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本地宝  ·  厦门园博苑月光环检修暂停播放! ·  3 天前  
厦门本地宝  ·  厦门园博苑月光环检修暂停播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它是老厦门植物届“网红”,鲁迅也爱它,你家还种吗?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17-08-03 11:23

正文


小伙伴们上学的时候

都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吧?

这是他在厦大任教期间写的散文

里头还有这样一句话: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福建野生芦荟?龙舌兰?

你是不是也觉得

好像没咋听过,见过?



然而你造吗?百年前

龙舌兰可是厦门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近日

微信公众号“视觉厦门”发出一组相关老照片

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辨认是否是厦门的老照片,龙舌兰是其中的重要参考元素之一,图为1880年代厦门洋枪队在龙舌兰前的空地留影。


龙舌兰与厦门有神马情缘?

如今为何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它还会被用在城市绿化中吗?

日报君今天就为大家揭秘



龙舌兰可是厦门多肉界元老



叶片挺拔,边缘尖刺

好似一把利剑直指苍穹

在闽南话里它叫“番阿芦荟”

在普通话里它叫龙舌兰



早在各种多肉走红前

拍摄于上世纪初的厦门老照片中

就有龙舌兰的踪影


▲1905年,来自鼓浪屿日光岩寺的龙舌兰。



它能固定水土 曾经很常见



二十世纪初

龙舌兰或许是厦门地区

“出镜率”最高的多肉植物


房前庭院内、半山石缝里、荒野杂草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拍照时,人们就算想“躲”,也并非那么容易。


▲1880年代,来自鸿山寺的龙舌兰。


▲1900年代,来自厦门城内的福建水师提督衙前的龙舌兰。


虽然比起其他多肉植物,早早“入驻”厦门,但龙舌兰仍是“舶来品”。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农艺师李兆文介绍,这种原产于美洲和非洲的植物,是跟随归国华侨进入厦门的,之后便深深扎根。龙舌兰科植物基本上是观叶的,早期进入厦门的,主要有金边龙舌兰、金边毛里求斯麻、剑麻等品种。


由于龙舌兰科植物具有分株、扦插繁殖快、耐贫瘠、生命力强、喜温暖等特点,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为厦门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鸿山、厦大、鼓浪屿等地均很常见。科技主题网“果壳网”这样描绘:想看最狂野不羁的龙舌兰,得到南方的植物园、海边,或者是悬崖峭壁才行。


鲁迅离开厦门前还与龙舌兰合影


“视觉厦门”紫日 供图


上世纪初,厦门大学尚处荒僻之处,剑麻到处都是。出于对剑麻坚韧品质的喜爱,1927年1月,即将离开厦门的鲁迅邀请中山路照相馆老板郭水生,为他与剑麻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中,鲁迅身着长袍,双手合拢,目光炯炯。他一人坐在厦大后山坟前的岩石上,而身边所围绕着的,正是叶片挺拔的茂密剑麻。


据网上广为流传的资料,鲁迅在厦大任教时,晚饭后常到厦大附近散步,见到剑麻等龙舌兰科植物时还曾对厦大学生说:“你们闽南人真可自豪。”言语间,称龙舌兰为“宝物”,可见喜爱之深。


在厦门人眼里,龙舌兰还是个十足的“战士”。它的叶片周边长满尖刺,可以“吓退”牛羊犬禽,保护宅院作物;此外,龙舌兰还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由于其叶片纤维坚韧,因此,想要徒手掰断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战士”也站得特别稳,在沿海地区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


▲1913年,来自鼓浪屿内厝澳的龙舌兰。



▲1938年,来自五通古渡头的龙舌兰。


厦门人曾用它的纤维制绳


“古城西路50号附近的古厝前,曾经长着密密麻麻、高约一米的龙舌兰。”本报资深地理编辑、民俗专家卢志明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厦门人制作绳子的原料之一,便是龙舌兰的叶片纤维。


砍下叶子,再经药水浸泡、锤子捣烂、叶肉脱落等过程,纤维便会一条一条分明地出现在眼前。之后,把纤维聚集在一起,一人手摇转轮,将条状物绕成球,一人快速衔接,在前一条纤维快要绕完的时候,接上另一条……一捆捆的龙舌兰细线就这样形成了。当然,要制成韧性强、长度长的绳子,还有许多复杂专业的步骤。


卢志明还记得,霞西路与轮渡附近,都曾有技术精湛的制绳手艺人。后来,随着尼龙绳的普及,用龙舌兰纤维做绳子的这项手工艺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现在的厦门

哪里还能看到龙舌兰呢?



它逐渐被阔叶植物取代



有网友感慨,龙舌兰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马路边、绿化带上,更多的是常绿阔叶植物或低矮灌木。除了家居种植,龙舌兰还会被运用在园林绿化上吗?


厦门路亨园景观艺术有限公司副总刘挺说,十年前,金边龙舌兰、剑麻等龙舌兰科植物还常常与棕榈科植物搭配,出现在环岛路等地,营造出极具热带风情的景观效果。不过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品类的扩大,棕榈树也逐渐被能遮阴的常绿阔叶乔木所取代,因而,龙舌兰的“曝光率”随之下降。


“常绿阔叶乔木树冠大,遮阴多,漏光少,所以,耐旱喜晒的龙舌兰就不适宜种在下层了。”刘挺说,对于人口更加密集的城市来说,龙舌兰身上的刺也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被运用在园林景观中,它一定是离人较远,深藏在“万花丛中”。


如今在胡里山炮台、万石植物园

湖滨北路与莲岳路交界处等地

还能观赏到龙舌兰挺拔向上的姿态



问问你家里的老一辈

说不定他们也有和龙舌兰的合影哦~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本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霍沙沙 综合视觉厦门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
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

推荐文章
厦门本地宝  ·  厦门园博苑月光环检修暂停播放!
3 天前
厦门本地宝  ·  厦门园博苑月光环检修暂停播放!
3 天前
禅茶一味  ·  人之所以会痛苦,都是因为......
7 年前
心理语录  ·  请带上你的真诚和我相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