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卤猫  ·  开工大吉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 ·  昨天  
安徽市场监管  ·  “国补”落地啦!安徽这样领→ ·  昨天  
安徽文旅  ·  皖版“冰雪奇缘”春节上线 ·  4 天前  
安徽文旅  ·  皖版“冰雪奇缘”春节上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血管时间

还在用 OGTT 2 小时血糖诊断糖尿病?你的知识需要更新了!

心血管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05 20:00

正文

现有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认可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1999 年及 201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诊断标准,标准中的生化指标包括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 (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截图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提出 OGTT 其他时间点(除了 2 小时)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

然而近期,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发布《IDF 关于负荷后 1 小时血糖诊断中间高血糖和 2 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该声明提出, 应将 OGTT 1 小时血糖作为诊断中间高血糖(IH)和 2 型糖尿病的标准


OGTT 1 小时血糖 ≥ 8.6mmol/L 诊断为中间糖尿病;


OGTT 1 小时血糖 ≥ 11.6 mmol/L 则可以诊断为 2 型糖尿病。

为什么之前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用了 2h-PG 而不是 1h-PG呢?


1979 年,国家糖尿病数据组建议测量中间血糖水平(30min、1h 或 2h)来诊断糖耐量低减(IGT),定义为 2h-PG ≥ 7.8 mmol/L 但 < 11.1 mmol/L,这主要是 基于餐后 2 小时血糖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出的标准

由于测量多个中间血糖值不切实际,将此建议修改为如果空腹血糖在非糖尿病范围内且 2h-PG 水平达到预先指定的阈值水平,则可以诊断 IGT。此外,由于当时的研究发现 OGTT 期间的 2h-PG 比 1h-PG 重复性更好,是更敏感和更特异的糖尿病状态指标,因此放弃使用 1h-PG。

然而近期在 Briker 等人和 Kasturi 等人的研究发现 1h-PG 的重复性与 FPG 和 2-h PG 相当。另有研究发现,1h PG 和 2h PG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的预测能力相似。此外,测定 1h PG 所需的时间等短,具有经济和实用的优势,因此有研究者建议,将餐后 1h 作为糖负荷后的替代时间点,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人群。

目前的诊断标准有何不足之处?


在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的过程中,空腹血糖和 2-h PG水平可能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研究发现,1h PG 升高的正常葡萄糖耐量个体 β 细胞的葡萄糖敏感性已出现受损,但由于尚存足够的 β 细胞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故仍然维持了糖耐量正常状态。


因此现有的诊断标准中的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HbA1c、2-h PG),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出处于糖尿病发展早期阶段的个体,导致漏诊一些血糖水平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患者,错过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机会。


另外仅检测 FPG 或2-h PG,可能导致延后 IH 和 T2D 的确诊时间,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


此外,由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确诊的中间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CVD)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但在这方面,负荷后 PG 比空腹血糖更可靠。

哪些证据显示,也可以用 1h-PG 诊断糖尿病?


一项纳入了 35551 名高加索人、美国印第安人、日本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南亚族裔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将 2-h PG 作为诊断 2 型糖尿病的金标准,最佳的 1-h PG 诊断阈值为 11.6mmol/L,其敏感性为 0.92,特异性为 0.91,AUC 为 0.939,阳性预测值为 45%。


1-h PG 正确地将 32,246 人(91%)中的 31164 人归类为没有糖尿病,并将多达 3082 人(9%)按照当前标准将没有 2 型糖尿病的人归类为糖尿病。


一项在沙特人群中展开的横断面研究验证了糖尿病风险评分,除空腹血糖和 HbA1c 外,还使用 1-h PG 来检测 IH 或 2 型糖尿病(即血糖异常),AUC 为 0.76。


一项横断面研究在沙特人群中验证了糖尿病风险评分,除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外,还使用 1-h PG 来检测 IH 或 T2D 组合(即血糖异常),合理的 AUC 为 0.76。


在有血糖异常的人中,58%的人单独使用 1-h PG ≥ 8.6mmol/L 来定义。还应考虑涉及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其他研究,以及评估高血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发现, 与使用 2-h PG ≥ 11.1 mmol/L 作为诊断 T2DM 的标准相比,使用 1-h PG ≥ 11.6 mmol/L 可使 T2DM 的诊断平均提早 1.6 年 ,这可能有助于在血糖更容易控制且更有可能逆转糖尿病的时候更早开始治疗。


大量观察性研究发现,OGTT 1 - h PG ≥ 8.6mmol/L 与 2 型糖尿病有直接联系,且比空腹血糖或 2-h PG 更为可靠。


众多研究发现对糖尿病的预测效力较空腹血糖和 2-h PG 更高、更稳定:


  • 1-h PG 与空腹血糖和 2-h PG 相比,对糖尿病发病情况的预测能力更强;

  • 在预测 2 型糖尿病时,空腹血糖和 2-h PG 不如 1-h PG 有效

  • 单独或联合代谢标志物,1-h PG 是确定 T2D 未来风险的可靠预测因子;

  • 在青春期肥胖女孩中发现,与空腹血糖和 2-h PG ≥ 11.1 mmol/L 诊断标准相比,1h PG 8.6 mmol/L对IH的诊断具有相似的重复性和1年预测能力。


此外,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声明中指出采用 1-h PG 减少支出的证据非常充分。

可能对临床产生哪些影响?


普遍认为,声明是基于充分的证据提出了此标准,值得被推广和执行。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应重视 1-h PG 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在进行 OGTT 时,1-h PG 可以 2-h PG 的替代选择。


同时,在科学研究时不被现有的金标准」限制,积极探索潜在的更优选择。对于患者而言,虽然从患病率数据的角度来看,血糖异常的患者增加了,但是会使更多的人尽早采取积极的血糖控制手段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护胰岛 β 细胞、预防糖尿病,进而改善远期结局和生活质量。


此外,进行 1-h PG 代替 2-h PG 可减少患者在门诊等待的时间,更加方便、易行。


小结


声明总结了诊断中度高血糖和 2 型糖尿病采用 1-h PG ≥ 8.6 mmol/L 为标准的优势:


1. 定义成人、儿童和青少年中的 T2D 高危人群。


2. 与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有关。


3. 确定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4. 确定 OSA、CFRD、MASLD 的风险以及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5. 发生在 IGT 发病前。


6. 在 IGT 发生之前确定优点。


7. 高风险筛查的成本效益。


8. 为利用初级筛查工具(FINDRISC、ADA)确定的高危人群提供更早发现和干预的机会。


9. 可能受益于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以减少发展为 T2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