房的时候,面对着比自己工资高超过两倍的房贷,瀚哥的压力、纠结、无奈是大多数朋友难以理解的,因为这些压力瀚哥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冲击。
在这个时候,瀚哥的一个好朋友告诉了瀚哥一句话,在孟子的《滕文公上》中明确写到了: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当看到这样的话的时候,瀚哥才幡然醒悟,原来原因在这里。
为什么说月入五千可以买房?原因就是对于买房而言,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一次性付款,必然要通过分期付款的贷款方式来处理,当你有了一个每个月都要支出的必然支出项目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对你产生压力,这些压力在某种意义上会刺激你的潜能。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年轻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往往都是在你发现不了的地方,而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将自己逐渐地放到一个舒适区里面,如果没有一个特别的动力源来刺激你的时候,你往往会将时间全部集中于一些休闲娱乐的舒适区项目上去,当你有了动力源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再一样了。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当你有了自己的产业,你就会被逼着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降低房产对你的压力,让你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在瀚哥经常用的一个健身APP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自律让我自由,这句话瀚哥非常的喜欢。一个人其实需要的是自律,就像一个孩子,如果你每天去摘果子都是伸手就能摘到的话,基本上你就不会去进步,如果你每次都是需要踮起脚甚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时候,你才会有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有人的人性其实都是有天生惰性的,所以碰到任何有困难的事情我们都会有畏难的心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或者有事情可以逼你向前的时候,这种压力将会内化为你前进的动力,把你逼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而实现自己更快的发展。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瀚哥总是建议说刚需房该买的时候就买,该出手时就出手,原因就是在于对于居住属性来说什么时候买房其实都不迟,与此同时买房还可以对你形成压力,并且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只有你真正明白了买房的意义的时候,瀚哥为什么说月入五千也是可以买房,就是这个原因了。
做对你有难度的事情,让恒产成为你前进的恒心,这就是买房的意义。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沉默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