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真的会为长期主义者而感动 ·  23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爆火后,DeepSeek首次公开辟谣 ·  昨天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3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饺子走开!腊肉才是南方人的年味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2-02 11:41

正文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这是梁实秋说的。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既是小吃,又是年节食物,除夕要吃,春节要吃,冬至要吃,立秋立冬要吃[14]。有一句话叫:北方人吃饺子庆祝所有节日。


但南方不同,饺子与南方人的节日仪式感无关。不过,南方有一种食物,如同北方饺子一般的存在,这种食物叫做腊肉。我们常常注意到许多南北饮食差异,如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再如南甜北咸;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南方吃腊肉,北方却不吃。


湖南的湘西腊肉,声名远扬;当然不只是湖南人,安徽人也吃,他们爱把腊肉称为咸肉;广东人也吃,他们做腊肉时要加酒加糖,与爱烟熏的湖南腊肉不同,形成了广式腊肉与湘式腊肉两个流派;川贵滇也多烟熏,味道偏湘式……[1]


腊肉,是南方真正的年味食物。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与制腊肉极其相关的杀过年猪的习俗。过年回家,不吃点腊肠、腊猪头、腊猪蹄、腊五花,甚至那些腊猪肚、腊猪肝、腊猪腰,总觉得过年缺了些味道。


2018年12月28日,湖南湘西。腊肉厂老板请腰鼓队给猪表演,随后现场杀年猪款待村民 / 视觉中国


那么,为什么南方人这么爱吃腊肉?



腊肉风味的两极评价



如果你之前从未品尝过腊肉,那你可能一时半会难以接受腊肉食物的味道。上文提到的北京人梁实秋,就曾提到北方人吃到腊制火腿时“有一股陈腐的油腻涩味”[15]。


腊肉经过腌制,确实会有一些特别的化合物生成,散发出不同于新鲜猪肉的气息。烟熏的腊肉,产生多种酚类化合物,具有烟熏风味;广式腊肉加酒加糖,能产生多种醇类化合物[1],带有某种蘑菇般的香气。


2010年1月17日,贵州贵阳,一户农家在熏烤腊肉。传统烟熏腊肉,是由柴火产生的烟熏烤,腊肉表面发生美拉德反应,有独特香味 / 视觉中国


2016年1月5日,四川达州,这不是雾霾,而是市民扎堆在某熏制点熏腊肉。烟熏烤肉可以在西南许多地区见到 / 视觉中国


但腊肉味道对于北方人来说并非不可接受。后来梁实秋曾到一个湖南朋友家去,在那里吃到了他认为最好吃的腊肉,后来也还反复吃过[9]。与南方文化较为接近的陕南、河南南部等地,也能对腊肉敞开味蕾。


2013年11月12日,山东济南,摄影师拍摄的萝卜干炒腊肉,它是湘菜的代表作之一。在北方冠以各地地方菜名的饭店里,可能只有湖南菜馆里有着众多以腊肉为材的菜肴 / 视觉中国


在一个南方作家的笔下,腊肉的味道可能就是迥异于梁实秋的评价了:


……一扇漆黑油亮的锅盖呼啦揭起来,大块大块红亮晶莹的转筋儿腊肉,厚实得就像当家的手掌,也就像山,像亲切的、热闹的山岭,马上就要起锅,盛满一个个粗瓷大土碗,端到浓烈的、别的记忆里。——郁达夫《巴掌厚的腊肉和巴掌厚的蚊子》[11]



腊肉是怎样炼成的



南方相当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不同的腊肉食物,并且因制成方法的差别,形成了不同风味流派, 主要是云贵川式、广式、湘式。


2015年7月8日,广东深圳,腊味煲仔饭。广式腊肉食物与川式、湘式有着明显区别 / 视觉中国


腊肉是一种相当久远、最早可以确切回溯到南宋的食物。明清到民国的江浙文人,笔下都可能出现过腊肉。


在京杭大运河的繁华时期,江浙腊肉、腊鱼通过京杭大运河输送到其沿岸, 最终使得反映山东世俗生活画卷的作品《金瓶梅》出现了腊肉 [2]、[7]。山东也因而成为南方腊肉能影响到的最北的地方。


腊肉最主要的是腌制猪肉,一头猪可以吃很久,但也有腊鸡、腊鱼等。南方潮湿,温度更高,腌腊可使肉在冰箱还没发明的年代长久保存。


2016年12月18日,武汉街头,一家干鲜调料门店前挂满了腌制的腊鱼、腊肉 / 视觉中国


腌腊最重要的工具是盐,其他糖、酒等可有可无。 将盐抹遍肉的所有表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越是角落越要塞入许多盐。 之后将其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或者放在灶台上方烟熏。大约要等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熟化。


味道,都是相识相知,再相爱的。南方人已经总结出一套腊肉的吃法。腊肉本身还是一种生肉,在食用时要再次烹饪。一般清水浸泡去掉部分盐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肉很咸。通常炖或蒸才是合适的,因为肥瘦肉都已经变得干硬。但非传统制法的腊肉不受此限。


2014年1月24日,湖南张家界,小年晚饭上准备炖火锅的腊肉。对于一些腊肉“原教旨主义者”来说,他们只接受腊肉,不喜欢吃腊肉炒别的菜 / 视觉中国


在没有冰箱的时期,南方农村家庭宰杀猪后除供年节,也要供来年食用。人们不一定能吃到下次宰猪前,但会保证农忙时节有肉吃。


一个南方人千里迢迢回到家,看到院子里挂满的腊肉制品,他就知道,要过年了。



北方人为何不吃腊肉



北方人自己没有形成腊肉的习俗,其实是蛮诡异的一件事。上文已经提到,制腊肉的初心,就是保存肉。而北方人不吃腊肉的话,北方人用什么方法保存肉食呢?


地窖里的天然冰可以让北方人保存肉食。但不是所有家庭都有地窖,都有天然冰。


事实上,北方从气候到食物生产特点都与南方不同。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不能完成熟制过程,一般是春秋进行[16]。


但这个方法在北方朝代更迭引起的习俗变迁中逐渐少见。在现代北方人确实还有一些其他肉食保存方法:制作酱肉、灌肠。酱肉正好可以方便地配合北方人的面食偏好,肉夹馍、炸酱面、肉酱面等;而灌肠仅见于东北、天津、山东等少数省份,不是北方普遍都有。


2017年3月5日,陕西西安,5元1个的肉夹馍。今天你在许多北方面食里都能吃到酱肉 / 视觉中国


尽管如此,酱肉和灌肠并非是北方人不吃腊肉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北方人杀猪、吃猪肉的话,而且像南方农村一样自给自足的话,他们一定得采用某种方式保存一次性吃不完的猪肉。而酱肉和灌肠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酱肉本身虽可保存一定时间,但更主要是作为一种菜码。而灌肠,通过肠衣将肉与空气隔绝,同时也要风干,也是一种肉食保存方法。


而这在南方腊肉地区,制腊肠也是习俗之一。 但一头猪的小肠全部用来装香肠,也只能装45-60斤肉,而猪是上百斤级别。不能依赖其作为唯一肉食保存方法[10]。


2017年12月30日,黑龙江哈尔滨,到了灌制干肠季节,市民开名酒当佐料。干肠是哈尔滨市民最喜欢的肉灌食品,通常在年节灌制 / 视觉中国


2017年12月19日,四川成都,卖肉的商铺已经满挂香肠。南方香肠与北方香肠是完全不一样的口感,川味香肠本身就可能灌入了许多辣椒花椒,有当地灵魂在的。成都商报 刘海韵 / 视觉中国




南方人吃腊肉的秘密



南方人吃腊肉,而北方人少吃或不吃,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北方农村人不怎么吃得到肉,有“贫家终年不见肉”之说。 说白了,南方养猪要比北方多[6]。


一个直观的证明来自北京。北京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周围地区的输送,但根据晚清资料,北京人当时最主要的肉类食物是羊肉,北京羊肉消费大于猪肉,有“日需千猪万羊”之说[8]。


可以看出,近代北方缺少肉食消费 / 张帅.近代以来河北农民消费和生活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与现在牛羊肉价格大幅高过猪肉不同,当时羊大量来自口外,即长城以北地区,羊肉价格时常便宜过猪肉,北京人消费羊肉更多。这也是为何涮羊肉火锅在北京成为老字号的主要原因[12、13]。


2011年11月12日,北京潘家园。铜锅涮羊肉是北京冬天的标配 / 视觉中国


南方养猪更多,首先与南方的稻作经济相适应的。根据1929~1933年进行的153个县的大型农户调查,小麦种植区,生猪占总家畜单位的比重仅为7%;而水稻地带为17%[5]。


而山地地形也更适合养猪,猪在山地可以放出觅食。但在华北为中心的地区,不但山地少,而且耕地开发过度,只能圈养不能放出野牧。圈养牲畜的食物主要是谷物或庄稼的副产品,如猪可以吃玉米,也可以吃红薯藤,高粱酒渣等[4]。


在近代华北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庄稼副产品不能覆盖牲畜的全部食用需求, 养猪还得喂谷物,也就是占用了人的部分粮食。 即使是把猪卖掉,也是得不偿失的。喂猪其实是为了猪粪,成为给耕地育肥的迫不得已的选择[4]。


2000年以前,河南卢氏山区有些群众卖猪要七八个人抬着运下山 / 视觉中国


而南方平原则缺少其他大牲畜的粪便给土地育肥,养猪给土地育肥是一种合宜的选择。而且南方水热更足,农作物产量更高,养育牲畜不会成为那么严峻的压迫性负担,最终形成南方养猪更多的格局。


直观的比较来自近代耕地面积与养猪量的比值。1937年,全国平均每19.7市亩养一头猪;而长江流域低12.5市亩养一头,西南地区9.1市亩养一头,黄河流域33.5市亩。 西南是养猪最多的地区,黄河流域养猪最少[5]。


这些地区也恰恰是腊肉传统最重的地区。


2017年12月31日,湖北孝感,人们晒出腊肉、腊鱼、香肠等腊味腊货,预示着年味渐浓 / 视觉中国


在养猪之后,南方人为何不像北方农村一样把猪弄出去卖掉?南方人比北方富足吗?


南方人的确比北方人稍微好一点,可以吃到肉的几率更高。


旧规:夏秋一日荤,两日素。今宜间之,重难生活多加荤。春冬一日荤,三日素,今间二日,重难生活多加荤。——来自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民生活的《沈氏农书》[17]


生活更好是原因之一,牲口贩运是否容易是又一个因素。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平原千里,农村将牲畜弄出去卖掉更方便。


但在南方丘陵地带或云贵川等山、高原地形多,地貌复杂,交通多阻隔。牲畜弄出去很难。 贩运牛羊等大牲口相对容易,而猪作为一种小短腿,贩运是艰难的。 他们要么宰杀后自己消费,要么也要把猪腌制成腊肉后方便运输才谈售卖。


十里不贩薪,百里不贩粮。——俗语中描绘的运输困难[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