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日发布2016全年业绩报告,首次实现全年扭亏为盈,但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面对高盛、摩根和中金CICC等各大投资机构,刘强东竟然主动宣告要在快消领域发起“价格战”。这一信号,令人颇感忧虑。
和国美黄光裕、长虹倪润峰等前辈相似,刘强东一直是价格战的狂热爱好者。
数年前,京东在图书、家电等品类强势发起的“价格战”,确实在一定时间内为其扩大市场份额赢得优势,但也由于“价格战”过度烧钱,为其后京东很长一段时间深陷亏损泥潭埋下伏笔。
今次,京东刚刚实现财年盈利,便重提“价格战”,对投资者而言,明显不是利好消息。
因此,想打“价格战”的刘强东,在财报电话会上,甚至忙不迭地用英语(背了很久?)向各大投行分析师解释,称现在已与“大多数供货商签订了毛利率保护条款”,不会像以往的“价格战”一样,导致京东亏损。
据刘强东说明,这一毛利率保护条款主要内容是,如果京东竞争对手降低价格,京东有权降价到同一水平上,但同时供货商必须保证京东相同的毛利率。
换言之,在毛利率保护条款下,京东一旦主动发起“价格战”,合作品牌供货商就必须被迫“自动降价”。
在此过程中,京东可以继续从中赚流量和销量,但本该由京东承担的绝大部分营利风险,将就此转嫁给合作品牌。
再说白一点,就像那些吃拿卡要的官员一样,大吃大喝完一抹嘴:喂,王老板,过来买个单。
合作品牌原有的销售利润空间,无疑将受到严重挤压,而且可能会因此影响到合作品牌在其他电商平台及线下分销渠道的价格体系管控。
所以刘强东这个关于“价格战”的解释,或许能够宽慰京东现有的股东们,但是对于其合作商家而言,不啻于当头一棒。——未来,在京东的日子,看起来,会越来越难。
事实上,去年11月发布Q3财报时,刘强东就已表示会在将来某个时间段继续开展“价格战”。
恰是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曾强行调整全球快消巨头雀巢的商品价格,并锁定其后台,引起雀巢品牌方强烈不满;而日本知名纸尿裤品牌“大王”则发出公开信,控诉京东擅自对其产品降价,导致大王产品出现价格异象,愤而宣布退出京东。
另一方面,京东最新财报显示,京东对于供货商货款的应付账期,天数已从2015年初的42天拉长到目前的53天;而应付账款和预收商家货款,也从2015年底的298亿增加到2016年底的440亿。
这意味着,目前京东财报上看似充沛的现金流,其实越来越多地依赖对于合作商家货款的延期占用。相对地,合作商家用于日常经营周转的账面款项,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
这些被拖延支付的货款,可能被京东进一步京东自身投资、扩张规模,还有“空手套白狼”——据悉,截至2016年底,占用供应商账款的京东,同时间给供应商放出的流动贷款,也已高达112亿。这112亿贷款一年的利息,几乎堪比京东2016全年的10亿盈利。
而京东这样的资金占用,还被指涉嫌非法经营。去年年底,上海易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飞就以个人名义向央行等机构举报“京东违反央行支付清算条例”,今年2月,又有媒体爆出央行金融市场司发函,指京东的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拿”多处不合规。
此次,刘强东强势重提“价格战”,显然是因为毛利率保护条款,还有延期占用合作商家账款所带来的现金流等,作为战略后盾,自然有恃无恐,底气十足。
但是,如此这般压榨合作商家,吸血鬼一般的“强势”,又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