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布针对单位及领导的发泄类、吐槽类、举报类言论,后发酵成为热点事件的现象尤为突出。因金融行业的高竞争性和高压力性,从业人员面临着业绩考核、客户关系维护、市场波动等巨大的工作压力,员工的心态容易受到影响。加之,金融行业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金融机构任何细微的内部矛盾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进而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此背景下,员工薪资待遇问题、晋升考核机制问题、领导作风问题等内部管理类声誉事件多发、频发。
部分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面对相关声誉危机时,采取了不同方式的舆情应对策略。如,部分机构选择成立专项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在官方渠道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主动掌握舆论导向,减少负面影响;部分机构选择强硬反驳,虽然直接目的是澄清事实,却因言辞的过度情绪化或攻击性而适得其反,进一步激化矛盾;还有部分机构选择保持沉默、避而不谈,或者绕开重要问题顾左右而言他,看似可以躲过即时的冲突和矛盾,但实际上却让公众产生更多的猜疑和误解。
因此,金融机构应对内部管理类声誉风险的关键在于,事实真相的快速查明与澄清,官方回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后续处理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向公众展示出金融机构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诚意。同时,金融机构需注意避开保持缄默、过度辩解、模糊重点、措辞不当、逃脱责任等舆情应对“雷区”,应采用平和、理性的语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回应,避免陷入长时间的争议之中。